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类研究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2009-04-29 08:11陈莉萍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类

陈莉萍

[摘要]从语类的界定、理论支撑以及研究成果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新修辞学派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在语类研究上有同有异,语类研究给我国外语教学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语类;新修辞;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国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09)01-0105-04

语类研究在话语分析以及语言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谓语类就是社会个体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受特定的社会情景的限制,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知识而完成的社会行为。语类分析基于两大理论推断:语言根植于社会现实之中,语言的形式取决于使用语言的社会情景;语言的形式特征可以通过比较文本以及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描述。第一条推断是社会学家、语言学家根据孩子掌握母语的过程总结出来的,在孩子掌握母语的过程中,语言既是手段也是结果。语言的形式和特征可以借助于文本被描述,因为文本是人们反复使用来完成一系列行为和动作的典型的程式化的语言形式。语类研究者与普通语言学研究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将语言使用者以及使用语言的社会情景置于语言分析的中心。

尽管语类研究者大体上对语类的性质有一致的看法,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侧重点不一样,因而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研究者偏重于产生文本的社会情景,强调文本与社会情景的相互作用。有些研究者侧重于文本本身的组织形式,分析这些形式如何实现文本的社会意义,由此产生了语类研究的三大类别,即新修辞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专门用途英语学派。本文将从语类概念的界定、所采用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三个方面,着重介绍新修辞学派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异同,并指出它们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新修辞学派

(一)语类的界定

新修辞学派也被称为北美学派,因为该学派的主要研究者都集中于北美,相对于澳大利亚的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悉尼学派。尽管新修辞学派的研究也是围绕着语类的关键问题,如书面文本分析的框架和准确度、这些框架和模式对文本与社会背景之间复杂关系的解释力度、写作教学中显性教学法以及隐性教学法的适合度等,但由于该学派的研究基于修辞转型理论以及社会建构理论,因此,语类与修辞的概念都被赋予新意。

例如,传统的语类定义集中于文本或文字上的规律性,十四行诗、悲喜剧、诗歌等文学体裁都是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上的规律来界定的,新闻报道、实验报告、商务函电等非文学性体裁都是根据这些文本的信息传递特征来描述。新修辞学派在保留传统的语类概念的基础上对语类的研究更深入一步,将文本中语言以及其他方面的相似性与人类活动的规律性联结起来,也就是说,将语篇类型中的规律性与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联系起来。

该学派普遍接受Swales对语类所给出的定义。所谓语类就是指一类交际事件,这些事件都共享同一的交际目的,这些交际目的由“专家级”成员确认,从而构成了语类背后的逻辑支撑。这个逻辑支撑勾画出语篇的图式,影响和束缚着内容和风格的选择。语类是以各种各样的变体形式出现的,这些变体形式在结构、风格、内容和意向性读者群方面都是极为相似的。如果某一变体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了预想的期望值,那么这种变体就被确认为“原型语类”,其余都是原型连续体上的具体体现。根据这个界定,修辞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为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使用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形式。

(二)理论支撑

影响新修辞学派的理论有很多,但研究者们认为主要是受修辞转型理论、社会建构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

1修辞转型理论

如果说20世纪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倾向于以人类使用语言的能力来定义并区分人类的话,那么是语言能力中修辞这一维度抓住了研究者的注意力。20世纪中期,Kenneth Burke的思想使人类行为研究者认识到了修辞的重要性。和Langer以及Cassire一道,Burke坚持人类创造符号能力的重要性。除此而外,他还强调创造符号与劝说艺术的相关性,并且认为其相关程度已经到了无法解释的地步。甚至在Kuhn之前,他就提出修辞具有最纯粹的科学术语所具有的说服力。当然,是Kuhn使人们普遍地认识到修辞的力量。作为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的权威决定了这一切。Kuhn提出,就是最纯净的自然科学理论也是通过修辞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家们发展了他的思想,并竭力阐明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修辞构建相关领域的知识。修辞功能的转型使研究者们对语类进行了重新思考,特别是从知识构建这个角度。

