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英
拍电影,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似乎永远都沾不上边儿——那是专业人士的事,是砸钱的活,想都不敢想。然而,冀南地区平乡县农民李建民一家自筹资金,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使高不可攀的高雅艺术,融入草根文化的元素。
农民拍电影,圆一家人的电影梦
1965年,李建民出生于平乡县游庄村,终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偶尔做些小买卖,为儿女攒些学费。与众不同的是,他自幼爱好写作,每逢进县城总要在地摊上买几本便宜书。
妻子高民英说,她和李建民是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上学时,建民就对语文课情有独钟;中学时,曾暗恋一个女同学,悄悄写了两本厚厚的诗集。
李建民自小的理想是当一名放映员,后来,迷上了写作,并且时常有东西发表。1997年,看完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男妇女主任》后,他决定转向写剧本,自己订阅了《剧本》《电影电视文学》等与电影剧本创作有关的书籍。之后的四年里,他利用种地的闲暇时间,先后写出了长达18集的电视剧本《柳叶青青》和电影剧本《苦也好,甜也好,活着就好》。
2004年,李建民如愿以偿买回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电脑并且申请了宽带,成为全村第一个买电脑的人。有了电脑,李建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学习的途径拓宽了,创作思维也更加活跃了。
受父亲的影响,李建民的大女儿李晓红自幼便喜欢写作。2005年冬天,在北京求学的她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关于一个打工妹收养弃婴的真实故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之后她整整熬夜一周,将这个感人的故事改编成了短篇小说——《滴血的爱》,习惯性地将稿子发到了父亲的邮箱。在农田里辛劳了一天的李建民回到家打开电脑阅读女儿的新作,连读三遍,每次都热泪盈眶,妻子高民英看后竟失声痛哭起来。随即,李建民给女儿打电话说:“闺女,你写得太好了!我和你妈就像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征得女儿的同意,李建民把小说进行了改编,电影剧本定名为《真爱一生》。
当他准备拍电影的消息传开后,有人说他不种地,闲若不干正事;有人说他纯粹是想出名。各种冷言冷语接踵而至,他也曾有过放弃的想法,妻子给他打气:“拍不好,咱就当自娱自乐一把不就得了。”
“全家总动员,演员没着落我们自己演,没摄像机去借去买,就算我们的文化是草根文化,也要把它发扬光大。”李建民当导演,剧中角色全家演,没有摄像机自己借了一台,不够用,于是,他拿着几年中做生意赚来的钱,买了台5000元的DV机。
2006年6月初,李晓红、李晓珑、李晓兵三兄妹放暑假回到家里。一家人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各自在片中的角色和在“剧组”中的职务:李建民担任导演,在片中客串村主任一角;妻子高民英不仅挑起剧务和场记的担子,还在片中当起了女主角的“母亲”;李晓红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张玉霞,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电影主题歌《妈妈,一生的爱》的作词、作曲和演唱;李晓兵在片中饰演地痞,和姐姐演起了对手戏:李晓珑在片中扮演一位美术老师,并负责电影的美工!唯一一个不是出自自家的主要演员——李建民朋友的女儿张虹鑫,扮演被遗弃的女孩小张芳,年仅6岁。
经过精心准备,6月18日这天一大早,一家人在李建民的带领下搞了一个简单的开拍仪式——《真爱一生》正式开拍。
就这样,一个农民家庭的电影梦开始了。
44天,《真爱一生》顺利封镜
拍摄正式开始,李建民的才华得到了尽情展现:为了拍好一些摔跤的镜头,老李对许多动作都做了精心设计;没法子给自己的妻子染白发,他就拿面粉弄出了逼真的花白头发:为了拍好上坟的镜头,他专门堆了个坟头,还真的埋了些石头干柴……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拍摄过程非常辛苦,剧组也面临很多困难。农忙时节,自家的庄稼无心照料,很多村民都议论说李建民不务正业,是吃饱了撑的。拍摄的时候,很多围观者表示出轻蔑的态度,一些人甚至当面说:你要是能拍电影,我早就当明星了!嘲讽和批评尚且能够忍受,资金的紧张却着实让李建民头疼了一番。拍摄开始不久就出现资金问题,电影面临停拍的命运。他思来想去,决定动用孩子上学的学费作为支出。这下,妻子高民荚不乐意了,和他发起了火。最后,全家人决定靠节省伙食来渡过难关。拍摄外景时,妻子预先准备好大饼和简单的蔬菜,省去了下饭馆的费用。虽然拍得辛苦,但一家人乐在其中。
