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琦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产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基本理论导向,分析了产业国际化的基本路径以及和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目前应当重视的十大问题。
关键词:产业国际化;企业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4-0059-04
今日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指明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方向,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国际化必将跃上新的台阶,而产业国际化就是经济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1.我国产业国际化的必要性
1.1 从历史长远来看,中国的进一步大发展面临人口和资源的压力
为什么从五代开始而到北宋,江南地区取代了黄河中下游平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重心,为什么曾经在古代是南蛮之地,与中原地区有巨大差距的岭南,现在也是中国经济重心之一?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人口的布局。以我国腾冲—黑河线为界,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仅占5.6%。人口密集带来了中国东南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导致拥塞效应,带来资源承载能力问题。从明代,长江下游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当时地方经济的承受能力,所以中国计划生育的警钟最初从长江下游敲响,江苏人冯梦龙最早提出一对夫妻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明清政府就采取过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移民的政策。而今天,东盛西衰绝非明清时代可比。东部也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问题。人口多必定消费更多的资源,因而有更多的企业和产业。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像明清政府那样从东部向西部疏散人口,不可能强制性令企业迁徙,那么,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产业国际化,是向世界要资源缓解国内压力的一个好办法。所以,产业国际化是一个具有历史性长期眼光的战略。产业国际化的本质就是向世界要资源。
1.2 从当代来看
首先,在国内,中国有着很大的东中西经济发展的差距,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开发大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区域政策,但是,生产要素总是从报酬低的地方向报酬高的地方流动的。所以,在国内资源吸引能力上,中国发达地区显然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中西部地区产业长期处于劣势。但产业国际化,向世界要资源,就可以避免国内区域之间的竞争。譬如中部湖南,如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走出国门,不仅是对中国工程制造行业国际化有意义,而且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所以,中国产业国际化还具有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其次,在国际上,全球化使得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化在带来全球市场机会的同时也使中国面临来自世界的挑战。国家竞争能力首先是科技实力,而科技实力具体表现在产业优势上,所以,产业的优势就是国家发展的优势。如何确立国家的优势产业并使之成为国家竞争优势意义重大。
1.3 再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中国面临世界金融危机的压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高达2.1万亿。单纯购买美国国债有巨大风险。全球经济危机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提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向外扩展的机遇。中国政府动用其外汇储备,支持和加快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和收购,这是中国减轻依赖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危机情况下国家支持引导下的产业发展,更将为优势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中国优势产业国际化也具备了基本条件。首先,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国产业国际化提供了世界性的宏观大环境大背景。其次,中国的富强和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为我国产业国际化提供了大后方大后盾。再次,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使得中国企业已成长起来,积聚了向世界市场扩张的能量,这为我国产业国际化提供了微观基础。虽然全球遭受了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中国产业要有重点有策略地推进国际化战略。
2.我国产业国际化的基本理论导向
我认为,我国产业国际化的基本理论导向应包括以下几点:
2.1 资源的空间配置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个空间的概念应该向全球延伸,中国经济要在资源全球空间配置下可持续发展。产业国际化的标志实际上也就是两个:一是从消费来看,产品具有全球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二是从生产来看,在全球配置生产资源。