2社会建构论

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主义以强大的哲学力量开始影响写作的研究和教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哲学家Richard Rorty和他的学生KennethBruffee。Rort曾勾勒出人类描述自己生活的主要方法,即通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对所有好的、正确的东西进行现实的评价从而构建意义。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知识就是指借助于语言为适应社会的背景、需求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切。Bruffee也曾提出,所有的概念、观点、理论,包括现实世界,都是由知识社团建立并使用,从而保证社会自然发展的语言产物。不仅如此,文化人类学家CliffordGeertz也指出,语言不仅仅影响知识的构建,还影响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知觉、想象、记忆等一切直接与社会有关的事物。所有这些对知识社团的强调、对社会文化的重视为语类的重新定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言语行为理论

影响新修辞学派的另一个理论为言语行为理论。哲学家John Austin指出,语言不仅可以陈述事物的状态,语言还可以做事。至于具体做什么,则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情景、说话人以及听话人的社会角色以及相关的权力。据此可以折射出两点涵义:语言,尤其是口头表达的言语,是做事的一种方式;把言语作为一种行为来理解必须考虑到言语发生的背景,研究者在研究言语行为时要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当然,仅仅是言语行为理论本身解释不了社会行为领域中复杂的现象,然而,支撑言语行为理论的思想,即语篇应该被看作社会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语类的研究。

(三)研究成果

理论上的重新思考使得研究者从全新的角度对学术性以及职业性文献进行实证研究。Odell和GoswamiDl]以论文集“Writing in Nonaccademie Set-tings”(《非学术性领域的写作》)率先进入这个研究领域。此后,研究者用“地方志”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物学家的学术论文特征、税务文献的语类特征、实验报告的制作、中央银行的文献、社会工作者的记录以及报告、商务报告、私营企业文献特征、大学里的写作规则和束缚。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特定环境写作过程中

复杂的社会、文化、场所等限制因素对作品最终形式的影响。例如,Yates指出管理哲學中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导致新的商业语类的出现,即备忘录和商务报告,同时,其他的研究者也指出了文本形式的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例如,语篇社团如何利用修辞来吸收新成员以及排除外界人士,文本本身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产生文本的社会以及物质环境的。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一)语类的界定

该学派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因此,他们的研究侧重于语言的符号——语法、语篇、文本——以及语言的功能。虽然研究的目标一致,但在给语类下定义时,该学派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最终形成两种定义。

以Martin和Joan Rothery为首的研究者认为语类是以一定的目标为中心一步一步展开的社会过程。在他们看来,语类涵盖了描述以及理解文本所涉及的所有因素,囊括了从语言上掌握文本的一切内容。在研究中,他们注意文本参与者的目的,以及他们使用文本所要完成的任务。研究中强调文本步骤的展开,因为这些步骤体现了文本使用者所要完成的社会任务。

以Kress为首的研究者也认为语类是理解文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一个有用的术语,但他们认为语类是整个文本结构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Kress认为语类是分析交际中程式化语言性质、语言体现、语言功能的一种手段。因此,在研究中,他们并不注重文本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关注产生文本的特定的社会情景的结构特征,着重研究这些社会特征是如何产生特定的语言形式,从而实现或反映这些社会关系和结构。

(二)理论支撑

该学派的研究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以及使用语言的社会情景都是符号系统,两者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作用。所谓语言的意义也就是语言的功能,它是由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组成的系统,这三大元功能投射到使用语言的情景中分别折射出场所(语域)、人物(语旨)、方式(语式)三个变量,构成社会符号系统,与语义系统相呼应。

然而,从语言内部来看,语言也是一个系统。Hjelmsleve认为语言可以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层面。内容负责释义,表达负责信息的组织形式。Halliday把Hjelmsleve的理论向前发展了一步,认为语义部分可以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篇语义,前者将语言的概念、人际、语篇功能融合为语句或更小的单位,而后者则将语句融合为更大的单位,即语篇。在理想的状态下,语句和语篇是自然过渡,语篇包含语句,共同组成Hjelmsleve所提出的内容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共同构建语言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说,研究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研究成果

Halliday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提出“通过分析语言学习语言,通过了解语言学习语言”。他的宗旨是将语言学家与教育学家融合到一起,建立一个跨学科的教育语言学,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教育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Hatliday的思想指引着悉尼语类学派的研究。

