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进士”称谓考辨

2009-04-29 08:59:05高福顺
史学集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科举考试进士

高福顺

摘要:在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与“进士”身份相关的称谓。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指获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而落第的士人;前进士指擢第之后释褐授官之前的进士;殿试进士指殿试合格的进士。

关键词:科举考试;礼部贡院;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

中图分类号:K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9)01-0092-04

在辽朝科举史料中经常出现“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与“进士”相关的身份称谓。弄清这些“进士”称谓及其内涵,对辽朝科举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大概是囿于辽朝科举史料十分匮乏的限制,尚无人问津,笔者不揣浅陋,拟作考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乡贡进士考

“乡贡进士”称谓,最早出现在唐朝科举史料中,指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辽承唐制,辽朝“乡贡进士”应与唐朝乡贡进士相同或相近。从辽朝的实际情况看,乡贡进士资格的取得与否是“业进士”之士人能否参加礼部贡院科举考试的前提条件,如果地方州县官学以外的士人获得了乡贡进士资格,那么地方州县官吏就可以举荐他们参加礼部贡院的科举考试,考试合格者便与官学生考试合格者一样进士擢第,否则便谓之“乡贡进士”。《贾师训墓志》云:“(贾师训)年十四,举进士,由乡解抵京师。丞相杜中令、驸马侍中刘公召□之。文成,更相称爱。将议闻上,以事龃龉遂寝。十九,试礼部,奏御。三十有五,登第。”又《辽史·王棠传》记载:“王棠,涿州新城人。博古,善属文。重熙十五年擢进士。乡贡、礼部、廷试对皆第一。”从贾师训、王棠举进士的路径可以看出,只有获得了“乡贡”的资格,才能参加礼部贡院科举考试、参加殿试。由此可见,辽朝举进士的程式与唐朝基本一致,仅在一些细节方面可能有所不同。正如王定保所云:“乡贡里选,盛于中古乎!今之所称,盖本同而末异也。今之解送,则古之上计也。……有唐贞元已前,两监之外,亦颇重郡府学生,然其时亦由乡里所升,直补监生而已。尔后膏粱之族,率以学校为鄙事。若乡贡,盖假名就贡而已。”由此可以断定,辽朝“乡贡进士”当指获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而进士落第之士人。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乡贡所选之贡生与官学所选之举生是有区别的。官学中有资格参加礼部科举考试者,可由官学主管机构的官吏直接举荐。而乡贡贡生需要经过州(府)县两级的选拔,即乡试、府试胜出者,才有资格参加礼部贡院科举考试。乡贡进士的审核程序也相对繁琐。辽朝业进士的士人被选拔为乡贡进士的,因史料阙如,难览全貌。在20世纪80年代,朱子方先生考出郑熙、商隐、杜文、刘师民、王诠、李敷、刘子庸、张君儒、张问、韩温教、刘企、张角、李枢、李忠益、张希颜、段温恭、郭秦等17人。现根据朱先生未及见的《辽代石刻文编》、《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石经题记》等,又考出王寔、马梅、郑懿文、郑恂、赵及、李克忠、君儒、宋雄、刘诏、高据、王庆延、李文治、赵临、刘安贞、张俨、张□、张锡庆、张锡范等18人。

关于张俨、张□兄弟二人,据《张琪墓志》记载:“并应乡贡,□□方举,苗而不□。”又《马直温妻张馆墓志》记载,马直温妻张馆的曾祖讳琪,祖讳俨。可见,张馆之祖父张俨乃张琪之子,也就是《张琪墓志》中的“府君有子二人”之一。从《马直温妻张馆墓志》记载有“恨终世不第”之语,说明张俨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始终未能擢第,这与《张琪墓志》中的“并应乡贡,□□方举,苗而不□”也是相符合的,说明张俨、张口是落第举子,由此判断他们是乡贡进士。关于张锡庆、张锡范兄弟二人,《张绩墓志》记载:“并以其问□□□□,价茂塾庠,两赴词闱,仔捷科等。”说明张锡庆、张锡范也未擢第,故张锡庆、张锡范均为乡贡进士。

此外,《北郑院邑人起建陀罗尼幢记》记载:其书经人为“乡贡学究韩承规”。此“幢记”起建于应历五年(955),说明辽朝穆宗时代有“学究”一科,很显然是从唐朝科举制度继承下来的。又《石经题记》(七十二)记载:“施主窦景庸相公女赐紫比丘尼,乡贡律学张贞吉施手书”。《窦景庸女赐紫比丘尼造经记》记载:“乡贡律学张贞吉施手书”。这两条史料虽未明载张贞吉书“石经题记”的时间,但从窦景庸的身世大致可以推出张贞吉所生活的时代应是道宗朝,说明“律学”一科直到辽朝晚期仍然存在。

二、前进士与殿试进士考

“前进士”称谓亦源于唐朝,唐朝元和年间中书舍人李肇指出:“进士为时所尚久矣。……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宋诗话辑佚》也云:“唐举子既放榜,止云及第,皆守选而后释褐,选未满而再试,判为拔萃于吏部,或就制举而中,方谓之登科。韩退之所谓‘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盖退之未尝登科也。自闻喜宴后,始试制两节于吏部,其名始隶曹,谓之关试,犹今之参选。关试后始称前进士,故当时书日:‘短行书了属三铨,休把新衔献必先。从此便称前进士,好将春色待明年。”此外,胡三省在解释“前进士刘崇鲁”时曰:“进士及第而于时无官,谓之前进士。”可见,唐朝“前进士”当指擢第者获得了参加吏部铨选资格,但尚未仕宦于唐朝官僚机构中的进士称谓。辽承唐制,辽朝的情形应与唐朝大致相同。

