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东
内容提要:在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的21世纪,与现代社会相伴的城市贫困化程度的加深,已成为许多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和谐的因素和不安全的隐患,社会利益分化冲突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和多发期。世界范围城市贫困化和社会利益分化冲突问题带来的社会风险日益突出,各种新旧矛盾并存、相互交织,形成了种种复杂的社会效应。因此,在城市社会问题研究中,分析利益分化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不能排除城市贫困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人口膨胀;城市贫困问题;社会贫困群体;利益分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4-0131-06
城市贫困化问题,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世界各国相当多的城市中,“城市贫民”的大量出现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群体。
城市贫困群体也被视为社会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①,社会贫困和弱势群体的概念主要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所带来的社会贫困问题。贫困群体(disadvantaged group)的传统概念,是指社会分层结构中,以一定的收入构成为主要参照系数,一些社会成员处于基本生活需求无法保障的状态,具有社会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和社会阶层分布特点②。当前的世界城市贫困问题,多属于社会分层结构性贫困,同时也有体制转轨性或结构调整性的贫困问题。近年来,由于世界城市贫困现象日益严重,导致许多国家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城市贫困现象和社会利益分化冲突的严重性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的21世纪,与现代社会相伴的城市贫困化程度的加深,已成为许多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和谐的因素和不安全的隐患,社会利益分化冲突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和多发期,世界范围城市贫困化和社会利益分化冲突问题带来的社会风险日益突出,各种新旧矛盾并存、相互交织,形成了种种复杂的社会效应。从一些国家发生的社会冲突中看,起因虽然有时是一件偶发事件,却反映出社会公平缺失和社会利益分化冲突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同时一些地区和国家频繁发生的社会冲突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对抗性。因此,在当代世界城市问题研究中,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的贫困化与社会利益分化冲突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内容。
1.当今世界城市贫困现象加剧的原因
自世界工业革命以来和世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其中分配不均是导致城市贫民阶层存在和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城市贫民阶层的失业、社会保障、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等许多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和足够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城市中的一些贫困人口从暂时的贫困逐渐走向长期的贫困化,形成了庞大的社会贫困群体。与此同时,在社会贫困群体中,多数贫困人口不仅其终身贫困甚至延续到其后代,改变贫困命运的机会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越来越渺茫。为此,近年来有关学术界在全球贫困问题研究中,普遍涉及城市贫困问题,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对城市贫困问题的关注。
自上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现象。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诸方面全面转变的过程,它包括了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和空间的等诸多方面的含义③。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人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和密度的加剧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是如此。从世界城市化和城市人口以及城市贫困化现象发展趋势看,未来20年世界新增的城市人口中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绝大多数新增城市人口中将来自贫困群体以至贫民窟(slum)④。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UNFPA)发布的最新统计,2008年全球城市人口达到33亿,首次超过世界人口总数量的一半,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亿,全球80%城市居民将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其中从2000年至2030年间,亚洲地区城市人口将从14亿增长到26亿,非洲地区将从2.94亿增长到7.42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将从3.94亿增长到6.09亿,并呼吁全世界都必须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⑤。由于全球城市化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许多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城市贫民的大量增加和贫民窟问题的日益突出,定居在贫民窟失业和贫困使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带来的城市贫富差异状况,由此城市贫困和贫民窟问题已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据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UN-Habitat)报道,目前全球有近10亿人居住在城市恶劣条件的贫民窟中,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6,全球城市人口的1/3,预计到2020年居住在城市贫民窟人数将增至14亿⑥。目前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城市贫民窟人数的90%,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目前在发达国家约有数百万人居住在类似贫民窟的环境中(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早先公布的数字是5 400万人)⑦,与其国力和发达程度极不相称。