1978年,Martin在悉尼大学为应用语言学的硕士生开设了功能语法课程,在Gregory的语言社会功能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Halliday与HasanE2SJ的思想。这个课程的开设为他后来的语篇分析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首先,他分析了多年来所收集的学生习作的样本,确认关键的文本类型,分析它们的语场、语旨、语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语境因素与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研究语篇语义以及词汇语法中情景变量的实现过程。在分析过程中,Martin发现Halliday的人际功能理论很难解释语篇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就是在这个阶段,Martin提出了评价理论,发展了人际功能理论。

起初,Martin的研究集中分析学生的习作,但相对而言,这些语篇都较短,而且语类也较单一,后来,他们转向科技英语文本,特别注意科技因素对现实的描写所起的作用。正是在这个阶段,他研究出科技文本的语类特征,并提出了自然科学文本,如地理、生物等学科,不同于“硬”科学如物理学等学科的文本。与此同时,Martin对大量的学校课本进行分析,提出了语类结构理论和语类组合理论。

悉尼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Kress沿着另一个方向在研究。当他担任Murray Park高等教育学院文化交际系主任时,他对语类研究产生了兴趣。起初,他的部分研究对象是小学教师,注重研究学生的读写能力的习得过程。事实上,这是他的专著"Learn—ing to Write”(《学会写作》)的产生背景,在这本书中他首次提出了语类的概念。

在研究中,Kress认为语言应该成为一个对社会能作出反应的独立的学科,但是,当时的语言学理论还不够成熟。虽然学科内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但知识的组织结构很松散。他认为知识的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的使用,因此,Kress和Hodge在他们的作品“Language as Ideology”(《语言作为意识形态》)中竭力阐释语法是如何载有社会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功能语法理论,这一理论为批评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Kress坚持语类是社会过程,文本是按照特定的文化中社会交际的模式而组织起来的,社会模式与文本模式交汇而成语类。语类是社会的体现,如果没有程式化的语言体现,社会是毫无意义的。由此可以推断,语类不是个人在交际时自己创造出来的,要有意义,他们必须具有社会性。个人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拥有不同书面和口头文本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知识,但是语类使个人进入社会进行交往,并实现了社会影响与权威。Kress的思想可见于他的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早期的研究成果之中。

Martin和Kress只是该学派的两位代表,还有很多研究者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如Cope和Kala-ntzis,Rothery,Christie和Martin等。

三、专门用途英语学派

该学派介于新修辞学派和悉尼学派之间。一方面,像新修辞学派一样,运用了Bakhtin的互文性和对话理论,但另一方面,又采纳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文本结构的分析框架,事实上,由于该学派特别强调交际目的以及文本的形式特征,专门用途英语学派可以被看作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具体运用。虽然该学派在研究中有自己的侧重点,例如,更注重于语篇分析理论在语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但它的理论支撑以及研究的成果与上述两学派有很多相似之处,故在此对该学派不做详细阐述。

四、语类研究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2000年初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势必要对传统的外语教材、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进行改革,语类研究的成果为这方面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根据语类研究,人的读写能力不仅仅在于掌握一套技术技能或单一的语法能力,人的读写能力更多的是涉及对相关语言社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把握,这为大纲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指明了方向。

在语言教育中,特别是外语教育中,首先应该向学习者提供特定言语社团有影响力的代表性的语篇,使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并掌握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将会遇到的种种语类,满足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实际需求。应该加强各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自觉地运用语类分析方法。例如,在对文本进行剖析时,始终将语言的规律性与产生文本的背景联系在一起,让学习者对语篇进行批评分析,揭开文本中社会的、文化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基础,同时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竭力层层展开不同语类的交际性、互文性和层次性。

语类研究成果不但在宏观上对外语教学加以指导,在微观技能训练方面同样具有指导作用,例如,语类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图式知识帮助学习者提高听读能力,国外的实验结果表明,语类分析方法用于写作教学效果良好。甚至对于语言测试内容的设计,语类研究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当然,语类研究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更适用于高等外语教育,但这并不排除在基础外语教育中的作用,任何一句话都可以看作为是对特定语境的一种反应,是一种语言行为,让初学者明白特定的语言形式与特定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他们自如地运用目标语。

猜你喜欢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类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语域理论指导下的药品说明书翻译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汉乐府诗《将进酒》英译文之语篇纯理功能分析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