2.2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分工与专业化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技术专业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价值链分工、垂直专业化的时代,而主导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国际化而在全球建立一体化的国际生产网络,进行生产分割,依赖全球生产资源空间配置而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中国要在世界经济中有更大的话语权甚至主导权,产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2.3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来越大,但我们主要是以国际代工的形式,并长期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可以说,我们以往参与国际分工是被动的,FDI企业是承接国际订单的主体,在中国加工组装产品,利用中国丰裕的劳动力资源;本土企业接受跨国公司发出的国际代工订单——技术水准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对全球大买家高度依赖,两高一低:外贸依存度高,外资依存度高,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国际化培育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可以使得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从被动变主动,为我国产业升级指明方向,开辟道路。
2.4 不论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大区域,中心—外围的经济格局总是存在的
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其实就是从外围变中心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如果能通过产业国际化、生产一体化的过程使周边国家成为我们的外围,便可形成新的中心。
2.5 在国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行业更具有国际化的条件
行业之争就是资源之争,
先有揽国内为己用的能力,才有揽世界资源为己有的雄心。但不是绝对的。有些民族的东西或文化是我国的优势,却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譬如中国饮食文化就是一例。对这种民族的文化,并非要到形成优势产业后才向国际进军,相反,也许正是在国际化的征途中才形成产业化。
2.6 产业国际化还承担着中华民族在世界树立先进文化和高品质生活形象的使命
人类向往和平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与地球共生存。一个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不是靠武力、不是靠战争、也不是凭外交,而是要靠民族的智慧、科技的实力和生活的品味。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将生活的品味、生活的素养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这使我想起一句老话: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改变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形象,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下一个目标是必须改变我国以低档次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形象,提升中华民族的生产与消费文化、生活品位与生命价值。
3.产业国际化的基本路径与行业市场结构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国外有很多案例。如日本电子业、汽车业、动漫业;印度软件业;加拿大男士时装业;德国装备制造业;荷兰花卉业;法国葡萄酒业;美国电影业;韩国电子业等等。由于行业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国际竞争状况不同,内外发展环境不同,行业内企业各不相同,所以,产业国际化的路径也不同。但从国外的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产业国际化的基本路径是产品首先走出去,接着是企业走出去,然后是资源国际化,利用国外人力资源和国际资本。三条路都要走通,才能谈真正的国际化。
中国产品早已走出国门,截至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428万亿美元,稍逊德国的1.465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预测,今年我国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企业走出去正是我们目前应当重视的。一方面,产业高水平的国际化必须在企业走出去的基础上。产业内优秀企业走出去,可谓是产业高水平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企业的发展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行业发展了才能涌现出优秀的企业,走出去的企业又将进一步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国际化。另一方面,单个企业走出去绝不等同于产业国际化,业内要有一批企业走出去才能形成产业气候。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都是异质的,所以,企业走出去的途径是不同的。企业走出去最主要的途径有:直接建厂或分公司子公司;并购;与国外厂商合作。根据中国现有企业走出去的实践,已有人总结了十多种模式,例如以海尔为代表的安营扎寨模式、以联想为代表的借船出海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利弊,虽然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仍显稚嫩,在“走出去”的路上磕磕绊绊,国际化的途径中困难不少。其中有政治壁垒和贸易壁垒,但政治壁垒和贸易壁垒并不是我国独有的,所以更多地要从企业和行业自身找原因。
从现实来看,行业市场结构与企业走出去关系很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观念大大改变,这给了我国家具业发展的大好环境。家具业可以说是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龙头,深圳家具、江苏家具等有很好的产业集群,过去一直有很多的国外订单,产品大量地走出去。但是,我国家具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很强势地走出去的却不多,这使得家具业的国际化水平就不是很高。就我国家具行业来说,散兵游将多,集中度低,中国家具前10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也不过3%左右,强势企业很少。而之所以该行业呈原子型结构,与行业特点很有关系。制造企业与渠道流通企业总是相生相克,而家具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渠道品牌强于制造品牌的行业,这也限制了家具行业的集中度水平。