在全球化进程中贫困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的情况下,贫民窟代表了当前最为严重的城市贫困与不平等现象,是当代社会高度文明之痛和与现代生活极不协调的现象。城市贫困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有太多时候,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驱动产生巨额的经济利润,而农村和城市贫民只得到这笔财富中很有限的一份,许多人只能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因此,即使是移民到城市地区后,许多人依然非常贫穷,导致所谓的‘贫困城市化”⑧。城市贫困化突出现象——贫民窟的产生和存在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在这些因素中,战争和地区形势的动荡导致难民大量增加,流动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城市贫困和不平等加剧,居住没有保障等都是贫民窟产生并存在的重要因素。
城市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不同形式和程度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世界城市人口密度增长随之带来城市贫困化风险日益突出,国内外学者在对城市贫困化趋势的研究和调查中发现,随着移民的急剧增加和流动性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贫困问题存在如下特点:①难民和流动人口的贫困比率高。到2007年底全球约有1 140万难民生活在其他国家里和安置在难民营⑨,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和流动人口大多都属于贫困群体,甚至是赤贫,占城市贫困比率较高。②居住条件恶劣。贫民窟通常是城市卫生条件最差的地区,甚至是废旧物堆放地(其中包括工业有毒废弃物),在贫民窟居住的群体时常遭受着各种污染带来的各种疾病,贫民窟的妇女及其子女是这些问题的最大受害者。③基本生活、医疗和就业得不到保障。城市人口的就业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一方面是城市里面对工业转型失业的大批市民,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涌入城市的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城市就业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贫困日益严重,以及政局动荡与战乱不断,导致大量难民背井离乡,为改变贫困状况和躲避战祸部分成为移民涌入一些相对发达和没有战乱的城市。由于一些国家大量移民的涌入和城市贫民的失业、社会保障、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等许多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了城市贫民阶层不仅存在,而且贫民阶层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④城市贫民贫困加剧和严重就业不足引发各种犯罪。当今信息化时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重大区别。以传统制造业为中心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转向电子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中心,不仅要求就业者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同时科学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导致就业人数明显下降。因此,城市中许多文化程度低和年龄偏大者就业的机会大为减少,使得生活陷于困境的城市弱势群体迅速膨胀,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其中暴力犯罪更为突出。⑤城市贫民在社会阶层中属于弱势群体,其中流动人口的平均贫困率比城市常住人口高出50%,被纳入社会救济范畴。城市贫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社会地位“低微”,甚至部分极端贫困人口连基本的社会救济也得不都保障。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危机的诸多隐患。⑥城市贫困人口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由于许多城市贫困人口居无定所和就业不稳定,长期处于流动状态。这些生活难以为继的城市贫困人口,在世界各大、中、小城市随处可见,沦为真正意义上的“流浪者”,他们是城市贫困现象最典型的群体,也是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被严重“边缘化”的特殊现象。
2.世界城市贫困化的局部战争和战乱因素
根据有关城市贫困问题的最新研究和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的社会冲突以及地区战乱表明,城市贫困与社会冲突以及地区战乱有着内在的联动关系。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因贫困、社会动荡、地区冲突和战争导致难民危机不断加剧,难民的大量出现也带新的贫困问题。
在过去60多年中,全球有数百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背井离乡沦为难民,截止2007年底全球的难民总数达到1 14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50万,无家可归者人数达到2 600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60万⑩,主要是因战争、内乱、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动荡等多种因素导致难民数量大幅度增加。冷战时期,全球局部战争有近80%发生在贫困集中地区的非洲和亚洲,冷战后,非洲和亚洲依然是全球热点地区,战乱导致许多人和家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大量难民流入城市后成为新增贫困人口,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贫困化,而城市贫困带更多的是社会冲突和政局动荡。极端贫困是造成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的主要原因,但是,内忧外患又是导致这些国家城市贫困加剧的另一个方面。近年来世界许多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武装冲突持续不断,不仅社会经济遭到破坏,而且殃及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使成千上万的人沦为难民。与此同时,难民的大幅度增加,又导致这些地区和国家动荡难以平息,地区冲突时起时伏。而发达国家,贫困和分配不均带来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显现。汇集各种研究数据看,近年来在全球热点地区,冲突多发于民族和宗教矛盾的激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综合各种因素不发达与贫困是地区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冲突和战乱又使贫困进一步加剧,据统计,全世界因战乱和地区冲突造成一贫如洗的难民流出至少有2 500万(11)。