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光 石鸿儒
排球运动是一项融集体性、复杂性、多变性和激烈隔网对抗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排球比赛攻守对抗激烈,在对抗中完成各种动作,要求运动员积极主动、勇敢顽强、全面准确,快速移动外,注意力还必须高度集中、反应敏捷,致使运动员不但在生理上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在心理上同样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量。特别是大脑皮层调节控制的各内脏器官功能也会失调,整个神经活动减少,因而容易引起运动员运动性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因此,对排球运动员运动生理性、心理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诊断方法的探讨,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有实际意义。
l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和产生机制
1.1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根据第五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对运动疲劳的定义: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可将排球运动员的疲劳的概念理解为:在排球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机能能力暂时下降的一种身体状态,也是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和自身的一种保护性抑制。
1.2排球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机制
由于排球运动的特点所致,运动员在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及比赛中。精神高度集中,致使运动员心理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量,特别是大脑皮层活动过度紧张,不但使运动的机能发生紊乱,而且受大脑皮层调节控制的各内脏器官功能也会失调。运动性心理疲劳导致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下降、理想和奋斗目标丧失、情绪不稳定、厌倦感延长,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l_3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生理疲劳的产生机制
在排球比赛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酵解、释放的能量供合成ATP,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当乳酸在体内大量堆积后,就会引起人体内环境酸化,从而抑制了糖酵解速度下降,导致ATP合成减少,从而抑制了肌肉的进一步工作,使肌体过早因代谢过程发生障碍而产生体力疲劳。同时,运动员在长时间激烈运动时因机体大量排汗,失去过多的水分和盐分,血浆中的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往细胞外液渗透造成细胞失水,使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发生变化,协调机能紊乱,效率低下而出现疲劳。
2排球运动员疲劳的诊断方法
2.1训练观察与自我观察法
训练观察是指在运动训练或比赛中,排球教练员可通过运动员的外在表现,如观察运动员是否积极主动、勇敢顽强,注意力是否集中,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是否降低等来判断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自我感觉是运动员根据自我感觉来判断自己是否疲劳。如果运动训练或比赛后,感到头昏、恶心、胸闷、食欲减退,身体明显疲劳,甚至厌恶打排球,说明身体疲劳程度较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或停止训练和比赛。
2.2生理机能检查法
2.2.1脉搏检查法
心率是判断疲劳最简单的重要指标,运动训练导致疲劳后心率恢复时间延长,或者第二天清晨安静时心率较以前明显增加。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降或者不变。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还有潜力。每min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搏频率变化幅度超过10次/min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他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应予以调整。
2.2.2呼吸肌耐力测定法
连续测3次肺活量,运动前后比较。疲劳出现后,肺活量下降。
2.2.3肌力检测法
肌力是最常用的生理指标之一,体育锻炼后肌肉力量不增加,反而下降,说明机体产生疲劳。肌肉力量持续下降说明身体疲劳程度较深。通常采用测握力、背力肌等方法进行测定。
2.2.4平稳能力测定法
运动员站立、闭目、金鸡独立,机体疲劳后,平稳能力下降。站立时间变短。
2.2.5血红蛋白检查法
运动员机能良好时,血红蛋白增加或正常(男120g/L以上,女105g/L以上),在训练中若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下降10%以上,同时运动机能也下降,则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不佳。
2.2.6尿蛋白检查法
运动员在大量训练后,尿中可能会出现蛋白,但若出现尿蛋白且蛋白含量持续增加,24小时尚未恢复,则说明运动量太大。
总之,排球运动员疲劳的诊断,可将训练观察法、运动员自我感觉与生理机能检查等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可使诊断更加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