一次,在县城里拍戏,由于是同期声制作,因旁边一家饭店音响音量过大而无法开拍,高民英前去跟饭店老板沟通,不料对方奚落道:“我们音响开得大,碍你什么事儿?一帮人拿着一个DV就想拍电影,真是神经病!”当丈夫问及沟通结果时,高民英怕影响到丈夫的积极性,笑着说:“饭店老板不在,员工说做不了主。我们还是换个地方拍吧……”事后,李建民得知妻子的良苦用心,不由得红了眼圈。
随着拍摄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李建民耳边的风凉话少了,来自朋友和乡亲的支持多了,甚至一些人主动要求在片中客串。虽然他们从来没有演过戏,并且没有任何酬劳,但演起戏来都相当认真。这些从前认为拍电影“高不可攀”的人着实过了一把演员瘾。
经历了44个日夜的辛苦后,2006年8月1日《真爱一生》终于杀青。回忆起《真爱一生》在老家首映的情景,李建民的眼神里跳跃着无可名状的激动:“《真爱一生》连续在村里公映了三天,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随着剧情的进展,一会儿落泪一会儿笑。看到这情形,我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大声地哭起来。”李建民说,他哭是因为从乡亲们不理解到支持,这个转变太不容易了。
农家院尽情演绎“百味人生”
“导演冯小刚说过一句话:中国人不缺少思想,就缺少娱乐。既然有了拍电影的思想,为什么不能把它变为现实,娱乐一下呢?就算我们的文化是草根文化,也要把它发扬光大。影视制作公司和大导演能拍电影,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拍呢?能!我就拍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怎么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第一部电影《真爱一生》到贺岁剧《欢天喜地过大年》,再到电影《童话里的爱情》,平乡县农民导演李建民已经执导了十多部影视作品了。他正从一名非专业导演向专业导演迈步。李建民的事迹被各地新闻媒体竟相报道,VCTV称,拍贺岁剧“北有冯小刚,南有周星驰,农民要属李建民。”
导出了名堂,演出了名气,但李建民认为,他的舞台始终在农村,在家乡邢台。对于农村文化,他也有自己的见解,“我在尝试为农民打造一种新型文化,现在我把带领乡亲拍电影、电视剧称为农村新型文化。”他目前正在拍摄的大型系列电视剧《百味人生》中大部分就是农村剧。主要写老百姓身边的事,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已经拍摄的《偷彩礼》《天上掉下林妹妹》刚制作完成就被深圳电视台抢了首播。北京蜜贴夏影视发行公司签下了《百味人生》的全部发行权。
“现在的农村,生活变好了,人变精神了,就连一草一木也变得越来越可爱了,不用电影把它们记录下来手都痒痒。”于是,李建民把为农村拍电影当成一个事业去做。
2007年6月,他费尽周折注册了邢台农家院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他们的定位就是让更多的市民、农民、学生参与进来,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他们的口号是,只要你勇敢、主角你来演。李建民还为自己定制了详尽的计划,下一步将举办函授中心、艺术生考试培训班,提高农民演员的综合水平,使农家院影视有限公司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从无人问津到规模海选,从冷言冷语到踊跃参加,李建民深深地感到,农民对艺术的追求是多么强烈。
除了拍农村,李建民还把目光放到更宽的地方。通过电影艺术,再现邢台丰厚的传统文化,反映邢台的时代风采,是他的又一追求。李建民说,邢台是殷商古都、历史上曾经发生多次著名战役,名人荟萃。像张角、魏征、郭守敬和近代的赵三多、董振堂等都可以搬上荧屏。现在的就更多了,邢台六百多万人民在建设新邢台的征途上谱写出曲曲赞歌,更应该搬上荧屏。他要写邢台人,演邢台事,制作富有邢台特色的农民系列剧,宣传邢台,丰富邢台农民的文化生活。
如今,李建民的农家院影视有限公司,在邢台家喻户晓。采访中,他的妻子高民英脸上始终挂着暖暖的微笑:“一路走了好几年,哭过,痛过,也笑过,能够走到今天,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是值得的。我们一家人还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并且还要和邢台的父老一起走下去。农民的百味人生会越来越精彩,邢台的影视文化也会越做越大!”
(责编: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