非洲和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各种冲突或局部战争较为频繁,复杂的民族问题酿成国家间的边界冲突与战争接连不断,而战乱又加剧了贫困。最不发达国家居多的非洲是全球冲突和战乱的多发地,自民族独立以来就从未摆脱永无休止战乱的厄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非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债务负担沉重,投资严重不足,艾滋病等疾病蔓延,洪涝灾害肆虐,已严重制约了非洲经济发展,贫困落后使社会秩序混乱成为地区动荡乃至战乱的最深刻的根源,一些贫穷国家陷入了内战与急剧贫穷的恶性循环。近年来,非洲大陆的内战、政变、部族冲突、社会动乱频频发生,如安哥拉内战、莫桑比克冲突、索马里军阀混战以及海盗猖獗、苏丹达尔富尔部族冲突、刚果(金)东部叛军与政府军不断升级的军事对抗、前扎伊尔内战、卢旺达和布隆迪部族仇杀等等。冷战后的10多年时间里,有3/4的非洲国家不同程度卷入地区战乱,约1/5的人受到武装冲突或内战的影响,约有700多万人在战乱和冲突中丧生,成千上万人伤残。连年战乱的浩劫不仅使非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使许多家庭家破人亡,许多儿童成为孤儿,百万计的人沦为难民。虽然自1993年以来已有800多万非洲难民返回故乡,但同期因战乱新增难民达600万,目前仅滞留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非洲难民仍高达330万,约占全世界难民总数的1/4(12)。造成非洲战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除了错综复杂的部族矛盾、多党民主、军事政变等主要原因外,贫困和落后引发的社会矛盾常常演变为暴力冲突,而战乱又是非洲国家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最大障碍,接踵而来的是愈加贫穷,而贫困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贫困化。
进入新世纪后的两场反恐战争带来的后遗症,导致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内外难民面临着多种生存危机,难民和贫困问题成为战后重建的难题。阿富汗战争后,阿富汗难民大幅度增加,加上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连年内战,阿富汗难民一度达到约400万(13);伊拉克战争和战后局势的持续动荡,造成伊拉克境外难民超过了200万,境内难民不下200万(14),成为仅次于阿富汗第二大难民输出国。中东的巴以冲突,造成巴勒斯坦难民达到11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从2000年9月的20%上升到的60%(15)。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后以及中东的巴以冲突导致难民的大量涌入邻国,不仅给有关国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以及不稳定因素增加,而且难民人数的迅速增加严重威胁着地区稳定。目前流落到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埃及、伊朗、土耳其等邻国的难民多达上百万,还有约百万人在国内漂泊不定。由于目前中东局势仍持续动荡,暴力冲突不断,难民危机将愈演愈烈,甚至有失控的危险。再加上由于近年来发达国家严格限制了难民的流入,许多遭受战乱的难民大量流入较为贫穷的国家,导致贫穷国家的城市贫困化更加严重。
从拉美地区状况看,拉美地区多发的社会冲突和政局动荡与贫富对立密切相关,许多拉美国家长期以来处在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之中。拉美是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均社会问题严重的地区,据统计,2008年拉美贫困人口仍高达1.82亿(占人口比重的33.2%)(16)。长期以来,由于贫富矛盾激化,引发的各种社会冲突屡见不鲜。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海地相继发生过一连串的社会冲突和政局动荡,许多拉美国家因贫困和对政府腐败不满引发了多起暴力冲突事件。如:出现的市民骚乱和绑架、甚至杀害政府官员等极端暴力事件;一些国家爆发的政治危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大量平民伤亡,大批难民纷纷逃往邻国躲避战乱;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不断,流血事件经常发生,武装组织的绑架、暗杀等恐怖活动频繁。长期的战乱和社会动乱给拉美一些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难民人数不断增加,大部分难民难以获得足够的食品和医疗救助,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死亡率极高。拉美国家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贫困加剧、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等社会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或改善,从而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引发了较为激烈的社会冲突和对抗。
3.利益分化中的矛盾和冲突
几乎毋庸置疑,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条件下,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促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一方面又加剧了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在竞争中涉及更多的是利益问题。20世纪80年代前,西方法学界对利益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美国学者庞德认为,利益分为三大类:“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所谓个人利益,指直接包含在个人生活中并以这种生活的名义而提出的各种要求、需要或愿望,包括人格利益、家庭关系利益和物质利益。公共利益指国家作为法人的人格利益与物质利益以及国家作为社会利益捍卫者的利益。社会利益则是指,包含在文明社会中并基于这种生活的地位而提出的各种要求、需要或愿望。其中既有关于保障家庭、宗教、政治和经济各种社会制度的利益,又有一般道德方面的利益,使用和保存社会资源方面的利益,以及个人生活中的社会利益,即以文明社会中社会生活的名义提出的使每个人的自由都能获得保障的主张或要求”(17)。
