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峰 吴杨冰
(1.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52;2.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1)お
摘 要:目的:了解某中医院门诊使用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应用注射剂发生了ADRs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s的病例共251例,9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19例,占47.41%。ADRs类型以临床呼吸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结论:医院应关注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注射剂;监测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98-02
随着药物结构优化研究和药物临床治疗的快速发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为了解某中医院门诊使用注射剂发生的ADRs基本情况,笔者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 资料来源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提交上报到医院药剂科的门诊注射液ADRs报告为251例,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s临床表现、合并用药等进行统计。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ADRs共251例,男性124例,女性127例;年龄最小的1岁3个月,最大的95岁;ADRs出现最快者为给药后2min,最迟的为给药后5d(连续给药);静脉点滴248例,肌注2例,皮下注射1例;报告中单一用药179例,静脉点滴合并用药72例,占输液总数的28.68%,其中2种药物合用42例,18例3种药物合用,12例4种药物合用。大部分ADRs症状在停药后0.5~6h经适当的对症治疗后逐渐消失,2例严重的ADRs需转院或住院治疗。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有者5例,无者105例,不详141者;患者有药品过敏史者11例,不详96例,144例无药品过敏史。按ADRs类别分类:一般183例,严重6例;新的一般54例,新的严重的8例。
2.2 ADRs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数
ADRs病例涉及药品4大类、65个品种。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共135例占53.78%,中药制剂67例占26.70%。发生ADRs最多的为头孢呋辛钠共19例,不良反应类别为一般;鱼腥草和病毒唑次之(见表1)。
2.3 ADRs类型及临床表现
ADRs类型以呼吸系统、皮肤系统发生率较高。呼吸系统ADRs共76例,主要临床表现在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见表2。
2.4 ADRs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
根据药品检测中心ADRs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肯定28例,很可能134例,可能89例。鉴于患者的安全,大多数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未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所以“肯定”的病例少。ADRs转归:治愈26例,好转224例,死亡4例,不详0例。停可疑药物并对症处理者160例;停可疑药物未作任何处理者59例;继续用可疑药物、只调整给药速度或未作任何处理者32例,且未见不良反应加重现象。
2.5 ADRs对原发病的影响
251例原发病中涉及呼吸系统疾病173例,消化系统疾病27例,皮肤系统疾病11例,其它4例。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共113例。ADRs加重原发病的有2例,其中1例原患疾病为感冒低热,使用了清开灵注射液后出现高烧;另1例是高血压且免疫力低下者,注射了卡介苗注射剂后见血压升高。
2.6 ADRs的结果
好转224例,治愈26例,死亡1例。
3 讨论
发生ADRs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总数的53.78%。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医生应做到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物有的放矢,才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s监测,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
本次调查抗生素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2]所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极其重要。
中成药注射剂ADRs占总数的26.70%,临床表现涉及呼吸、皮肤系统较多。2005年后中成药注射剂ADRs有所下降(2004-2005年中成药注射剂ADRs约占总数的41.49%),这与2006年后中成药注射剂的品种及消耗量大为减少有关外,还与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及制定有效措施有关,如:我院要求选用合适的溶媒溶解、某些中成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接瓶时应冲管等,这也是中药制剂ADRs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
251例ADRs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多篇文献报告一致。合并用药72例均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总数的28.68%,说明合并用药是导致ADRs的重要原因,而且抗菌药物与它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药品的不良反应[3]。
报告中发现某些医生未按药品说明书中的剂量和途径正确给药,个别患者由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当剂量过大时,易对病人造成较大的危害性。如:头孢呋辛钠1次用量至4.0g,患者出现了昏迷、抽搐;头孢硫脒用至3.0g,出现局部麻木、抽搐、呼吸兴奋,此2例虽然未超过药品说明书的1日剂量,但超过单次用量,造成了毒性反应。半边莲注射剂说明书中仅有肌注的用法却采用了静脉滴注,产生了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类型中,我院发现“新的一般”的有54例,其中中成药制剂包括:鱼腥草5例、灯盏、细辛3例、参麦4例、香丹3例、刺五加1例、清开灵1例,共17例;用药方式单一用药9例,合并用药8例。“新的严重的”4例,涉及药品包括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硫脒、头孢曲松钠。分析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个别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项记录不详细,药物相互作用资料欠缺,建议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2)药物不良反应的滞后性,建议医生根据药品说明书用药,注意药物在联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同时减少联合用药和静脉内用药方式,一旦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果断采取措施。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可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处理。
另外,251例报告中96例患者的过敏史记录为“不详”,占总数的38.25%,相对比例过高,少数报告不良反应过程及处理过程描述未体现出“三个时间和四个项目”,说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根据本文统计证实ADRs涉及的药品种类多,损害部位广,说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2]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J].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3]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责任编辑:姜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