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红
体校学生大多厌学、文化知识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提高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中得到一些启示,那就是老师的能动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可能帮助学生走出重重困惑和误区;才可能带领学生攻破一个个知识堡垒;才可能使学生成为四肢发达,头脑也发达的有用人才。本文试从尊重学生的意义和措施(暗示、宽容和赞赏)方面来探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他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将使人产生自卑、软弱无能等感觉,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注意学生的尊重需要,肯定他们的优势,赞扬他们的成绩。教育专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可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基于体校学生聪明、个性强但是缺乏学习自信心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暗示”、“宽容”、“赞赏”等方式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激发学生获取知识、追求成功的欲望。
一、“暗示”。“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尊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有正面引导,侧面批评,有时也不妨用暗示手段,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如上课时当发现学生开小差、随便讲话、精力分散而轻声细语时,教师就可以用眼神、手势、沉默等方式来暗示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已注意到自己。由于老师采用了暗示手段,使学生保全了面子,他心中颇为感激,不会产生反感或者对抗,其效果自然要比停课批评好得多。这样,由于老师尊重学生,保持了学生的自尊,从而使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更加深了一层,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喜欢他所尊重的老师所教的课程,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宽容”。“宽容”是无私而博大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自恶意,就不应责罚他。”福莱说:“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小问题”往往是讲“严”,而不是给予宽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受的批评多了,对老师和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有对抗的情绪以至报复的行为。如果老师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给学生一些宽容,那就如给机器增添润滑剂,不但可以减少摩擦,而且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情感。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立场坚定,否则就不仅会害了学生,我们也将背负“误人子弟”的骂名。事实上,给予学生以宽容,是教育赢得学生尊重与爱戴的一种魅力,也是教师予以学生的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它具有推动学生自我教育,缓解师生矛盾、融洽师生情感的功效。
三、“赞赏”。“赞赏”是内驱力的发动机。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确实,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世界上许多卓有成效的人就是在追求社会肯定中获得成功的。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真心诚意地赞扬对方,激励对方自然而然地使对方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这就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心理契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从而很少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乐趣,尝不到学习的甜头。而且,由于总是失败,得到的多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鄙视、家长的指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取得一点成绩,并给予鼓励和赞赏,使他们体会到自己还能“成功”,这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转折点。正如盖兹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不想做“差生”。他们之所以“落后”一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自尊需要没有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
当然,“教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位老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绝招”。不管哪种教法,都应该首先从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职欲和学习兴趣人手。只要每一位教师充分尊重和赏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不停地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不断用赞扬的话语去激励,孩子们的变化将会令人惊喜,体校教学将别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