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流看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2009-04-29 10:12
开发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育培训

金 沙

内容提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民工潮”后我国人口流动的又一显著现象。通过增加了自身能力因素的推拉模型可以发现,造成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能力达不到城市用工部门要求所造成的,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到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集合政府、用工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的力量,加强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回流;推拉模型;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109-0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民工潮”成为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已有1.4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一方面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寻找到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收入,为缩小收入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回流,并且近年来回流规模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虽然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部分回流的农村外出劳动力依靠在家乡创业,对家乡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林斐,2004),但大量的实证结果也表明,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中创业的比例是极低的(白南生等,2002;王西玉等,2003),在回流的农村外出劳动力中,以被动回流为主,整体上来说,大量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不利于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发展。

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就其主要原因来讲,来自于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素质与城市用工部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矛盾,如用工部门对于青壮年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与农村外出劳动力普遍的低素质之间的矛盾等,这也是造成我国部分省区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和本质。而要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包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本文结合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模型对其回流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城市和农村相关推、拉力稳定的情况下,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素质低下是造成其回流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使其能够满足城市用工部门的要求,就必须加强教育培训。

1.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模型

推拉模型是解释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典模型,由雷文斯坦(E•G•Ravenstein)、博格(D•J•Burge)提出,并由埃弗雷特•李(E•S•Lee)对其进行了扩展和补充。推拉模型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由原住地和流入地的拉力和推力以及第三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距离远近、物质障碍、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移民本人对于以上这些因素的价值判断等)共同作用造成的。我们认为,推拉模型也可以用来解释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现象,本文将对传统的推拉模型进行改造,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做出解释。

本文认为城市和农村中都存在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决策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将传统推拉模型中关于中间障碍因素的论述改造成为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的自身因素。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自身心理因素及其自身能力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农村外出劳动力对故乡、家庭的依赖、眷恋等恋乡心理,本文假定这种因素与其年龄成正相关,农村外出劳动力年龄越大,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和眷恋就越有可能造成其作出回流的决策;农村外出劳动力对在家乡建功立业的渴望,对我国农村地区来说,家庭成员在家乡创业致富能够使家庭直接分享其成果,并能够提高家庭在所在社区的地位和威望,这种渴望也构成农村外出劳动力作出回流决策的原因。自身能力因素主要是指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的思想、文化和技能素质, 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入城市后,通过城市的工作经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小农意识,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源,并可以使其自身素质和技能得到提高,也意味着其人力资本得到提升,本文认为这种因素对农村外出劳动力是否作出回流决策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即在未完全达到城市用工部门对其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以前,随着外出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他们在回流后获得更高收入的可能性越大,则其越有可能作出回流的决策,而在其素质和技能达到城市用工部门的要求以后,他们本身素质和技能的继续提高使他们更为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而城市相对于农村的种种优越条件会促使他们留在城市工作,作出定居城市的决策。

1.1 放模型假设

除上述假设外,本文仍然采用经典的推拉模型的相关假设:假设农村外出劳动力是理性经济人,他们做出定居城市或是回流的决策是经过理性选择的,符合其收益最大化的要求;假设农村外出劳动力对目前所在城市及回流的故乡的资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1.2 模型构建

我们认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是否作出回流决策是城市与农村的相关推力和拉力及其自身因素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假设城市的推力和拉力分别用U璽和U璴表示,农村的推力和拉力用R璽和R璴表示,而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心理因素以PS表示,自身能力因素以CA表示,并以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是否达到城市要求为临界点,如果将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因素的临界点定义为k,临界点前代表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因素还未达到城市要求,这是促使他们作出回流决策的因素,相反,临界点后则表示农村外出劳动力可以通过自身实力留在城市工作,因此是阻止其做出回流决策的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是否做出回流决策是根据其自身收益最大化原则所决定的,其自身最大化的收益应是在考虑以上因素合力的结果,因此:

MaxR=f(S),S0

其中S表示以上所有因素的合力,是所有有利于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的因素与阻止其做出回流决策因素的差。由于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因素CA在其临界点前后对其是否做出回流决策的影响是相反的,因此,S应该表示为:

S=(U璽+R璴)-(U璴+U璽)+PS+CACA苉

(U璽+R璴)-(U璴+U璽)+PS-CACA>k

因此:

MaxR= f[(U璽+R璴)-(U璴+U璽)+PS+CA]CA苉

f[(U璽+R璴)-(U璴+U璽)+PS-CA]CA>k

因为,所有有利于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的因素与阻止其做出回流决策因素的差大于等于零,劳动力才会做出回流决策,则当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素质因素达到城市对其要求以前,即k点之前,要满足S0,则:(U璽+R璴)-(U璴+U璽)+PS+CA0 ;k点之后,要满足S0,则:(U璽+R璴)-(U璴+U璽)+PS-CA0。则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后可知,满足S0,即:

