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翔
洲际导弹是一种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战略弹道导弹,它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导弹发射井、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洲际导弹一般需要用固体火箭或液体火箭发动机三级推进,它的飞行路线是先穿越厚达100千米-200千米的大气层进入真空世界,然后在真空中跨洲际飞行,最后返回大气层打击空中目标。
洲际导弹实际上是冷战的产物,美国和苏联为了在对抗中增大自己的砝码,相继研制了能打击对方国土上重要目标的洲际导弹,在这一轮竞赛中,苏联捷足先登。1957年8月21日,一枚代号为SS-6的洲际导弹在苏联发射成功。它的最大射程为8000千米,弹体全长30米,直径8.5米,起飞重量达300吨,战斗部威力相当于5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这是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导弹采用无线电制导方式,因此,攻击精度差,圆概率误差最大时可达8000米。
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洲际导弹,美国也不甘落后,于50年代末也成功发射了洲际导弹“大力神”,这种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1000千米,弹体全长29.9米,弹径3.1米,起飞重量为99.8吨,战斗部是5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采用无线电和惯性混合制导。作为第一代洲际导弹,“大力神”Ⅰ号显然比SS-6要先进一些,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特别是命中精度也较低,达2000米,而且反应时间也较长,为15分钟。“大力神”Ⅰ号和SS-6一样,要真正有效地攻击对方还是很困难的。所以它们很快被新的洲际导弹所替代。
在苏联,取代S8-6的是SS-7、SS-8和SS-9,在美国,取代“大力神”Ⅰ号的是“民兵”Ⅰ、民兵ⅠⅠ等,这几种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导弹成为第二代洲际导弹的代表。
第二代洲际导弹比第一代有了明显的进步,技术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发动机已由以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改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均采用全惯性导航,因而反应时间只有60秒,命中目标的圆公算误差为2000米,射程也提高到11000千米。美国的“民兵”Ⅰ反应时间为60秒,而命中目标的圆公算误差减少到1600米。该导弹还改变了以往地面发射的方式改成井下发射,核弹头也加装了突防装置,从而使洲际导弹的突防能力、命中精度和爆炸威力都有了提高。
对抗必将促进武器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代洲际导弹刚装备部队,第三代洲际导弹又相继出现了。主要是美国的“民兵”Ⅲ,苏联的SS-11、SS-13、SS-16等。这些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洲际导弹,突防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命中精度也非第二代可比,它的最大特点主要是采用了分导式多弹头。美国的“民兵”ⅠⅠⅠ是1970年装备部队的,它采用3枚各为17.5万吨级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最多可载7枚10万吨级核弹头,其威力进一步加强,导弹射程增大到13000千米,惯性制导,井下发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洲际导弹又发展了第四代、第五代。从第四代的情况来看,主要有美国的MX和苏联的SS-17、SS-18、SS-19及SS-20。这一代洲际导弹可携带性能先进的分导式弹头,美国的MX就有10个子弹头,每个子弹头的当量为50万吨级,使导弹威力大大提高;同时导弹射程进一步增大,像SS-18的最大射程已达16000千米,而命中精度又越来越高,MX的圆概率误差只有90米。总的看,第四代洲际导弹的生存和摧毁目标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第五代洲际导弹则是从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主要有美国的“侏儒”和苏联及之后俄罗斯的SS-24、SS-25,其特点是小型化、机动化、高突防、高精度,生存能力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侏儒”导弹采用全封闭式加固的机动发射车牵引,能在美国西部军事基地12个区域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公路机动发射,其射程为12000千米。命中精度160米,它是美国21世纪陆基战略导弹的主战导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