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叙事中育人 在叙事中成长

2009-04-28 07:48
中小学德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育者品德育人

李 季

叙事是人类以语言为基本手段,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思想、体验世界和理解生活的方式。这种方式普遍应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人际活动之中。把叙事应用于教育教学,就派生出了教育叙事。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叙事日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叙事德育,从起源上看,是叙事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运用的结果。

一、叙事德育的双重任务

叙事德育并不是一种单纯通过叙述教育故事或事件来达成育德育人目的的活动。叙事德育的理论和方法虽然根源于叙事教育,但叙事德育的兴起和备受关注,则源于人们针对长期以来德育的低效而进行的思考。因此,叙事德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叙事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叙事,有效地破解德育低效的难题,实现科学育人和有效育人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要探讨叙事德育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的特点与规律,使叙事德育更科学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道德内化。而这一过程,要求教育者带着问题和教育意图去叙事;在叙事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分析和审视叙事效果;发现叙事的规律。实质上,这既是教育者进行叙事德育研究的过程,也是促进教育者专业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叙事德育肩负着双重目的和任务,一是进行叙事德育,达成育德育人的目的;二是开展叙事德育研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者因而也承担着两种角色:叙事教育者和叙事研究者角色。

(一)在叙事中育人

叙事育人是叙事德育的第一目的和直接任务。作为叙事教育者,在叙事过程中头脑始终要保持德育目的意识:叙事不只是记录事件或讲述故事,叙事的目的和任务是育人——通过叙事育人,在叙事中育人和让叙事来育人。

对德育而言,育人的核心是育德。传统的育德是“传道”——以说理、说教、灌输为主,德育过程被看作简单的道德知识传授与接收,学生只需把道德知识收进“美德袋”——记录在笔记本上和大脑中,就像电脑记忆卡,考试时只需完整提取出来就可以获得高分。道德内化和品德形成过程似乎不需要经过情感感动、体验和感悟的环节。

其实,这是德育的一大误区。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施受”或行为模仿过程,而是一种在有效教育影响作用下的自主建构过程,其实质是“感触—感动—感悟”的道德内化和品德形成的心路历程。因此,以心灵对话、情感体验和情景感悟为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叙述德育,主要任务是育德——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进而实现有效育人的目的。

(二)在叙事中成长

在叙事中成长,是叙事德育的第二个目的。在叙事中成长,一方面是指通过叙事促进学生品德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叙事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这里侧重于后者。

从叙事过程看,完整的叙事过程包括如下环节:“用心观察”:留意观察生活和积累故事素材;“用笔录像”:记录生活事件和形成教育故事;“共情明理”:用教育情感叙述故事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同理心),产生共情效应;“反思践行”:叙事过程也是叙事者对教育事件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回顾、审视与自我完善的一种思维活动,叙事者因此获得理性的感悟与自我提升,从而进一步完善叙事的行为,使叙事获得精益求精的效果。因此,叙事过程就是教育者的成长过程。

从叙事性质看,叙事德育既是一种德育方式,也是一种德育研究方式。叙事德育研究,是对教师在师德建设、德育管理、品德课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过程中成长历程的记录、叙述、反思和总结,是探讨教师教育教学生涯与德育理念及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从性质上看,叙事德育研究实质是一种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是,问题就是课题,行动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因此,叙事德育研究对于德育工作者而言,就是一种在叙事中成长,通过叙事而成长和因叙事而成长的过程。

(三)叙事者与研究者:教师的角色承担

基于叙事德育的双重目的和任务,教师在叙事德育中承担着叙事教育者与叙事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叙事教育者和积极的叙事德育研究者?这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学校德育管理者和班主任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个有效的叙事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师德素养、亲和力和叙事风格的叙述者;其次是一个具有较强叙事能力的教育者,尤其需要有用心观察和积累加工故事素材的能力,用笔记录生活事件和形成教育故事的能力,用心营造出叙事德育的情景氛围与感染力的能力,用口讲述教育事件或故事并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由对教育故事的感触到感动、由感动到感悟、由感悟到行动的能力。

一个积极的叙事德育研究者,首先要具有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善于发现所需研究问题的敏感性;其次要有形成教育主题和构建教育故事的能力;再次要掌握叙事性行动研究的方法和养成叙事反思的习惯。

做一个有效的叙事教育者和一个积极的叙事德育研究者,是现代教师、班主任和德育管理者的专业成长之路,也是一种角色责任与承担。当前,摆在人们眼前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是,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往往是脱节或分离的,“为叙事而叙事”“叙事庸俗化”或简单追求叙事形式的倾向泛滥。有效叙事教育者和积极叙事德育研究者的角色很难在教师身上和谐统一,结果导致叙事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如何相统一的问题。

二、 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

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如果仅仅作为一种德育方式和德育研究方式,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叙事德育是一种育人方式,是一种通过叙事手段来实现育人目的的德育方式;而叙事德育研究是一种德育的研究方法,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叙事育人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两者的目的任务均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叙事德育是一种现代德育理念,应该把它作为完整的德育模式体系来构建。只有形成叙事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方式的整合,德育叙事和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以及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融合,切实提高叙事德育的实效性。

