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翔
氢弹和中子弹是核武器家族中继原子弹后的第二代和第三代。
氢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其威力要比原子弹爆炸时大很多,可达到几千万吨TNT当量。
事实上,人们对聚变反应的认识早于裂变反应。美国在研制原子弹前,就有人将研制氢弹的方案提了出来,只不过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因为聚变反应实质上是一种热核反应,必须在10000万度以上的超高温中进行,这个苛刻的条件把科学家给难住了。当时,人们还无法制造这么高的温度,于是氢弹方案就此搁浅。而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使氢弹的爆炸成为可能。因为原子弹核爆炸的中心具备了三四千万的超高温,科学家们设想,让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超高温完成聚变反应,达到氢弹爆炸的目的。
当苏联的原子弹爆炸后,美国政府受到很大的震动,为了保持优势,杜鲁门总统下达了研制氢弹的命令。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美国终于研制出了一枚名为“迈克”的氢弹,核爆炸威力为1040万吨TNT当量。试验的地点设在太平洋上的伊留吉布小岛。1952年11月1日凌晨,世界上第一次氢弹试验取得成功,后撤在40海里外的科学家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一幕:首先是一颗耀眼的火球将太平洋照的如同白昼,接着火球迅速升空变成了紫红、青蓝、灰绿三色混合而成的巨大云团。而爆炸过后的海面上,已再也看不到伊留吉布小岛和那几百米高的钢架的踪影,它们已融化在太平洋的波涛里。
氢弹试验成功,使美国在核对抗中占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只过了9个月就打破了。1953年8月12日,苏联的氢弹试验也取得了成功,这对美国来说又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于是,美国科学家又出新招,研制出一种威力更大的氢弹,就是使爆炸的过程变成裂变一聚变一裂变。由于这种被称为“三相弹”的氢弹比“迈克”类氢弹多了一道裂变的程序,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沾染比氢弹严重得多,故有“脏弹”之称。美国曾在1954年3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当量为1500万吨的“三相弹”,结果它形成了长257千米,宽64千米的放射性沾染区。
氢弹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因此,它广泛用于各种导弹,甚至在地雷、深水炸弹等中都有它的踪迹,成了核武器中的重要角色。
相关链接:
1961年1月24日,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像往常一样在空中“游弋”,突然,轰炸机右侧机翼结构出现故障,两枚氢弹离机而下,向地面坠去。机上人员大惊失色,一旦爆炸将成为千古罪人。美战略空军基地指挥官得知此事后,一面向上报告,一面采取措施寻找失落的氢弹。有趣的是,两枚氢弹都没有爆炸,一枚掉在地上,一枚挂在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