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琪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4个方面去尝试。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对教学活动有定向的作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是集中和适切。集中,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适切,指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针对性要强。我们知道每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教师的备课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等方面作全面的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如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前学生对比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教学时应结合具体实例,引出比的意义,还应回到实例中,体现从具休——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进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郾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2?郾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郾能区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画面和声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如教学《数砖墙》(上海市九年义务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课,可利用“知识老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设计游玩“数学城”的故事情景,在讲授之前预设伏笔:“在进入数学城之前需要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做出城墙中的数学题目才能顺利进入。”这样创设情景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刺猬拼搭数砖墙的环节,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刺猬要这样造墙呢?剩下的几块砖小刺猬又为什么不用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这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课的最后引出杨辉三角,拓展了学生视野,学生就会知道数砖墙这种类似规则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也是有用的,在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进而真正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倡导“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碰到班额较大,难以兼顾全体。面对这种状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选择贴近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兴趣的素材组织教学活动。
如教学《中位数》(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引入中位数后,巧妙设计3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活动一:随机抽取5名身高相差不大的学生,让学生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求出身高的平均数,进行比较,得出他们身高的一般水平。活动二:先用姚明的身高(226厘米)替换该组学生中最高学生的身高,再用小朋友的身高(100厘米)替换该组中最矮学生的身高,每次替换都让学生找出该组学生身高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思考哪一个数更能反映多数同学身高的一般水平。活动三:增加1名学生,用6名学生的身高组成数据组,教学这个数据组个数或双数时,怎样确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整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生成于发展过程,从而有效地构建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这次课改倡导的学习方法,许多课上也时时见到合作学习的场景,但“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了是否有效果?”却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如《轴对称》(上海市二年级数学教材)一课,可设计这样的环节:先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然后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探究学生熟悉的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操作得知:矩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反例。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无疑,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