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芒
诗词的结构须分内外,意象结构成章是主体,平仄韵味体式,则是意象结构的衣裳。衣裳合不合身,只是裁缝功夫,按一般规则量体裁衣即可,只要主体是诗,外结构即使衣不蔽体、不称体,并不妨其为诗。相反,外衣楚楚,而主体干瘪,丑陋,终不能成其为诗。意象之来,从其原发状态来说,当是先象而后赋意。如旅游诗大体都是见景生情、除此之外,我们日常有大量的诗,却是先意而后赋象,如哲理诗、酬应诗等等。其实诗的运思路线都是意与象的追附,运思过程就是意与象的交叉组构的复杂过程,不必分其先后主从。但在分析一首诗的时候,仍不得不从其建构意象的原始情况来辨其成败之因。
近读钟家佐的几篇旅游诗作,他都是顺象构章,先写景象,后发意兴。景象为意兴垫底。故景有所取舍,意兴因景象而飚发。而全诗之定意,一根红线贯穿到底,则是构章之要诀。取其三首诗来作比较研究:
游悉尼海湾
轻舟驶过海门桥,剧院扬帆趁早潮。
我寄萍踪无足迹,霎时流影水中飘。
鹧鸪天·黄金海岸
碧海蓝天护绿洲。乘风来去看云浮。一条彩带飘飘下,万顷沧波滚滚流。
帆缥渺,浪轻柔。八方游客乐悠悠。人间纵有黄金岸,难泊荒贫一叶舟。
登大容山
直上东南第一峰,登临纵目趁长风。
群山匍匐衣襟下,万象缤纷指掌中。
天地敞怀开画卷,古今挥笔涌诗雄。
我来蹑足云山路,独立悬崖问太空。
第一首前二句纯属描写客观景物,后两句则因景生意,运用比附联想捕捉了“足迹”这一意象,表现了此景的特色:任何最物都可留下足迹,此处则无法印留足迹,连水中留影亦随时被水漂走。既是从独特之处写景,又是从“足迹”角度抒其独特的情思感喟,因而耐人寻味。此诗优胜处在此,而从结构来说,则属符合规律的平浅之作。
第二首前六句写景。第六句以概念语言概括上文,虽属赘笔,但它与末二句的新意形成反差,由它导引出情思的突发,起了作用,故不觉赘。重要的是末二句突作高度的理性升华:同情天下“荒贫”之舟难泊“黄金海岸”。此意应是创作的主旨,一下提高了全诗思想境界,很好。但从章法上讲,主旨在前未作暗示。突然飚升,不自然;前后意境大反差,虽是好手法,缺乏“过渡”意象,反觉生硬,有拼贴之感,且语言明确,缺乏含蓄,只有理性内核而诗味淡然。
第三首特色是:无一句无我(作者自己),无一句无我之情思的抒发。我已与外景融为一体。首联交代事由,但写得不俗。颌联最佳,以意趋象;颈联亦妙,以象广意。意象联构,形成主旨(意)的线形流动、发展。在此积势之下,尾联当然应更跃上意境之高点。但前面已经从时空两方面大肆挥斥了,重复一下,抽象概括一下,就走了下坡路,甚至使蓄势尽泄。家佐兄巧妙之处也就在此,他避开继续正面擂鼓、以致沦于“三鼓而竭”的境遇,反而采取了淡化、虚化、不定化的语气,去“独立悬崖问太空”去了。因突如其来的设问,反倒使读者回顾全篇而承其气势,从心中作了回答,又因立意模糊,反启发了读者多方探究的余味。这一结尾真是高明之至。
三首诗都是好诗,但从顺象构章、意兴转换的角度来细加揣摩,无疑应数第三首最好。我们从比较中,当可更深刘地体悟到精品写作中,这是又一个不应忽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