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中图分类号: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334-02
摘要:分体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实践性和显露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体育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疏导教与学的合理关系,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众所周知,过去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强调人服从于竞技项目,体育成绩是以掌握运动技能竞技水平的高低评定,这与学校体育教育规律相违背,同时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与积极性扼杀掉。因此,要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体育教学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要求体育教学做到为人的健康服务,即人们锻炼以某一项目标,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其内心心理品质。
一、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自我与个性发展。体育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各自情况,让学生自行确定学习目标,通过自己所选的学习目标自主的完成。教师应熟知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宜地把握组织形式和教法,使学生在身体锻炼过程中获得最大乐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评判学生成绩。以往的评价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统一的标准,有一个标准纲要。其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评价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应以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和身体发展水平等为基础,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的积极性等综合起来作为考评标准。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如何将学生的主动性转化为积极性与兴趣:
1.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感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改善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目前我国教育重点正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移,教师的教学应考虑学生的健康成长。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以尊重、民主、平等为基础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会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确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未来的体育教学必须走运动健身之路,要确立“全面发展”的思想。从知识、技术的传授到锻炼以及情感教育,都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深化体育知识的教育,还要注意对社会知识、人文知识、自然知识的渗透,为大学生未来的继续深造、就业乃至一生的发展做准备。
其次,要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新世纪的体育教育讲求“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思维观念的转变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终身体育”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体育意识、主体能力意识,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大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体育教学应利用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这一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指导学生形成自学、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和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体育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仍能延伸发展。
第三,“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以“教”为引导,以“学”为进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外延,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体育教学将培养学生素质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之中,落实于运动场上,以体育为载体通过体育教学全面塑造复合型人才。
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观念转变
多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被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所束缚,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机械系统地呈现教材,千篇一律,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书本内容。这种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压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深层次地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首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无视学生是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变主动求知。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将传统的“讲—示—练”模式转变为教师提示教材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主动去尝试和体会动作的模式。改变教师固定为某个班级的授教形式,采取不定班、不受专业限制,由学生选择教师,而不是固定的授教模式。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主体个性,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学练中,提高自身的体育态度、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五、教师对学生评价观念的转变
多年以来,评定某个学生的体育水平都以单一片面的方法以《大学生体育达标标准》为考核标准,似乎没有更好的标准了。实践证明,以《大学生体育达标标准》和各种测评作为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手段,弊端丛生。它排斥了个体的先天差异性和后天环境造成的差异性。个体先天性素质较好的无需锻炼和学习,其体育成绩照样很高,个体素质先天性较差的和后天环境不好的即使加大练习量也很难达到《大学生体育达标标准》的要求。素质与技能测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知识。因此,现行高校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式已很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应注重全面、整体的评价,既考查知识,同时也能够考查技术和能力,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进行主观和客观的综合评价,转变传统的“达标化”的评价方式,要使学生在学此过程中都“各有所得,学有所获”。高校体育教学成绩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表面的体育水平,还应体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体现能力增长的内在特征,重视人性化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让学生知道清楚的了解体育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的规范性锻炼和科学健身。这就是教师对学生评价思维观念的转变的具体体现。
六、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转变
教学理念的转变,势必给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带来新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要抛开传统的教材体系和以往老套的教学内容,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从现代教育理论中吸取营养,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只是围绕《大学生体育达标标准》中的几个项目反复练习和测试,千篇一律,对历届学生进行教育实施。其结果是介绍教授的全面,但没能够得到发展。以至于上了十几年的体育必修课,却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从初中到大学都是同样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很难在体育上形成一技之长,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该怎样去锻炼身体,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悲哀!新世纪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全民素质,体育教材应结合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增设一些具有时代代表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将突出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和活动方法的学习,在教材选择上结合不同学生身体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健身能力、健身意识。为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材层次选择上应考虑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转变思维观念。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的思维观念的转变,必须从教师的思维观念人手,始终坚持终身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导航,淡化竞技意识,不断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J] .体育教学,2000.
[2]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胡永南.观念更新是大学体育课程建构的关键[J] .成都体院学报,2001.
[4]薛明陆,李新红等.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体育世界,2008.
[5]孙旭辉.高校体育应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国家教育部教体艺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 2002.
[7]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8]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