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时莫逞能等

2009-04-29 00:44宋绍武等
保健与生活 2009年6期
关键词:绍武服老思量

宋绍武等

人到老时莫逞能

宋绍武

身边不少老年人,包括我父母,忌讳别人说他们做事不顶用。还有的老年人,不顾体弱、反应迟缓,遇事勉为其难,结果酿成了悲剧,让人惋惜。

楼上的张大爷性格倔强。虽然几个子女家境不错,但老两口十分节俭,根本不舍得花钱请保姆。平常买菜、做饭等简单的家务活尚能对付,张大爷自认为无所不能,诸事可以不求人。

入夏后,张大爷老两口商量着把放在阁楼上的几床棉絮拿下来,趁太阳好时晒晒。张大爷搬来梯子,老伴在下面扶着。

身体魁梧的张大爷上梯子前,老伴还不放心地问他:“你行吗?要不找个年轻人帮帮忙。”张大爷不屑,说自己以前做线路维修工时,在电缆上都“高空行走”过。

话音刚落,由于老伴扶不稳梯子,张大爷重重地摔了下来,后脑勺着地,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老伴伤心痛哭,说是自己的粗心害了他。现在像落单的雁,再也难见她的笑容。

还有对面楼的吴老师,退休前在一所重点中学教数学。由于职业的缘故,对数字十分敏感。前几年,他带过培优班,还编过辅导书,可一直没有成就感。自恃青春不老,快七十岁了,发现玩股票最能施展其才华。不顾老伴的反对,他把积蓄多年的“家底”悉数投入股市。

前两年恰逢“牛市”,吴老师还真发了,手持的股票市值翻了几倍。“利好”之下,只要退休工资一到账,他急忙“扩仓”。吴老师逢人就夸耀,再翻倍,就带老伴去欧洲旅游。没曾想,自去年以来,股市一落再落,“跌跌不休”。最后盘算,全部股值缩水近70%。连续几个月在交易所里看大盘,绿多红少。那日,又遇股市狂泄,吴老师一声长叹,精神恍惚,诱发心脏病。后被好心人送往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总的来看,是老人不顾自身身体状态,不“服老”所致。“服老”才能心态平和,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颐养天年。

养生专家认为:人到老年,身体功能不可避免地要退化,这是自然规律。但生活莫逞能,不随兴而为,珍视生命,就是最好的养老。

知福者高寿

肖保根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有一首《知福歌》:“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石老先生的这些话,平实质朴,耐人寻味。提醒那些境遇不顺的人,要稳住神,不要因为一点挫折而失掉了生活的勇气;要善于自我宽慰,淡泊名利,笑对逆境。我想,人生只要能活到这个份上,肯定能长寿。

大凡人对幸福都情有独钟,从不放弃对它的向往与追求。而对幸福的认识却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有钱就幸福,有的感到工作着就幸福,还有的觉得家庭和睦就幸福,等等,不一而足。而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修身养德,以保持精神上的愉悦为幸福,故而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说法。

周游列国而屡不得志的孔子,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养生法活了73岁;为官杭州的白居易享年75岁,以清白廉明为做官之道,当地人送他两块“天竺石”,他用“惧此两片石,无乃伤清白”而自律;众所周知的刘墉,可说是为官做人择善纳福一生,无私无畏,于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安然而去,时年85岁;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曾任县令,是位廉吏,后来辞官不做,以卖字画为生,活到72岁。郑板桥写过这样一首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支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如此对待功名利禄,心情恬静,自然有利于福寿延年。

不过,真正福至心灵的要算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庄子,在人均寿命只有30岁的先秦时代,他竟然活了83岁。他在《庄子·天道》篇中写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意思是说,对一个从容自得、清心寡欲、泰然自若的人来说,任何的忧愁病患不能在他身上停留,所以他能延年益寿。这大概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心理健康”。看来“无欲寿自长”是人生幸福的首要条件。

猜你喜欢
绍武服老思量
刘斌
刘 斌
春归来
我知道你会来
春归来
豪放之后益思量——论苏轼离别词对悲感的超越
季羡林:健康长寿要服老
秋夜小酌
知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