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2009-04-29 00:44杨春玲
吉林蔬菜 2009年6期
关键词:姜块幼芽草苫

姜 戈 杨春玲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但由于生产管理上姜农一直沿袭着传统习惯,且反复重茬,致使生姜品质变劣、产量降低,有些地方姜瘟病盛行。我们在连续几年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姜瘟病等其它病害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1栽培季节

生姜喜温,不耐寒,不耐霜,从出苗到初霜适于生姜生长的天数应达135~150天以上,生长期内有效积温达到1200~1300℃以上,要将其整个生长期安排在无霜的温暖季节。

适期播种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前提,终霜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开始播种,播种过早,地温低,出苗慢,极易造成烂种和死苗;播种过晚,生长期短,影响产量。

2整地、施基肥

生姜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差,即不耐旱,又不耐涝,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松软透气,呈微酸性土壤,并实行3~4年以上轮作。准备种姜的地块应在头年封冻前深翻30~40厘米,进行冻垡。在3月上中旬扣棚,闷棚化地。一般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75吨以上、磷酸二铵50千克,撒施均匀后,精细整地,使土壤松散而平整。然后按50~55厘米行距开沟起垄,晒土增温,4~5天后再重新开沟,使沟变垄,垄变沟,继续晒土增温,如此反复2~3次,最后一次先在沟中每公顷沟施1500千克豆饼或煮熟的碎豆瓣,然后再开沟待播。

3培育壮芽及播种

3.1壮芽的形态及影响因素:幼芽是幼苗生长的基础,只有健壮的幼芽才能长出茁壮的幼苗,也才能为植株的旺盛生长和根茎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壮芽芽身粗短,顶部钝圆,芽长0.5~2厘米,粗0.5~1厘米。弱芽芽身细长,顶端尖,稍有弯曲。姜芽的健壮与以下因素有关:种姜营养状况。姜球肥胖,色泽鲜亮,体内营养丰富,发出的幼芽多数比较肥壮。幼芽着生位置:上部芽和外侧芽比较肥壮,内侧芽和基部芽比较瘦弱。催芽温度和湿度:22~25℃为适温,可使幼芽肥胖健壮,温度长期高于28℃幼芽细弱。催芽期间保持一定的湿度,过低易引起表皮失水干缩,影响发芽速度和幼芽质量。

3.2培育壮芽的方法

3.2.1晒姜和困姜:①晒姜:播种前20~30天将洗净的姜种晾晒1~2天。作用: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促进体内养份分解,加快发芽速度;减少姜块中水分含量,防止姜块腐烂;带病而症状不明显的姜块会因失水干瘪皱缩,色泽暗淡,利于选种。不可过度暴晒,以防高温引起灼伤或失水过多影响幼芽萌发。②困姜:将晒好的种姜放在室内堆放2~3天,并用草苫覆盖。作用:促进种姜养份分解,以利提早发芽。

3.2.2选种:选取姜块肥大,色泽鲜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姜块做种姜。一般于2月末至3月初,将种姜放在细沙子上晾2~3天,剔除松软、发黑、紫色、瘪皱无光、凹槽的病姜,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高锰酸钾200倍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姜,放在草苫上晒干,再把种姜堆放到屋内或温室内上盖草苫放置5~7天。

3.2.3催芽:目的是促使幼芽快速萌发,使幼苗出土快而整齐,相对延长生长期。采用电热催芽和火坑催芽法。电热催芽是在温室内或屋内铺地热线,上盖2层草苫,草苫上再盖2层报纸,将姜块铺50~60厘米厚,上盖2层报纸,再盖草苫或棉被。火炕催芽是在火炕上催芽,方法同电热催芽,只是下部垫起15厘米高,以利通风,使温度均匀。催芽期间温度保持20~25℃,隔几天倒一次姜,一方面选姜,另一方面调换种姜位置,使其受热均匀。后期姜出芽时注意防鼠。约经25~30天,待芽长到1.0~1.5厘米时,用手将姜掰成50~80克小块,每块保留1个壮芽,其余芽用刀削去,然后平摆在草苫上使芽绿化变软,以防栽植过程中将芽碰掉。

3.3播种

3.3.1掰姜种:种姜播入地前,一般都要进行掰姜种的工作,将大块的种姜掰开。掰姜种要求每块姜种上只留一个短壮芽,其余芽全部去除,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达到及早出苗和苗全苗壮的目的。姜块以75克左右为宜。

3.3.2浸种:将掰好的姜种在凯普克300倍+康地蕾得300倍溶液中浸泡5~10分钟(现浸现种),捞出后播种。

3.3.3浇底水:生姜播种后出苗的时间较长,因此为了保证姜芽顺利出土,应在种姜播种前在姜田中浇一遍底水,底水必须浇透。浇底水一般在栽培沟施肥后,于播种前2小时左右进行,要保证水分正好渗完,不能留有积水,否则对种姜播种不利。