就目前的辽朝科举史料而言,虽然找不到有铨选进士之一环的直接证据,但通过间接史料分析,辽朝科举制度似乎也有铨选这一环节,其依据主要有二:第一,辽朝的“贡生”和“举生”擢第后不能全部进入仕途。如辽圣宗太平五年(1025)十一月庚子,“幸内果园宴,京民聚观。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很显然,张昱、韩栾等72人在圣宗太平五年之前均获得进士称谓,但他们未被授予官职,直到圣宗求得之后,才根据赋诗的等第赐以太子校书郎、崇文馆校书郎的文官官职。第二,辽朝进士擢第后,也要释褐授官。如王泽,开泰七年(1018),“登进士第。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史直洵,清宁八年(1062),“登进士第,释褐授著佐”。张绩,“于太平末岁,属而立,进士乙科登第。景福秋,解褐,授将仕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可见,辽朝与唐朝一样,在科举制度中也存在着释褐授官的情形。这说明辽朝科举制度与唐朝相似。由此推之。辽朝“前进士”之内涵与唐朝应该基本相似,是指进士擢第之后、释褐之前的称谓。

在辽朝科举史料中,以“前进士”相称的事例仅出现二例:一是《韩瑜墓志》的撰者郝云称“前进士”;二是张俭之第三子张嗣宗也称“前进士”。此外,王景运、郑弘节均称“故前进士”,从王景运、郑弘节“并先王(张俭)而逝”来看,“故前进士”当指已经仙逝的前进士。上述四位“前进士”皆出现于他人的墓志中,郝云没有宦历之记载,其情形不得而知。张嗣宗、王景运、郑弘节均出自《张俭墓志》,有

简约宦历。张嗣宗,“前进士、朝议大夫、守卫尉少卿、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王景运,“故前进士、起居郎、知制诰。东京户部副使”。郑弘节,“故前进士、翰林学士、知制诰”。从他们的宦历看,与释褐授官的官职出入很大,这些官职当是在进士擢第前以其他途径如恩荫等人仕的,与“前进士”无关。

此外,《石龟山遵化寺碑》撰者王寔称“前乡贡进士”;《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载“前乡贡进士郑熙书。”《石函记》称杜文为“前乡贡进士”;《耶律宗允墓志》载“前乡贡进士李敷书”;等等。从王寔的情形看,《石龟山遵化寺碑》于“重熙十一年(1042)岁次壬午辛巳四月八日晨时建”,而王寔于重熙十一年(1042)六月“擢状元第”,获得“进士”称谓。就李敷而言,又在《耶律宗政墓志》中书为“乡贡进士”。《耶律宗政墓志》撰于清宁八年(1062),而《耶律宗允墓志》撰于咸雍元年(1065)。可见,李敷在1062年时称“乡贡进士”,三年后则改称“前乡贡进士”。从王寔、李敷的事例看,“前乡贡进士”与“乡贡进士”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乡贡进士可能属于“应届”贡生,而前乡贡进士可能属于“往届”贡生。

关于殿试进士,当指殿试合格的进士,源于宋朝。辽朝皇帝亲自主持科举取士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宫殿之内策试进士,即殿试进士。二是在宫殿之内放进士。“放进士”与“御试进士”有本质区别,皇帝御某某殿放进士,是本来应由知贡举在礼部贡院主持的放进士仪式,改由皇帝亲自在某某宫殿之内主持。这种形式的变化仅能说明辽朝统治者对进士的重视,但不属于“殿试进士”的范畴。总体说来。辽朝殿试进士次数是比较少的,圣宗朝2次,即统和二十七年、统和二十九年;兴宗朝3次,即重熙五年、重熙七年、重熙十九年;道宗朝1次,即咸雍十年。可见,殿试进士仅为6次,而且也不连续。如果仅从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御前引试刘二宜等三人”算起,至道宗咸雍十年(1074)六月戊辰,“亲出题试进士”止,辽朝共开24科,而举行殿试的比率仅为25%,说明辽朝科举制度虽然在继承唐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兼收宋朝科举制度,施行像宋朝那样的殿试取士,但并不像宋朝那样成为“常制”,而是偶尔为之,没有完全制度化。根据殿试开科次数统计,辽朝有殿试进士104人,现可考知者有刘二宜、高承颜、冯立、赵徽、姚景行、刘伸、邢彭年、王祁、王观、杨遵勖、刘霄、吴昊、大公鼎、孟有孚、刘嗣卿、赵遵仁、李光、祁统一、李检、白裕等20人。

综上所述,辽朝进士虽然出现了“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诸多称谓,但按辽朝科举制度的程序归纳,无外乎就是“乡贡进士”、“省试进士”和“殿试进士”三种情形。乡贡进士仅仅是获得举进士的资格,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士”,唯有省试进士即礼部贡院所放之进士,以及殿试进士即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所放之进士,才可算作是名副其实的“进士”。

责任编辑:杨军孙久龙

猜你喜欢
科举考试进士
明代科举考试中的二三场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三甲”是指前三名吗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四进士(上)
“科举考试”
环球时报(2019-10-21)2019-10-21 05:14:57
《进士or近视》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广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