在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是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贫困加剧的国际因素,由此引发的国际冲突也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化中的矛盾和冲突。在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中,利益分化中的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被意识形态和两极军事对抗所掩盖,冷战后利益分化中的各种矛盾在国际体系中凸显出来。特别是发展不平衡和差距过大是导致贫困和分化的因素,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后果,如社会动荡和不同利益阶层的冲突等,其中恐怖主义也成为社会不满情绪发泄渠道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因此,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利益失衡与冲突,归根结底与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相关。从全球发展的视角看,近年来,由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受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以及恐怖主义蔓延影响,不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受到限制,也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世界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①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没有消除冷战时期旧的种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存在,而且有所加深,其中就包括贫困和饥饿的加剧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的分化与对立在逐渐扩大化。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部分贫困国家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处境更加艰难。②在发展问题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发达国家间的各种矛盾重叠交织,使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化。③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各国间利益结构的整合和调整,而在利益关系变化过程中不仅偏离均衡,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利益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以共同的利益和利益冲突并存的国际关系体系,主权国家间的利益关系依然是国际政治的实质。④现存的国际关系是与利益结构密切相关,发展不均衡是利益结构的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权国家间相互关系随时都有可能会因利益失衡或突发事件而导致关系紧张,甚至是危机和冲突。总之,利益严重失衡是冷战后新旧矛盾交织与激化的重要根源,特别是贫困、饥饿和两极分化问题则是导致利益冲突、局部战争和社会动荡深层次的根源。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全球经济结构不合理,在这种构造下,世界各国不可能有和平与发展的平等机会,相反导致了国与国之间急剧的贫富两极分化,充满着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其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尤其突出。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一方面部分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贫富“鸿沟”不仅难以填平,而且不断扩大的严酷事实与整个世界的普遍繁荣背道而驰,是产生国际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另外,当前国际冲突的起伏不定,产生的根源也是多方面的。虽然国际冲突的总体根源依旧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不同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利益差别,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也就成为产生利益冲突的根本性原因。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转为全球范围的全面战略优势,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使其利益受到伤害,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这种优劣力量的对比,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必然导致贫富、强弱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激烈的对抗,甚至是冲突。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由经济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现存的国际矛盾不但不能缓解,还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同时新的矛盾也在不断产生,将不可避免导致新的国际冲突。从目前国际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看,在国际社会激烈抗争和变革中,随着全球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是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不平衡出现的利益分化冲突。核心问题是:一方面,人类社会需要共同发展,消除贫困和饥饿;另一方面,贫困和发展失衡导致不同文明的冲突和碰撞更加激烈。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基本格局的形成总体上分为富有的、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两个部分,构成了冷战后和未来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根源。由于在西方主导全球化发展中的不平衡带来的贫困和饥饿、主权、社会、国际冲突、恐怖主义等广泛的安全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冲突更加突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发展与贫困的双重挑战,贫困和发展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发展过程中贫富矛盾的全球性问题,是产生地区和国家等各个层次冲突、对抗和动荡的本质性根源。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方式有悖于公正,不协调与不均衡的发展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贫困加剧,而且贫困国家总是多灾多难,天灾人祸又使这些国家愈加贫穷,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成为国际冲突和全球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贫困势必产生祸端。如果全球有失公正的发展局面得不到改变,就难以保障国际社会的稳定和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彻底铲除消灭恐怖主义也无从谈起。同样,没有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得不到保障,全球贫困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是全球发展问题的重要方面,是全球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了,才能减少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平衡地发展,减少因贫困和两极分化引发的国际冲突,没有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实现世界的普遍繁荣各国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世界的普遍繁荣,就难以避免国际社会的冲突和动荡。未来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这些矛盾的发展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将充满着各种矛盾和斗争,发展不平衡和贫困仍将是导致利益冲突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国际安全形势起伏动荡的深层次原因。
