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斌 邵 山
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昌盛和祖国的富强,心理问题已成为他们健康、成材的一只“拦路虎”。如果不能将这一问题处理好,那直接会影响中小学生时期乃至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发展,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事在必行。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来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1、改善情绪状态
改善情绪状态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目标。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能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中小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焦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焦虑降低。
2、参加集体性活动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团结协作、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即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状态转向开放状态,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交流与合作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人与人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广泛、深入和复杂。因此,提高人的交往素质也就成为每个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在单纯的体育活动中:首先人与人之间没有其他的利益冲突,都摘掉了假面具,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交往,使那些平时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和他人交往,使他们感觉交际的乐趣,增加对自己交际能力的信心。其次,集体性体育活动要求相互合作、相互团结,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生活。
3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情的评价,它是有很多的自我认识组成。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的概念显著增强。
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的精神,意志品质即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出来的。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出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能促进学习和工作顺利开展。
5提高智力功能
智力功能受非智力影响很大。一个人身体状况不好,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那他的智力动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不仅能使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提高,还可以稳定情绪缓解疲劳,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强,反应速度加快,智力也就有所发展。
建议
1、针对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特点,要求在学校普通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同时,也有必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
2、要照顾男女同学的性别特点,引导学生从事适合自己的运动,从而提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班级之间的球类活动、拔河比赛等。
4、学生本身也应该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把体育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