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录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师 “活” “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应注重教法的转变,注重课堂教学的“活”与“趣”,即教师讲活、讲得有趣,让学生学活、学得有趣。那么怎样使课堂活起来,变得有趣呢?
一、饱含激情,提升教师形象
1.教师应具有积极热情、乐观的状态。教师的情绪状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保持一种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状态,有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宽容精神。教师饱满的激情、灿烂的笑容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容易达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这就为课堂教学打下情感基调。
2.教师授课语言应具有幽默感、生动性。教师口语的生动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生动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教师口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能调动学生的智力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情动于衷而言于表,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话语去激起学生情感波澜,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这样学生受到语言美的强烈感染,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
二、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激情
1.创设全面、灵活、有趣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在体现科学性、可测性、层次性的基础上,应讲求目标的全面性、灵活性。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确立情感教育的“渗透点”,把握好渗透的时机、手段和途径。设置适时、适量、适度、恰到好处的情感目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设计新颖、情趣兼备的导入语。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新颖、情趣兼备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动机,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应灵活多样、富有情趣。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是单一、死板的,而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各类任务,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应用所学语文和其它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生动、主动的学习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1)教师针对课文的内容、体裁等,对课文进行编改串联,把课文内容用故事化、小品化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2)课文内容问题化——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3)师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