4.城市贫困化带来的社会危机隐患
21世纪以来,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均衡导致国家间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均衡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少数富人手中;国家内部的城市贫富差异悬殊。目前,世界城市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普遍,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其中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同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的城市贫困现象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的贫困大多是相对贫困现象,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是绝对贫困。由于发展不均衡和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趋于恶化,全球范围内的城市贫富悬殊日渐扩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城市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拉大了。
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不仅使全球城市贫困人口居高不下,同样使发达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经济繁荣与城市贫民窟的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集中反映了城市贫困和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城市贫困化的日益突出也带来了社会危机的诸多隐患。城市贫民阶层的扩大和贫民窟的存在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容易导致暴力冲突和犯罪蔓延等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形成巨大的压力,社会的平衡显得十分的脆弱。从目前世界各国社会状况看,社会阶层间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严重然影响到社会阶层的均衡,一旦城市贫民阶层发展到一定规模,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阶层均衡将随时有可能被打破。由于城市贫民阶层是城市中的绝对弱势群体,不仅在生活没有保障,而且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机会不均等、权利不平等等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往往会有机会和权力被剥夺的感觉,这样的境遇容易使他们滋生对社会强烈的不满情绪,不满情绪不断积累和酝酿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社会冲突。城市贫民阶层的扩大和贫民窟的存在,以及随之而来的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不仅仅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而且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更是社会矛盾尖锐化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严重性已引起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正如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在2007年1月召开的77国集团加中国会议上发出的警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就气候变化而言,城市贫困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同时指出,“在这个地球村,他人的贫困很快就会成为我们自身的问题:产品缺乏市场、非法移民、污染、艾滋病、其他疾病、不安全、犯罪、宗教狂热、恐怖主义。我们不能再无视贫民窟居民的疾苦。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能无法实现针对很大一部分贫民的千年发展目标。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排斥现象,随之带来危及和平与安全的不利影响”(18)。
每一个国家都客观存在着城市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阶层的分化、城市贫富差距的拉大愈发明显,社会阶层发生了重要变化,普遍存在的社会贫困现象使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因贫穷和利益分化导致的社会冲突,法国的城市贫困化和社会冲突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西方社城市贫困化和社会现象的集中表现。2007年11月法国社会骚乱因两名驾驶小摩托车的少年与一辆警车相撞身亡,车祸之后引发巴黎郊区大规模骚乱。此次社会骚乱事件与两年前发生在巴黎郊区的骚乱有着相似之处。2005年10月27日也是因为两名男孩的意外死亡引发的,当时两名少数族裔少年在一座变电站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骚乱便随之而起,先是在法国巴黎郊区发生大规模骚乱,不久骚乱便蔓延到了巴黎市中心,尔后骚乱又蔓延到邻国的德国和比利时。法国近年来多次社会骚乱是继1968年“五月风暴”后法国最严重的社会危机(19),凸显了法国社会矛盾的加深和社会冲突的加剧,震动了整个欧洲和西方国家。近年来法国国内陆续发生多起不同形式的小规模骚乱和罢工,社会问题成为法国当前政治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由此法国也进入了社会危机高发时期。虽然引发法国多次社会骚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骚乱后人们在惊恐和困惑之余关注更多的是社会矛盾的放大和不满情绪的宣泄演变成一场社会危机,其深层次根源值得思考。