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式结构解读玛蒂尔德的丰富性格内涵

2009-04-26 05:29李宏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爱慕玛蒂尔陶醉

李宏霞

文学巨匠莫泊桑的短篇代表作品《项链》,按照一般的传统理解,认为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只是一个虚荣的追求享乐并因此而受到嘲笑和讽刺的人物形象。但是。通过对小说的仔细研读,我发现在作者的描写中,玛蒂尔德其实并不是一个只具有强烈虚荣心的性格单一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有着丰富性格内涵的人物形象,在一个具有等式结构特点的情节发展过程中而变化而丰富。

众所周知,“项链”这件物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线索的作用,把小说自然的划分成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别项链。作者在借项链前借助心理描写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了这个时候玛蒂尔德的性格:“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厅,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碟盘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七个“梦想”)这七个“梦想”从衣着食物、居住环境等日常生活方面细致着笔,描写了她对奢华生活的向往、爱慕虚荣的性格。玛蒂尔德所有梦想的终极目的就是“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玛蒂尔德的实际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她没有漂亮的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梦想绚丽温馨,现实却惨白冰冷。在这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鲜明表现了玛蒂尔德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这种巨大反差之下,她“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哭泣”。终于有一天,玛蒂尔德的梦想成真了。在教育部夜会上,作者不吝笔墨地描绘了她的成功:“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四个“陶醉”)四个“陶醉”写出玛蒂尔德在“幸福顶点”时那种自负、自豪、自乐、自得的思想意识,透彻的剖析了她虚荣、浅薄和庸俗的心理状态,顺乎情理地揭示了法国社会普遍地追求享乐、虚荣浮华的人情事态。这四个“陶醉”既是玛蒂尔德命运的最高点,也是她命运的转折点。她得意忘形了。忘乎所以了。她乐极生悲了——她丢了从佛来思节夫人那里借来的项链。一夜风流,项链变成沉重的人生枷锁。路瓦栽夫妇二人在竭尽全力东寻西找后毅然决定赔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玛蒂尔德“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延缓清偿的日期。”“第十年年底”,三万六千法郎的“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她“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十年“艰难”)玛蒂尔德以前的七个“梦想”、四个“陶醉”在付出十年“艰难”之后并没有烟消云散踪影全无,而是还剩下些斑驳陆离的影子:“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一个“回想”)。至此,小说的情节上出现了一个等式结构:七个“梦想”+四个“陶醉”一十年“艰难”=一个“回想”。

人们不禁要问,是玛蒂尔德性格中的什么因素导致她有这样一个触目惊心、令人心酸的人生等式呢?通过思考,自然得出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过于强烈的虚荣心。其实,人都有虚荣心,玛蒂尔德“不满于现状而寻求改变”的想法并没有错。但是,她的虚荣心太过于强烈了。她追求豪华舒适的生活享受,想靠美貌靠那教育部的夜会去获取。并丢了项链后没有在对佛来思节夫人直言相告后再设法赔偿。“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使已经付出了十年艰难,作者又安排了“项链是假的”这一出入意料的结局来讽刺了玛蒂尔德的过度爱慕虚荣,来达到让患有严重虚荣病症的人们有所感悟,吸取点儿教训的目的。所以。过度爱慕虚荣当然是这一人物形象性格内涵的第一个层面。

同时,我们在感悟、深味过度爱慕虚荣危害之余,又能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嘲讽的只是玛蒂尔德的过度爱慕虚荣,而不是她的整个人。莫泊桑小说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往往随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作者的描写中。玛蒂尔德并不是彻头彻尾可恶、可恨、可笑的,我们可以看到她身上有很多可爱可贵甚至可敬的品质。这主要表现在丢了项链之后,“她面对着这不幸的灾祸,……整天在惊恐的状态里”。这时,我们可以帮玛蒂尔德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她可以赖着不还。可以悄悄地搬走让佛来思节夫人找不到她,还可以买一挂假项链还上;如果想还一挂真的,也大可不必付出十年艰难,她可以堕落变坏去做妓女来赚钱还债等等。但是,玛蒂尔德却从没有过任何不良的念头。相反,“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她刷洗杯盘碗碟。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用肥皂洗衬衣,洗抹布,晾在绳子上。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再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延缓清偿的日期。”“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玛蒂尔德的过度爱慕虚荣。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一人物形象性格内涵由第一个层面丰富到第二个层面:勇敢、坚毅、本分、诚实、质朴、负责任、节俭和吃苦耐劳。

正是因为玛蒂尔德有着这样两个层面的丰富性格内涵。所以。作者才会有这样一句跳出情节之外的人生感慨:“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我认为,“败坏”正是指玛蒂尔德因为性格内涵的第一个层面过度爱慕虚荣而付出的十年艰难,而“成全”也正是指玛蒂尔德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一人物形象性格内涵由第一个层面丰富到第二个层面,拥有了她在丢项链之前没有的可贵品质。以及由于这些可贵品质而带来的踏实的生活态度。在这过程中,虽有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起来,玛蒂尔德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她自己。我想,这或许也正是作者先说“可以败坏你”。再说“也可以成全你”的原因吧。与其把一个“回想”理解为玛蒂尔德在付出十年艰难之后不思悔改。仍旧有着强烈的虚荣心,还不如理解为人多多少少都需要一点精神慰藉,这,毕竟是人之常情。

猜你喜欢
爱慕玛蒂尔陶醉
吹牛不交税,作文共陶醉
爱慕虚荣的猫
你美丽,我陶醉
云,令我陶醉
爱慕虚荣的小海龟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周崇臣:不陶醉 不懈怠
爱慕儿童6周岁生日PARTY快乐呈现
努力才能被爱慕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