而工程机械行业就不同。我国处于基础建设高速增长时期,是工程机械消费大国,国内市场促成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日益成熟,国外市场也持续增长,造就了我国工程机械业内一些优秀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该行业呈寡占型,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资本。三一重工①、徐工集团、柳工集团等都在自己的产品领域走着适合自己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业内人士总结道,这些中国的骨干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做的较好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目前看来在国际市场上互相之间是良性竞争,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并不打价格战,业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造“中国品牌”。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打价格战是垄断竞争的特点,合谋才是寡头竞争的特点。
4.其他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4.1 我国目前正在提倡优势产业国际化
显然优势产业更具有先行一步的国际化的条件。但什么是优势产业?按什么标准来?确定我国的优势产业是立足于现阶段的比较优势还是长远的战略优势或潜在优势?这都是方向性的大问题,现阶段的比较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长远的战略优势何以体现现阶段的发展图景?这也是对我国产业发展阶段判断的问题。搞清这些问题,既可以明确在国际分工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也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同时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调整和矫正市场失灵提供依据。为此,要订立客观标准,要看中国产业的演变和趋势。比如,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中被列入的六大优势产业(能源、矿产、农牧业、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旅游及文化产业),这都是大致的分法,只能说是大致的方向。而且,各地区是不同的。
4.2 产业国际化的支撑是什么
从产业基础来看,一定要有两个支撑: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撑和相关产业的支撑。没有这两个支撑,就如同战场上的单枪匹马,寡不敌众。中国青蒿素产业国际化道路充满荆棘,前景不明,就是一例,因为中国医药产业链在世界市场地位不高。上下游产业关联和产业集聚带动产业走向世界,这方面意大利瓷砖有很好的经验。意大利瓷砖业的国内市场在1970年饱和,而厂商能顺利大举出口,与关联产业的协助有关。瓷砖厂商通常会在国内外专业建筑杂志上刊广告。意大利的室内设计和装潢杂志本身就拥有大量海外建筑师、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征订,杂志本身的优势连带强化了意大利瓷砖的形象。意大利的家具业也是国际驰名的产业,它们的知名度同样提高了意大利瓷砖的声誉。同样,意大利的大理石、建材、卫浴设备、灯饰、室内用品等产品即使不是全球第一,也居世界一流之列,这些产业的形象都有助于意大利瓷砖业的出口。关于杂志的优势再举一个例子。尽管人们认为广州餐饮业在全国是领头羊,至少从两个方面可以说明:一是粤菜在全国的地位依旧排在前列,目前北京、上海的高端酒楼,都是以做粤菜为主。二是广州仍是高级厨师的输出地。但最近,美国《福布斯》评选“世界十大美食城”,香港、北京、上海均名列其中,而以“食在广州”为傲的广州却名落孙山。业内人士认为其中原因之一是“西方的评选更多考虑的是西餐,而人们经常看的那些时尚餐饮杂志,上面采访的多是上海、北京两地那些规模较大的外资西餐企业,可能福布斯这次评选就参考了这方面的资讯,于是广州当然要吃亏”。
4.3 中国产业如何在国际分工中占有高级地位
创新是唯一途径。我国产业发展历程不可避免地要经过模仿的阶段,而一味地模仿只能处于分工的低层,创新才是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根本手段,才是产业国际化的根本途径。有些企业可以不惜重金地做营销,却只以很少的资金用于科研投入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想真正占领国际市场是不可能的。我国青蒿产业具有国际化的基础,是因为我国始于1980年代开发的青蒿素类复方抗疟药——复方蒿甲醚获得欧洲委员会和欧洲专利局颁发的2009年欧洲年度发明人奖,这是中国药品获得的首个国际奖项,并且复方蒿甲醚在美国注册成功,成为首个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注册的中国原创药。我国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虽然中国的制造业高速增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制造第一”的神话,却仍然处于为世界打工的地位。创新才是产业国际化的一大出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的合作和区域范围的合作能赋予企业创新的活力,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可为企业创新提供保障。
4.4 如何用品牌链打造产业国际化
产业国际化需要品牌走出去战略,而我们必须有品牌链的理念。前面我提到的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都包括品牌的内容,但产业国际化光靠产品品牌不够,光靠企业品牌也不够,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可助一臂之力,但最终还需要产业品牌和国家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国家品牌,这是一个品牌链,一个产业逐步国际化的品牌链,虽然这个链上的每一环节都可以跳跃成国际化品牌。大家都知道法国香水、意大利瓷砖、荷兰花卉等等,却未必知道生产厂家。
在打造产业品牌方面韩国泡菜的经验值得学习。小小泡菜竟也是韩国进行国际化的战略产品,近年来泡菜在全世界的地位直线上升,在欧洲,韩国泡菜的销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日本产的泡菜在颜色、风味并不输给韩国,但从2004年开始日本也大量进口韩国泡菜,这种局面的出现与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力推泡菜是分不开的,韩国打的产业品牌和国家品牌。比如当泡菜亮相在2005年12月的APEC的晚宴餐桌上,人们看到了各国领导人津津有味地吃着韩国泡菜,却并不在意这些泡菜是哪家厂家生产的。韩国人在宣传泡菜产业品牌上还很注重名人效应,经常向其他国家的皇室、政治家、演艺名人提供泡菜。他们最近还成立了一个世界泡菜协会,专门负责开展泡菜研究、挖掘泡菜人才、进行泡菜宣传。他们在泡菜的健康内涵上大做文章,一旦世界发生什么健康事件,就成了韩国推动泡菜健康产业国际化的机会。四年前欧洲暴发“禽流感”时,韩国汉城大学说他们的科研成果表明泡菜能杀死禽流感病毒;2003年非典的时候因为韩国没有发现一例非典病例,韩国又称是泡菜发挥了主要作用,前不久,韩国的研究人员声称发现泡菜能预防感染甲型H1N1流感。最近又据英国BBC报道,韩国科学家们发现泡菜防癌防心血管病,甚至美容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4.5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究竟应该是以国家为单元,还是以区域为单元