从表面看,引发2005年和2007年法国社会骚乱的导火索和直接原因是意外事件与社会不满情绪的积淀,与1968年“五月风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因社会不满情绪的释放和失控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充分地暴露了法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之处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事件主体的不同,1968年“五月风暴”的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工人,而2005年11月和2007年11月骚乱的群体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那些生存状态不佳,失业和贫困的人群(骚乱群体多为穆斯林后裔);二是社会不满情绪的表现内容的不同,1968年“五月风暴”发泄的不满情绪主要是针对政府,表现的内容突出的是政治社会的需要,更像是一场政治变革,而2005年和2007年的骚乱表现的内容突出的则是移民、失业、贫穷问题,是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不断分裂的深层次矛盾,针对的是对现实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满。法国的骚乱与长期以来积累的移民和贫困问题有着深刻的渊源。据统计,目前法国有600万移民人口,占法国人口的1/10,而这部分人口中的大多数人生活状况普遍存在着失业、教育水平下降和贫穷,属于社会被社会严重丢弃的最底层弱势群体,是全球化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特别是青年人失业和生活没有着落已成为法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失望和不满情绪在青年人和其他社会阶层中不断蔓延,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长期酝酿的社会危机的一次大爆发。法国的社会现象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遍,社会冲突的特点多数表现在贫富两极化对立的社会矛盾。
5.小结
从世界城市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向看,城市贫困化、社会阶层间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社会的形成是一个由许多的个体、群体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无不涉及这些社会的基本结和构成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由于任何社会都存在着贫困现象,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贫困化也必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实。同时,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正是因为城市化有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全球在今后将经历一个人口结构重大变化的转折期,人类历史上将面临城市居住人口不断膨胀的过程,同时也将面临城市贫困现象迅速蔓延的现实。当今世界,在全球范围贫困化趋势的加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城市贫困现象将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上最为敏感的问题,成为本世纪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因此,近些年来,城市贫困问题以及由此而加剧的城市社会利益分化冲突越来越多地反映在国内外学术研究和众多媒体中,有关城市贫困问题的国际会议也召开了不计其数,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对贫困问题的广泛关注。尽管世界各国对于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长期以来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但随着城市贫困问题多样化,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的研究。当代城市贫困问题作为当代全球问题的综合性学科领域研究对象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具有了时代的特征和现实的意义。
注 释:①英文中的“social vulnerable groups”是指社会弱势群体。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从而弱势群体成为一个分析社贫困问题的流行概念,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②史昭乐,黄勇.社会分层结构变化与城市贫困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1999,(06).
③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科学出版社,2004:21.
④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将贫民窟定义为:以低标准和贫穷为基本特征的高密度人口聚居区。
⑤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7世界人口状况报告[R].2008-6-28.
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2006/2007年度世界城市状况报告[R].2006-6-4.
⑦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以《贫民窟的挑战》为主题的世界城市状况年度报告[R].2003-10-6.
⑧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为亚太地区人民解决居住问题(一)”,载于《人类居住》(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合作出版),2008年第2期。
⑨联合国难民署:2008年6月17日公布的数据。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806/18/t20080618_15862706.shtml
⑩联合国难民署.全球难民和无家可归者趋势年度报告[R].2008-6-17.
(11)联合国难民署:2007年3月公布的统计。
(12)联合国难民署:2006年6月20日公布的数字。
(13)联合国难民署:2007年8月28日公布的数字。
(14)联合国难民署:2007年11月23日公布的数字。
(15)联合国难民署:2007年3月公布的数字。
(16)联合国拉美经委会: 《2008年拉美社会发展报告》,2008年12月9日发布。
(17)[美]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第41页。
(18)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 2007年1月在召开的77国集团加中国会议上的发言。
(19)1968年5月法国巴黎上千万的学生和工人因抗议对政府的不满走上街头,出现了类似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街垒和巷战,并引发了全国性的罢课、罢工,酿成了一场全国性的社会政治危机。这是战后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也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中最典型的事件,称为“五月风暴”。
[作者简介]王东(1955—),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9-04-21(责编:启方;校对: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