王丽香
摘要:“动态生成课堂”是课改工作倡导的一个新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从树立教学新意识、精心备课、合理灵活的引导、不断反思等方面,探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教师如何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构建活力课堂。
关键词:地理教学;动态生成;预设;引导;反思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当课堂上出现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这些精彩,往往使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人性的教育课堂。
那么在地理课堂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树立教学新意识是“动态生成课堂”的前提
首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生成的主人思想。“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摆正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彻底抛弃“教案至上”的思想。应走出教师主宰课堂的怪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
其次,教师要旗帜鲜明的树立“动态”思想,即:课堂动态发展思想;个体动态变化思想;教师角色动态变化思想;教学预案动态变化思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的过程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最高境界。
2精心备课是“动态生成课堂”的基础
“动态生成课堂”更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教师在备课时,会有很多的预设。预设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规划、假设、预测和安排。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即预设和生成是辨证的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以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为例,备课时我这样预设教学环节:采用模拟旅游,角色体验方式,让同学分组任选以下一个角色: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环境保护主义者,采用去鲁尔区考察方式。任务分配如下(表一):
学生自主阅读后,我采用召开记者发布会的形式,要求同学用简短生动的语言,展示考察结果,其他不发言的同学可以作为记者提问。教学活动的设置给课堂的动态生成一个引发点,不需要我生硬地将鲁尔区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整治的措施罗列,学生很自然地会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方式,把知识点引发出来,描绘出一场考察所见所闻场景,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获得了能力的提高。
在备课时,教师除了充分把握教材之外,还要预设一些问题,涵盖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问题应该具备启发性和思考性,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将他们已有的知识和刚接触的新知识合理地构建起来,从而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有了依托。
3合理灵活的引导是“动态生成课堂”的关键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其次在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组织并参与完成心灵与知识的对话。学生因之体验成长,教师因之感受幸福。
如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在讲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后指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但同时又是一个贫水国,人均只有世界的1/4,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水危机?我认为学生会从人口众多角度来回答。这时突然一个声音冒出:战争!瘟疫!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话音一落,全班一片寂静。接着有个别同学鼓掌说:高招!这也是解决人口众多的方法!我愣了一下,头脑里除了可恶,残酷之外,就是一片空白。但我努力冷静下来,环视全班同学,同学们都在用各种复杂的眼光看着我,考虑到刚才讲话的同学,平时头脑灵活,但纪律松散,经常说一些无关主题逗乐的话,以博取同学笑声,于是我和颜悦色地问他:这是你的发明吗?停了一下,他没回答。我继而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理论吗?没有人回答。该同学也表现出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继续说到:是英国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看到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我感到这正是点燃同学们关爱生命,关爱地球思想火花的时候,便借机进行和平发展教育:“马尔萨斯预见人口增长对人类发展的负作用,是具有历史预见性的,但是他忽略了人类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增长,也可通过科学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的应用,来替代煤和石油,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全球都关注两大主题:和平、发展,使人们生活更和平、幸福、繁荣,而不是毁灭人类。”我发现那位同学在认真听,一边听一边点头。我又问他: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他的回答是:从网上看到的。我又引导说:现在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分辩是非。后来我又把问题引到了水资源上,同学们在继续讨论着……
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允许了不同声音的出现,从而达成一个精彩的课堂动态生成。在这过程中,我不是强迫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而是借助这一动态生成,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真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用动态生成,打造生命化教育。把生命化教育纳入地理课堂,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关注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让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4不断反思是“动态生成课堂”的必由之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即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自身不断学习、回顾、总结、诊断和自我监控中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过程。作为教师,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波折和失败的考验是必然的,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能真正学到把握“动态生成课堂”的本领。经常用新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一定能在课堂中展示出大师的风采。
4.1反思成功预设
反思成功预设就是将达到预设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合理的时间分配、机智灵活的回答、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断回放、记录,以备后用、改进提高。
4.2反思失败之处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但我们要反思失误,引以为戒。
4.3反思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探究、体验、画概念图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4.4反思学生表现
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另外,学生的失误、偏差、疑问、困惑,是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了构建知识的障碍。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整理记录,对症下药。
总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关注和尊重的,泰戈尔说:“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充满人文气息,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雪梅,陈桂珍,地理新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舞[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2)
[2]陈成忠,地理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