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就业需求 关注未来发展

2009-04-27 10:03田争运党红琴
学理论·下 2009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

田争运 党红琴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占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应肩负时代责任,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4—104—02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对教育而言,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应既可满足当前的就业需求,又能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能力。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努力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正如维果茨基所说:“教育学不应当以学生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学生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1]这是一种动态发展观。在现今社会,职业能力、职业岗位、知识信息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从事高职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能力、工作创新能力是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 “现实中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为的总和。”[2]健全的人格是指个体不随俗浮沉,不沉溺物欲,具有辨别善恶的能力、战胜挫折的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它包括崇高的爱国思想、远大的理想追求、鲜明的爱憎情感、无私的奉献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博大而谦逊的胸怀、坚韧顽强的毅力、恢弘不凡的气度、独立坚定的意志等。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比较晚,加之它又不同于传统的学历教育,所以社会上人们对它存在一些偏见,使高职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要承受多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所面对的压力,这一切影响了在校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目前,校园内高职学生,虽然年龄趋向成熟,但其心智和理论分析能力还不成熟,对事物发展缘由的归因往往显得片面和绝对化。而大多数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更是使他们在事物归因上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自己获得的回报。面对今天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看法,在许多高职学生的心中,崇高的理想已跌落尘埃,英雄主义的激情也消失殆尽,使他们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并能从挫折中崛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他人、相信组织和社会,遇到困难不退却,不怨天忧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向,将自己融入社会,形成人与社会的相融关系,形成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肩负起社会责任,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理想。如今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优越,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很难想着他人,行动中更难去热心助人。同时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很难承受挫折,这些不仅影响个人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要很好的塑造学生,使他们关心的重点由“自我”转变到“他人”和“社会”。“实践证明,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并坚忍不拔地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不仅不会限制优秀人才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且恰恰相反,只有在这种火热的奋斗中,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一切有志的青年,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对祖国和人民大有作为。”[3]所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才能正确面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困难的羁绊、名利的诱惑,才能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为自己未来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使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革命正悄然兴起,这就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21世纪面临的形势有三大特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知识的突飞猛进。知识本身的增长速度日益加快,在20世纪初每30年增长一倍,到20世纪末每3年增长一倍。据专家统计,现代社会知识的半衰期已经缩短到5至7年。这也就说明了在知识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人仅凭学校学到的知识将很难迎合日新月异时代的要求,而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不会被社会淘汰,那就必须不断学习。所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过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如果说知识是金子,那么学习能力就是点石成金的“点金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高职学生应具备多种能力,而学习能力应是各种能力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联合国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 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对此有过十分精辟的见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4]。因为新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在数年内成倍增长,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自学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学习不仅仅是指学习前人创造的优秀的文化科学技术成果,也指学生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综合客观实际,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前

人无标新,无以至今日,今人不立异,何以有将来?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人在观察、思考等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本领。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发展创新才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关系着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大小以及成就的大小,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5]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人才就是有高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事物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将主要依赖于教育。所以,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造就大批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占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强的高职教育,也应肩负时代责任,既要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需构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教育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如何将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培养。”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 建立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6]。高职教育中必须树立人人成才的基本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传统教学是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理念支配下进行的,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必须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成为在老师的参与、指导和建议下,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只有创建这样民主、平等、友好、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建立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强化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朱熹在《诸子语类》中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其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也。”这段话精辟地论证了实践是学习的根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不仅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操作仪器设备、制造工具、模型,也指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能够生产新产品的技能与技巧。强化实践的高职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从而使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

总之,高职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必须完成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秉公.大学生人格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

[3]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高校理论战线,2001,(5).

[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江泽民.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6]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培养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