(一)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的整合

叙事德育是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的共同载体,而叙事育人是叙事德育和叙事成长的共同主题。有效叙事是实现叙事育人目的的关键,也是教师叙事成长的专业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什么是有效叙事?有效叙事是指叙事过程和结果实现了预期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那么,有效的叙事德育,就是最大化和最优化地实现了叙事育人和叙事成长的预期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而作为教育者,只有把有效叙事作为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和开展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才有可能在不断追求有效叙事和有效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无论是专业意识、态度、价值观,还是专业水平、能力、基本功,都是在有效教育教学的过程得以锻炼和提高的。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而言,有效叙事是一种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叙事德育过程就是提高德育工作者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二)德育叙事和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

时下,各式各样的校本性、区域性、全国性叙事教育案例结集出版、评比交流、比赛等活动,使叙事教育个案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时尚。随之而来的是叙事教育内容的简单化、形式的单一化和过程的模式化。平心而论,叙事教育方式在丰富和活跃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表面化、浅层化甚至庸俗化偏向。从提高教育教学品质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意义和深层价值上看,这样的倾向不仅不利于,而且极有可能从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上阻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分离现象,根源在于叙事德育乃至叙事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状。促进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的相互融合和有机统一,是叙事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任务。这种融合,有赖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达成。首先,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激励叙事德育的校本研究气氛与心理氛围;其次,学校要打造一支具有叙事研究意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第三,教师要自觉以研究者的角色意识、眼光、心态和要求进行叙事育人;第四,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一线指导教师、班主任开展叙事性德育研究;第五,深入探讨有效叙事育人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第六,创造条件召开区域性、全国性叙事德育专题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大力宣传、推广叙事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三)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融合

目前,大量的叙事德育个案,尤其是班主任叙事还停留在“爱心转化式”的经验叙事层面。叙事德育个案的价值,在于它的有效性和启发性。有效性不在于教育故事中爱心含量的多或少,而在于能否起到“以事启智”“以事明理”和“以事导行”的作用;而个案的启发性,取决于故事所蕴含的育人理念是否具有科学性、丰富性和新颖性,以及叙述者的感悟和反思是否深刻和富有感染力。从根本上说,实质是叙事德育过程能否反映和体现学生道德内化过程的规律。完美而动人的叙事德育个案,必然是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有机融合的展现。用启智明理导行的教育智慧,沿着如诗如画般美丽的“以事动人”“以叙育人”“以情感人”“以理导人”的叙事德育的“绿野仙踪”,寻找学生因此而“感触—感动—感悟”的道德内化心理历程,探索叙事德育过程如

何潜移默化地与学生品德自我建构过程有机融合的规律,是叙事德育的理想境界。

三、 构建叙事育人现代德育新模式

无论是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的整合,德育叙事和叙事德育研究的融合,还是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融合,都需要通过构建叙事育人的德育模式来实现。叙事德育模式是叙事德育理念、叙事德育内容体系和叙事德育评价体系的组合系统。

(一)确立叙事育人的有效德育新理念

叙事德育能否从一种德育方式演进为一种德育理念,关键是看叙事德育能否形成具有指导德育实践和富有教育实效的理论价值。从目标价值看,叙事德育有叙事育人和叙事成长的功能;从内容价值看,叙事德育的实质是一种心灵对话、情感体验和品德自我建构过程,符合品德形成规律;从效能价值看,叙事德育作为途经心灵的智慧,具有说理教育和养成教育难以达到和无法替代的效果;从实践价值看,叙事德育对提高德育实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确立叙事德育理念,是破解德育低效难题,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德育创新发展,实现德育科学化和有效育人的时代要求。

(二)形成以培育心灵为核心的叙事德育内容体系

叙事德育内容体系是叙事德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叙事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叙事德育模式形成的关键。叙事德育内容体系,包括叙事德育构成要素和过程的结构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学科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德育管理、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实施叙事德育的载体。作为一种以“心灵对话”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叙事德育要形成以“培育心灵”为核心的内容体系:以叙述为途径走进心灵;以故事为内容感动心灵;以共情为特点感化心灵;以明理、导行为目的引导心灵;以有效育人为根本培育心灵。

(三)建立以育人为本的叙事德育评价体系

叙事育人的有效德育新理念,体现为以培育心灵为核心的叙事德育内容体系。叙事德育内容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有叙事德育评价的检验和督导作为效果和质量的保障。

叙事德育评价体系的制订和建立,需要遵循如下三大原则:育人为本和有效育人的叙事德育原则;有效体现叙事育人德育理念、培育心灵核心的内容原则;叙事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操作性原则。

叙事育人现代德育新模式的建立,是实现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有机融合的平台,是教育者在叙事中育人和在叙事中成长的有力保障。期望叙事德育的育人理念和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作者系广东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教育者品德育人
品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好学者贤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