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

2009-04-29 19:07冯理彬
少年体育训练 2009年4期
关键词:运动员情绪状态

冯理彬

竞赛是一种承受多种压力的特殊体育运动,精神、体力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都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随着比赛的临进,这种变化和影响也日益明显,有时出现在赛前几天或几小时,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实际情况,一般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一、振奋积极状态

这是一种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首先运动员对比赛的目的任务明确,有强烈的责任感,表现为:能有机的变压力为动力,精神饱满,劲头十足,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信心坚定。其次是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的技术水平。在这样的心理准备状态下,运动员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其兴奋正好达到比赛所需的程度,而不超过能控制自己动作的界限,在比赛中往往能较好地或超水平发挥。这种状态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把比赛当负担,能较好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认为比赛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

二、紧张胆怯状态

这是一种不利于比赛的心理状态。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表现为忐忑不安,过度兴奋,情绪急躁,不知所措,头昏脑胀,对自己应有的水平和战胜对手缺乏自信心。在生理方面也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血压增高,失眠厌食,手脚发抖,口喝或小便频繁等现象,比赛中动作失常,技术水平下降。这种状态大多发生在参加比赛少的新队员身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运动员过多考虑比赛的胜负与个人的得失,自己太想表现,又不能很

好的调整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心理上压力过大。

三、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这种状态是对即将面临的比赛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盲目自信,相信自己能较容易战胜对方。不能充分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准备克服困难,精力不集中,知觉、思维均表现迟钝,虽然情绪愉快,但属于消极盲目乐观。其主要原因是,指导思想不对头,掌握的情报不全面,有的是运动员自身的骄气和目中无人造成的。

以上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比赛成绩的发挥。培养建立有利于比赛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耐心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语言,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精系统的兴奋性。心理训练分为两个方面,即一般心理训练和比赛心理训练。在日常训练中,一般心理训练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赛前心理训练。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比赛的意义。目的明确对建立和改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动机对人的整个行动起有效的作用,积极性、顽强性都是由它决定。

2、分析对手情况和制定战术。在赛前要和运动员一起仔细分析即将面临的比赛和对手的技战术情况,分析运动员自身的情况,加以对比,制定出可行的战术,分析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解决的方法,使运动员事先对比赛对手有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

3、进行模拟训练、比赛。对面临的比赛场地、条件、环境加以了解,根据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摸拟训练或比赛,如播放比赛气氛的录音,安排不公正的裁判和不平等的比赛条件,向心力及反心力的比赛(向心力指有力训练方法及手段),使运动员适应各种内外刺激,培养赛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作到不受内外界的干扰保持镇定的情绪,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

4、赛前表象训练及自我放松。运动表象是在运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反映了动作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力量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运用想象力,通过内心的表象,帮助内心的表象把成功的机制及技术要点编入大脑和神经系统,然后去实践。使运动员形成注意力集中,想象体会做起来就象成功再现那样的习惯。自我放松主要是进行积极性的休息,进行愉快的谈话,转移淡化头脑中对比赛的思考。同时可以进行自我暗示、提示,使肌肉放松,思想情绪安静,以调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加速睡眠,保持体力。

除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科学的赛前训练安排,以利于积极因素的建立。赛前训练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及技术水平的发挥。训练过度或不足,都会引起机体的运动机能和植物性机能的“共济”障碍,致使运动员的动作变形,从而产生对比赛的恐惧心理以及对取得胜利缺乏信心。心理状态的正常和训练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训练正常、身体素质与竞技技术都处在上佳状态,比赛心理状态也是良好的。

猜你喜欢
运动员情绪状态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