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9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12-02
摘要:服务型政府是当前行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其建设与公务员队伍紧密联系。本文立足于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分析,当前服务型政府对公务员队伍的要求、面对的问题及其对策,并结合实际,就加强和改进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公务员队伍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务员队伍;要求;对策
一、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服务型政府以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作为价值取向和核心目标。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与价值取向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观,由此衍生出来的责任、法治、效能、民主都是服务型政府的特征,也是其建设中的价值要求。
这些价值要求如何实现?那就是必须依靠作为政府的主要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它作为政府管理活动中事实上的主体,如果其有效运用了现代行政方法和技能,利用公共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就会高效地达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从而满足公共需要的目的,这是服务型政府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反之,如果公务员队伍只得到片面发展或者没有发展,那么,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就无法实现,甚至背离价值导向。现实行政活动的异化,如行政人员的一种单向度追求,其职能目标被私利追逐所替代,这样显然会影响政府的合法性,更无从谈起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由此可见,公务员队伍是服务型政府构建成败的关键。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迫切需要构建一支优秀的公务员队伍。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公务员队伍的要求
(一)公务员队伍服务理念塑造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就是更好地实践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把为人民服务贯彻到日常工作中。时至今日,公务员在服务理念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树立“公仆”意识
服务型政府实际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制型管理转到适合市场经济的服务型管理;由包揽一切的全能管理转变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变要求公务员管理理念的转变,服务型政府要求公务员要彻底同传统管理模式下“官本位”思想决裂,从思想观念上,以一个公仆的角度,接受人民群众的建议、评价和监督。
2.以人为本,为群众利益着想
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毋庸置疑,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公务员在工作中,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应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3.树立效能理念
行政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务员提供公共服务的效果,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务员队伍只有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使社会资源配置合理,才能实现政府的高效能运作。
4.接受监督,采纳群众建议
实现政府本位向人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转变少不了人民参与,在群众参与、监督中实现政民的良性互动、开发了社会资源。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服务重心下移,社区导向的政务模式展开了,深入基层的工作得到实现。因此,公务员虚心倾听群众意见的心态和接受群众监督的准备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必然条件。
5.依法行政的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预示着我国政府不再是人治政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政府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保证了政府服务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科学、民主,从而真正保障公民的权益。
(二)公务员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
1.加强知识、积累经验
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就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公务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服务型政府所赋予的艰巨使命。公务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与时俱进,应对不断变化的公共需求,惠及群众。
2.具备现代行政管理技能
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观要求公务员具有强烈的行政成本意识,通过运用现代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体制,优化办事程序,这一系列的转变无不要求公务员队伍具有高水平的管理技能。
3.专家队伍的建立 人才强国首先要人才强政,公务员的能力建设就是一个人才强政的工程,就是要把一流人才吸引到政府中来。服务型政府咨询能力以及接待群众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专家队伍的及早实现。
4.休息技术的掌握
效能政府是与群众形成良好沟通的政府,信息时代有赖于电子政务的实现。通过电子政务将新定的政策、法规、计划、通告等发布给社会,民众也通过电子政务反映其所想并且在网上办理各种事务。电子政务的实现让组织扁平化、高效率,也达到了便民、利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带给政府便利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向公务员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公务员队伍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良好
公务员的心理素质是公务员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认识、情绪、意志、心理感受等。身体素质是公务员的体力和身体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公务员就具备了连续作战的精力。
当今社会,公共事务与以往相比,更加纷繁复杂,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才能经得起大量工作事务的考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满足服务性政府的需求。
三、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仆意识缺乏
“官本位”思想一直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因为这一思想的作祟,使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公共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玩忽职守、渎职侵权的祸根。公仆意识的缺乏让公务员在工作中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呈现在百姓面前,这彻底疏远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无法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服务型政府的廉洁、高效、亲民、以人为本的形象也无法建立。
(二)责任意识不够
责任不明确,公共服务意识就会丧失。对上不对下的责任体制模式,让公务员无心顾及老百姓的利益需求。群众呼声听而不闻或互相推诿大多是因为责任意识缺乏或者扭曲所致。替领导办事或向上级交差,以及当今政府中普遍存在的唯GDP论功的认识错位都影响了政府的效能。如:交警在管理时,为了创收引诱市民违法,而规范交通秩序、保障市民安全的神圣职责早抛到脑后。
(三)专业技能不足
高效政府需要专业技能娴熟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法实施以来,公务员的录用选拔所进行的考试大多按公务员的现有知识考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务员队伍所需知识远高于以往水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强烈的政治敏锐感、创新的行政技能等知识、技能都没有在选拔考试中反映出来,更在考评晋升中反映不足。
(四)效能意识不足
职位的稳定性、永久性及“政府本位”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导致公务员队伍疲沓,更不要说下班后研究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有效开展政务等问题。不完备的政绩制度的错误导向,让公务员只重视政绩,却没有或很少有成本意识,这严重影响了服务性政府效能的实现。
四、公务员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认识水平
1.“民本位”观念的内化
人民的“公仆”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彻底清除“官即管”的政府角色心理。以公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绩效评估制度,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评估与监督的机制是保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内化为公务员的核心价值观重要媒介。
2.效能意识的培养
效能意识的培养也在于评估指标中效能的全面体现。在评价行政行为的效果时,不仅要看到结果多带来的效应,还要看到行政成本与结果之间的比例,这样更能将行政成本意识普及到公务员队伍,将效能变成其行为目标。
3.责任意识的塑造
在理念上使公务员认识到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在制度上要明确服务责任。在运行中要完善公务员绩效评估体制、民主监督体制,疏通公众监督渠道。
(二) 提高技能水平
服务型政府所赋予公务员的职责需要高水平的技能为依托。这些技能主要有信息技能、外语技能、现代行政技能以及政治敏锐感等。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技能水平要从选拔、录用、晋升、考核上入手。
在选拔考试及录用中增加对以上技能考量。在培训、晋升、考核中也逐步加入技能储备的考量,使整个公务员队伍重视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起一股自觉提高技能的学习热。
(三)完善规章制度、抓好落实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建设服务型政府中抽象的价值导向变得具体、可控、可衡量。
完善公务员的规范,重点对国家公务员录用、选拔考试中的衡量加以制定修改,把一流人才吸引到国家公务员队伍,要以专业化的标准选拔人才。另外,常任制和聘用制结合,将社会评价机制、公开选拔融合其中,选拔、培养起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在考绩制度中,以往那些使得官员搞政绩工程的指标彻底清除,将效能、公众满意度、责任、法治引入其中,将公众评价作为考绩制度重要的内容来落实。
公务员在行政执法、办理行政审批项目、接待群众等行政行为做出明确准则规定。另外,评价和奖惩措施要结合年度考核、晋升、处分等加以规范。
加大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性,就得从培训的主体、客体、环境以及培训考核、实践考核方面制定行为准则。建立起一套真正能提升公务员能力水平的框架。
完善了公务员录用、考核、晋升、交流等体系、规范,紧接着要抓好落实。着手从监督和考核上下功夫,形
成部门协力,共同负责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发言,2007
[2]李澄怡、杨国辉,当代政府服务[M],南海出版公司,1997
[3]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求是,2006.21
* 作者简介:王波,女(1984—),新疆呼图壁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