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药学服务新模式初探

2009-04-23 10:04苏锦云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不合理药师药学

苏锦云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我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实践,述评我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体会。我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医护人员观念上的障碍和监测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2.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b)-115-02

临床药师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但在我国传统的医院医疗模式中却没有临床药师这一角色,随着公众就医需求的变化,为适应医疗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及时转变药师工作的职能。我院顺应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对药师的服务工作进行了若干探索与实践,现报道如下:

1 旧模式的弊端

在旧的工作模式下,药师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医生开方,药师照单发药,药师只是医嘱的执行者,充当“售货员”的角色,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来回找药上。药师从不进入临床工作,对临床知识知之甚少,医学基础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是空白,不能及时反馈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缺乏对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评价,不能真正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2 新模式的优势

2.1 药师审修处方,避免不合理处方

药师作为药品的直接提供者,应对不合理处方实行有效监督。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新模式后,所有处方都必须经过药师的审核,对于不合理的问题处方,药师与临床医师沟通,进行修改并提出处理意见。联合用药不合理主要有[1]:①配伍禁忌,如维生素C与维生素K1注射液配伍;②给药途径不当,如加替沙星静脉推注给药;③超剂量给药,如盐酸克林霉素日剂量不超过2.4 g,个别医师参照药品宣传资料,日用量超过日剂量1倍;④选择溶媒不当,如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由于5%葡萄糖注射液pH值偏酸性,可降低药物的稳定性;⑤重复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感冒清同用;⑥同类药物不合理联用,如庆大霉素和奈替米星合用;⑦不同类药物不合理联用,如维生素E与钙片、金双歧与头孢拉定胶囊合用;⑧择药不当,如18岁以下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0岁以下患者使用甲氧氯普胺。

2.2 参与医生查房,制定用药方案

药师参与临床科室的查房、会诊、阅读患者的用药史,进行专科用药的调查分析,并做好相应药品的准备,协助临床医师拟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对症状不明确者,应给短程的剂量,尤其是对输液天数的控制,待患者用药后次日,根据病情发展来评估用药的有效性,再考虑是否修改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长期以来,临床药物治疗都是依靠医师的经验选药,容易造成选药不适当和缺乏用药合理性等问题,在目前临床医师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由药师提供会诊和咨询,帮助临床医师解决药物选择和治疗中的有关问题是最为现实、有效、经济的办法。随着临床治疗药品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冲击,新药、新制剂及一药多种商品名的现象不断涌现,使医师无法及时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正确用法,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处方。药师深入临床可督促护士严格规范给药间隔,针对不同药物特性、不同的患者病情,控制好一定时间内的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按40~60滴/min标准适当调整,以避免给药过快而发生不良反应,如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入以0.3~0.4 g不少于1 h,以免发生抑制GABA受体的情况而产生中枢反应。

2.3 避免差错,减少医疗纠纷

有些医疗纠纷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由开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新模式下药师的参与,极大地减少了配伍禁忌的发生率,如审方中发现有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配伍等现象;由2名药师负责同时审核处方和调配药品,能及时发现错误处方,增加了一道纠错环节,可有效减少差错事件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2.4 开展用药咨询,收集不良反应信息

在门诊药房设立咨询窗口、电话,指导患者正确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提供药物应用指导、监督、宣传等药学服务[2],消除患者顾虑,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与经济。药物不良反应随着日益增加的药物新品种问世而不断增多,掌握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对于安全、合理地用药极为重要。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的获取主要来源于患者向医护人员反映的感觉不适、异常症状,或接受药物咨询、要求退换药品等过程中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3 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编制限制

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药剂人员人数没有变化,但药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且报酬并没有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人员的积极性;高年资或高学历药师短缺,导致在药学服务质量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审核处方的能力偏弱,收集相关药学情报不及时、不全面。

3.2 观念上的障碍

医师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这种观念上的障碍使药师开展工作不融洽,得不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不合理的用药问题,引起一些医师的反感和抵触,护士也会因为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而感到不适应。随着磨合期的结束,医护人员观念的改变,开展药学服务新模式不是重复医师、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

3.3 监测仪器设备少

由于有些仪器设备的投入不足,使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动力学等研究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病原菌和耐药性的监测、血药浓度监测,无法向临床提供需要的实验数据或资料,无法实现个体化给药。只能开展药物处方分析、个体用药的费用-效果分析、某类药物利用现状与趋势分析。

4 讨论

药师的职责不仅是给患者发药,更主要的是让患者懂得如何用药[3]。新模式遵循了医院药学的发展规律,顺应了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的人性化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向,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沈霞.临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4):297.

[2]邓晓莉,陈坤全,杨翠琳.加强药学监护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2008,20(4):126-128.

[3]毛万岳,马存萍,王建军.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51.

(收稿日期:2008-11-17)

猜你喜欢
不合理药师药学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