空间经济学告诉我们,应该以区域为单元考虑问题而不是以国家为单元。这是一个新思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国界壁垒,因此经济全球化中的主体从理论上来说更应该是消费者个人、公司和经济区域。现实中,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以国家为单元去竞争,我们会受人均资源贫乏之累,但以区域为单元,以城市经济圈为单元,显然我们有很大的实力。但是,中国几大区域和各个城市圈要素禀赋有差异,产业优势不同。所以,产业国际化对每个地方应该有不同的内容。所谓区域经济国际化就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国际化。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内各个区域都是全球经济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并且是处于不同阶段的各个环节。在世界产业链上,各个区域所处的地位也不同。因此,以区域为单元有助于加速中国优势产业国际化。
4.6 产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产业国际化自始至终都落在企业身上,靠企业走出去,企业的产品走出去。尽管每个企业所在行业不同,产品不同,但产品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有相通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在产业国际化各种不同模式中寻求一般性理论基础,这既需要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亦需要管理学,市场学等,需要投资理论、区位理论、产品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等。总之,经济学为产业国际化提供理论基石,管理学为产业国际化提供战略战术。实践总是走在理论前面,当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的产品和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我们的确应当好好地从理论上总结概括,反过来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说实话,与我国企业的实践相比,我们的理论界是大大落后的。大多数情况下理论界还停留在前人的理论要素禀赋、FDI投资等理论上,紧跟当代形势和反映现实条件的理论提炼还不够。
4.7 如何通过优势产业国际化,培育中国先进的生产文化和消费文化,培育国人高品位的生活和高素质的人格
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是低廉产品的代名词,是街头地摊货甚至假冒伪劣货,缺乏高品质和高品位,当然也是低价格。甚至在民间口碑中,中国商人也被赋予了低信誉甚至是奸商的形象。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必须要改变这种形象,产业国际化是提升理论界和产业界的文化品位的一个好机会。这方面意大利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意大利人是在用“心”做产品,他们将每一件产品视为艺术品,对待每一件产品就像母亲对待孩子。这在我国企业是不可思议的。过去,我们对产品文化研究不够,舆论导向也有误区。正如只有解决温饱的人才能漫谈艺术一样,现在应该是可以讲产品艺术讲消费档次的时候了。国人很聪明,但有时候表现在小聪明上。比如,当我们的创新能力欠缺的时候,国人就发明“模仿创新”这个中国独有的词汇,于是与别人稍有一丁儿不同,哪怕仅是制作程序和工艺不同,也说是创新②。中国产业国际化最终是产品文化国际化,产品理念国际化,没有真正的创新靠模仿是不可行的。说到底,中国产品被人反倾销,被人当地摊货,中国商人被认为信誉不够,中国缺少国际化品牌,就是因为我们的创新不够,而本质上是我们的生产文化和产品文化的品味不够,消费文化的品味也不够。
4.8 中国产业国际化是世界资源空间配置问题
对于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和每一个国际化的产业,都有地域空间的选择问题,都有世界范围内的布局问题,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空间资源配置?必须建立资源空间配置的新理念。
4.9 中国产业国际化途径中,服务业如何国际化,如何与制造业相匹配
中国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门,金融业要为之服务,所以也应该伴随制造业走向世界,我国一些银行已经这么做了。当然,作为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市场竞争也有走出国门的必要。如中国饮食文化享誉世界,但现在还没有形成产业国际化。再如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各省市都有优势,但旅游业国际化的路途还遥远。
4.10 中国产业国际化征途中政府角色如何定位
从产业方面来看,政府支持哪些产业而不支持哪些产业,这中间可能会有寻租问题,有利益集团和俘获问题。如何避免政府干预经济时常犯的错误?并且,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支持?从企业方面来看,政府对民营和国企的支持是不是应该有偏好?现实的例子是2.1万亿美元储备金可以拿出多少来支持企业收购外企?拿给哪些企业去收购外企?在产业国际化中,究竟是以政府为主导还是以企业为主体?广东就明确提出旅游业国际化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另外,在国际市场上,政府的支持也未必总是能产生正面作用③。
注 释:①作为我国工程制造行业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三一重工走出去的实践已有几年, 2006年在印度孟买投资6 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2007年斥资6 000万美元在美国乔治亚州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在金融危机下今年初又高调进军欧洲市场,与德国签署了一项关于三一重工在北威州投资建厂的共同声明,计划在北威州投资1亿欧元。
②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管理部门(甚至学术界本身)过去往往将“科学”和“技术”几乎完全融为一体,甚至创造出一个“科技”这样的特有名词。
③如中海油在美国的收购受挫和中铝注资力拓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国企背景。
[作者简介]梁琦,女,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空间经济学。
[收稿日期]2009-05-10(责编:梅文;校对:黄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