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珏 肖岩松
一、题型分析
分析古诗情感试题与《2008年考试大纲》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点相对应。主要有以下六种设题方式:
例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08年高考安徽卷)
例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2006年高考四川卷)
例3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2007年高考广东卷)
例4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8年高考江苏卷)
例5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2008年高考全国Ⅱ卷)
例6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007年高考湖北卷)
古诗情感分析类试题设题方式灵活多变。此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诗中意象、意境和炼字等情感载体为切入点设问,例1、例2和例3分别是分析意象、意境和炼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一类是按分析范围不同又分为分析局部情感试题和分析全诗情感试题,例4是分析局部情感试题。只要求分析尾联表达的情感,例5和例6都是分析全诗思想情感试题,例6是分析比较两首诗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
二、命题预测、
分析情感试题在高考古诗鉴赏题四种主打题型(分析意境、分析手法、品析炼字和分析情感)中居第一位,出现频率最高,2004—2008年平均每年17套试题中就有11道试题是分析情感试题。借景抒情手法是分析情感试题的命题核心点,因此复习备考中应重点培养考生从景与情关系角度分析写景诗的鉴赏能力。
三、技法点拨
首先,从以下五个角度分析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全诗情感。
(1)知人论世——对于熟悉的作者,可从其生平、思想、风格和所处时代挖掘出解读全诗所需信息。如陆游和辛弃疾都身处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南宋,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毕生事业,创作了许多表达抗金复国理想和壮志未酬感慨的诗作,因此解读这两位诗人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2005年北京卷考查的就是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中抗金报国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对于陌生作者,要抓住诗下注释中简介其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的关键词,挖掘其隐性信息来解读全诗。如2008年安徽卷简介谢枋得的注释中“宋末…‘以忠义自任”即是关键词,“宋末”暗示了当时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的黑暗现实。“以忠义自任”暗点谢枋得有民族气节,把握了这一时代背景和作者人格就能准确分析例1。
(2)分析意象——古诗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义的意象。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芳草、落花、鹧鸪、流水、夕阳等是抒发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等各种凄凉伤感之情的“愁种子”;梅花、菊花、荷花、松树、竹子等意象常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节操;等等。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即可见微知著。
(3)明确类别——各类诗歌抒发的情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田园诗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送别诗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思乡诗表达游子或征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咏物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咏史诗表达缅怀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之志,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抒发国土沦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击昏庸腐朽的统治集团。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例6题比较吴融的《华清宫》和李约的《过华清宫》。两首诗题目中都有“华清官”,华清官是唐代皇帝行宫,唐玄宗每到冬天都带着达官权贵到那里避寒,可知这是吟讽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咏史诗。据此初步把握了全诗思想情感,此题答案是:吴融的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约的诗讽刺统治者安逸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4)抓情感语——诗的标题或正文常含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标题常含“怨、愤、哀、喜、别”等表达情感的词语,如2004年江苏卷考查的柳中庸《征人怨》、2007年重庆卷考查的白居易《惜牡丹花》等。许多诗句中常有“孤”“独”“悲”“愁”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诗眼,如2004年广东卷考查的杜甫《江汉》中“永夜月同孤”的“孤”字,流露了作者苦无知音、孤独烦闷的情怀,2008年湖南卷考查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字统摄了全诗情感。
(5)卒章显志——在全诗结尾作者揭示出自己要表达的心志或情怀的写法叫卒章显志。律诗一般是后两联抒情言志,宋词一般是下阕抒情言志。因此许多分析思想情感试题都围绕律诗尾联设问,把握全词主旨的捷径就是深入探究诗的末联(句)含义。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要求分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尾联的思想情感,例4的答案是:“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表达了作者忧虑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奸邪为非作歹的忧国忧君情怀,“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抒发了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贤者不得任用的报国元门的沉痛心情。
其次,储备熟记答题所需的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解答分析古诗情感试题常用术语有:“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傲不群、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最后,按照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思路规范答题。
分析意象试题答案可按照“借(用)意象+的+意象的特征,表达(抒发)了+概括情感的短句”格式表述。如例1答案是:作者借小孤山砥柱中流。形象表达了身为末世孤臣。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分析意境试题按照“概括特征-描述画面-点出情感”三步答题,分析炼字试题按照“指出炼字-分析含义-点明情感”三步答题。如例3题干中已具体指出诗句中炼字,所以省略第一步“指出炼字”,答案是:“穿”字写诗人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踽踽独行之状(分析含义),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的情绪(点出情感)。“数”字写诗人独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着流萤(分析含义),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点出情感)。
分析全诗情感试题要分句(联)逐层分析,答案要按“总括语-分析语”的总分格式表述。如例5答案是:表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总括语)。一、二两句写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凄冷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家门。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分析语)。
此外,分析古诗情感时要特别注意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多非常复杂的情感。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咏秋的古诤。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行秋
[南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两诗均借秋天景色抒情,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秋词》描绘了鹤排长空的壮景。画面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1分);抒发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豪迈精神(或答为“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旷达洒脱的性格”,1分)。
《行秋》描绘了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叶轻扬,秋水如镜的景象,画面安谧恬静(1分);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