(U璽+R璴)+PS+CA(U璴+R璽)CA苉

(U璽+R璴)+PS(U璴+R璽)+CACA>k

其中,不等式左边为有利于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的因素,右边为阻止其做出回流决策的因素,当这种有利因素超过(至少等于)阻碍因素时,农村外出劳动力会做出回流决策(其中当这种有利因素和其阻止因素相等时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均衡点)。而且通过上式可以发现,农村外出劳动力在所有的城市和农村的推力、拉力及其自身心理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其做出回流决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其自身能力因素,即其通过城市工作掌握的技能、知识、新的思想观念、相关资源等等,如果其自身能力达不到所在城市的要求,则该因素会促使其做出回流决策,而如果其自身能力达到或超出所在城市的要求,则该因素不利于其做出回流决策。进一步分析可知,如果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因素处于点之前时,其回流决策的做出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其自身能力素质达不到城市要求,或者他们的城市工作经历并没有给他们在自身能力方面带来很大的提升,因此,这部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相当大的部分属于被动回流;而当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因素超出临界点,则证明其城市工作经历使其自身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他们已经能够适应城市工作对他们的要求,这时候,这部分群体继续做出回流决策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属于主动回流。

2.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内源、外生的共有需求

依据推拉模型,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能力素质与其是否做出回流决策有着重要的关联性,但其自身能力素质对回流决策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点,临界点前后对其回流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在现实中,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从事的多是非正式部门工作,对其技能培养、资本积累并无太大帮助,可以推测,我国目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多属被动回流。这种回流不仅意味着农村外出劳动力自己对“进城”的放弃,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他们是被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浪潮淘汰了,而在他们退出之后,高素质的、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尚未及时补上,从而成为当前“民工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许小青等,2005)。

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不仅有利于其向城市的转移,提高其收入,同时更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内源、外生的共有需求。

2.1 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内源需求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普遍具有较高的收益预期,这是其流入城市的主要动力,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受教育时间为8.7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0.5%,农村外出劳动力素质较低的现实使他们大多只能从事竞争激烈、工资低廉的初级劳动,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时的美好憧憬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较高的人力资本会带来较高的收益,受教育程度和教育的适用性与劳动者收入之间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出于提高在城市工作收入的目的,农村劳动力会形成继续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原始动力。

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希望定居城市。可见,收入因素并不是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的唯一决定因素,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借此完成由“农村人”向“城里人”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前提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其自身素质符合城市用工部门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能够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而依据推拉模型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村外出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的低下,无法实现定居城市的愿望,被迫回流,因此,农村劳动力为了实现定居城市目标,也会催生出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

2.2 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外生需求

对农村外出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入城市,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逐步由中期向后期发展,城市用工部门在吸纳劳动力时,对其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实中,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是低素质的,这一矛盾的存在不但使大量农村外出劳动力无法被城市用工部门所吸纳,同时城市工业化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也没有得到满足,这将会给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造成阻碍,最终也必然会影响到城市化目标的实现。为了使我国工业化发展有足够的高素质劳动力保障,早日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村外出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3.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的模式选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了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但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却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从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的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一般采取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培训为主的模式,内容主要以引导性培训和一般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但从现实来看,这一模式普遍存在着教育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对此,国内不少学者认为以输出地作为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来源存在许多短板,如有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地大多是人口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基础较差,思想观念和教育水平落后于经济发达的农村劳动力输入地区,同时,输出地对输入地的劳动力需求信息掌握不充分,这是造成输出地教育培训模式存在先天不足(杨兆山等,2007)。要增进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的质量必须对原有模式进行改造。

构建以输入地为主,输出地为辅,相辅相成的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模式是解决其教育培训低效率和低质量的有效解决办法。与输出地相比,输入地是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接受地区,对于农村劳动力需求数量,技能素质要求的信息掌握更为充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输入地大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有能力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成本进行支付,同时,作为农村外出劳动力输入的受惠者,输入地理应成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教育培训成本的负担者。

从现实考虑,这一模式应包括部分内容:(1)输入地的教育培训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特别要注重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就业后的职业技能素质的提升,按照输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同时,输入地的教育培训还要注意到农村外出劳动力思想、心理和政治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其早日实现农村向城市的转变提供良好的条件。

(2)输出地的教育培训主要以引导性培训为主,主要完成农村外出劳动力输出前的准备工作,避免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无序流动,同时辅之以必要的一般性技能培训。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日后职业技能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3)在成本分担上贯彻政府投入和用工部门承担为主,农村劳动力负担为辅或免费的教育培训原则。这样不但照顾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也贯彻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避免以往教育培训模式中用工部门作为受益者却无成本分摊的缺陷。

4.小结

通过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决策的推拉模型可以得出:由于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素质较差,从长期看,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如没有相当程度提高,则其大都不能适应城市用工部门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因此,定居城市的愿望几乎只能成为幻想,这不但不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无法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高可持续的高素质劳动力。为此,必须集合国家、用工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的力量,加大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职业技能、文化水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斐.对90年代回流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

[2]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两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2.

[3]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

[4]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5.

[5]杨兆山,张海波.构建以输入地区在职教育为主的农民工教育模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作者简介]金沙(1981—), 男,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

[收稿日期]2008-11-25

(责任编辑:林月)

猜你喜欢
教育培训
我国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校扩招下的教育培训市场分析
如何补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短板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做好当前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