3.3.4摆姜:平摆法是芽朝一个方向。底水下渗后排姜种,然后用康地蕾得400~600倍水溶液喷淋播种沟,并立即覆土,以防晒伤幼芽。覆土厚度以4~5厘米为宜。

4合理密植及遮荫

4.1合理密植:是实现生姜高产高收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姜栽培的一种现象是土壤肥水越充足,姜株生长越高大,越需要较大的株行距,因此应该适当稀植;反之生姜则要适当密植。一般在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水肥供应良好的高肥水姜田,种姜的栽植密度可在6500~7000株,行距为50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在中肥水姜田,生姜栽植密度应在8000株左右。行距保持50厘米,株距16~17厘米;在低肥水姜田,栽植密度可保持9000株左右,行距保持48~5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

4.2由于生姜属于阳性耐阴植物,因此栽培生姜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均应采用半遮荫方式。

5中耕除草与地膜覆盖

5.1中耕:生姜根系较浅,不宜深耕。出苗后可结合浇水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和清除杂草。生姜播种后趁土壤湿润在姜沟及周围地面喷除草剂(每亩用施田补160毫升加水20千克喷雾)。倒退操作时防止脚踏地面破坏土表药膜。

5.2覆膜:生姜播种后,用宽1.2米的地膜拉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沟底与上部膜距离保持15厘米,幼芽出土后,待苗与上端地膜接触时,打孔引苗,第一侧芽发生时撤去地膜。

6合理灌水

6.1发芽期:一般出苗70%时浇第一水。但由于土质或天气等造成出苗前土表干时,可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浇一小水,需经常保持地面湿润以防土壤板结。一般在播种半个月后浇第一水,2~3天后接着浇第二水。6.2幼苗期:生姜在幼苗期不能造成缺水,但以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65%~70%,防止干旱并降低土表温度。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最好,暴雨之后注意排水防涝。

6.3旺盛生长期:8月上中旬以后姜株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植株生长量大,需水量也大。一般每隔5天左右要浇一大水,但不能造成姜田积水,应使水分正好渗下地面。降雨后要及时将积水排出姜田,防止姜株受涝,姜块腐烂。姜田在收获前3~4天还要浇一水,便于姜株收获贮藏。

7追肥和培土

生姜生长期长,对肥料的需求量大。不同生长期

对肥料的吸收规律不同。苗高30厘米左右,发生1~2个分枝时(6月上中旬)追提苗壮棵肥每(亩)施狮马牌高氮复合肥(21~8~11)30千克或众德冲施肥(20~4~9)40千克,分三次冲施,每次间隔10~15天。立秋前后追转折肥。(幼苗期向旺盛生长期转折的时期)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一般每(亩)施众德牌或德喜莱牌硫酸钾型复混(13-5-25或15-6-24)100千克+绿营高有机复混生态肥50千克。追肥方法: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处开深沟,将肥料施入沟中,而后覆土封沟培垄,使原来生姜生长的深沟变成垄,而垄变成沟,最后浇透水。9月中旬为保证根茎膨大过程中养分充足供应,追补充肥:(亩)冲施德国狮马牌复合肥(218~11)10千克+红牛牌晶体硫酸钾或三得乐速溶硫酸钾30千克(分两次冲施)。

8病虫害防治

8.1姜瘟病:细菌性病害,青枯单孢杆菌。病原菌主要在姜株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在土壤里可存活2年左有。带菌种姜是主要侵染源,并可借助姜种调运作远距离传播,带菌姜株栽植后姜苗即会发病。病株症状:叶片最初为下垂无光泽,而后由下至上枯黄色,最终枯死。茎部先从基部水浸状,变黄,枯死,从基部折断倒伏。根茎水浸状,变褐腐烂,挤压有白色汁液流出,散发臭味。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在土中存活两年以上。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病菌通过种姜、土壤、肥料、灌溉水传播。防治方法:①要坚持定期姜田轮作换茬。尤其是多年种姜的老姜田,最好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生姜的前茬以葱蒜茬为好。②要严格选种,应在收获后贮藏前选一次无病种姜,播种前再选一次无病健康种姜,消除姜病菌隐患。③要把姜田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上,所施用的有机肥料应该充分腐熟,发现病株后要及时铲除,另外还要将中心病株周围50厘米以内无病株铲除,挖去有菌土壤,然后在病穴内撒施石灰,再用无菌净土填埋。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霉素或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液,或用30%琥胶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防治。

8.2姜螟:首先要在生姜收获后将姜田中的残枝败叶集中清除干净并异地烧埋;允许时可以人工捕捉幼虫;也可用赤眼蜂、杀螟杆菌等进行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可用50%杀螟松乳剂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姜株喷雾,效果不错。

9收获

生姜在大部分茎叶开始干枯,地下茎充分膨大和充实时,选晴天上午收获,晾晒半天后运回室内或地窖内贮藏或上市。贮藏时先进行贮藏地消毒,然后铺沙,一层生姜一层沙,最后上盖地膜保湿。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块大、色正的作种姜。

猜你喜欢
姜块幼芽草苫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借一下 (外一首)
幼芽发光的夜晚
幼芽
幼芽
冬季大棚蔬菜如何科学揭盖草苫
冬季蔬菜大棚揭盖草苫有讲究
冬季棚室草苫管理
冬季蔬菜大棚揭盖草苫有讲究
怎样窖藏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