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早期梅毒的临床分析

2009-04-23 10:04朱肖娟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

朱肖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5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31∶1;Ⅰ、Ⅱ期梅毒分别占25.6%和74.4%;职业以待业人员、服务业人员和司机居多,分别占本组病例的23.2%、16.8%、16.0%;年龄以21~45岁为最多,占79.2%;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被误诊。结论:对于早期梅毒应提高对早期梅毒临床皮肤损害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率,一旦诊断明确,推荐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

[关键词] 早期梅毒;苄星青霉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5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44-02

Clinical analysis of 125 cases of early syphilis

ZHU Xiaojuan

(Prevention St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Gaozhou City, Gaozhou52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early syphilis 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philis. Methods: Data of 125 cases of early syphilis was reviewed. Result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31∶1; syphilis of stageⅠ,Ⅱaccounted for 25.6% and 74.4%; job-waiting people, people at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drivers accounted for 23.2%,16.8%,16%.most of patients aged 21 to 45 years (79.2%); syphilis had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easy to be misdiagnosized. Conclusion: The skin damage of early syphilis should be concerned, reduce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nce diagnosed, the benzathine penicillin is recommended.

[Key words] Early syphilis; Benzathine penicillin; Clinical analysis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将本科2003年1月~2007年3月门诊诊治的资料完整的125例早期梅毒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3月,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共收治125例梅毒患者,其中,男71例,女54例,男女比例为1.31∶1;年龄16~71岁,平均36岁。年龄16~20岁5例,21~45岁99例,46~60岁15例,>60岁6例。已婚86例,未婚39例。患者从事的职业:待业人员29例,服务员21例,司机20例,个体户17例,民工11例,学生11例,工人9例,退休人员7例。患者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49例,高中36例,大专以上20例。传染途径:婚外性接触76例,配偶传染者25例,其他24例。病程最短15 d,最长11个月。

1.2诊断标准

1.2.1 Ⅰ期梅毒①病史:有感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3周。②临床表现:a.硬下疳直径1~2 cm,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出皮面,表面轻度糜烂或浅溃疡,少许分泌物,呈肉红色或暗红色,不痛不痒,触诊时有软骨样硬度。一般单发也可多发。多见于外生殖器,也可见于肛门、宫颈、口唇、乳房、手指等部位。b.腹股沟淋巴结或患部近侧淋巴结可肿大,常为数个,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感。c.可自行消退。③实验室检查:a.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组织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b.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可为阴性,4周后复查可为阳性。以上两项试验有一项阳性即可。

1.2.2 Ⅱ期梅毒①病史:有感染史,可有Ⅰ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②临床表现:a.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丘疹、鳞屑性皮疹、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疹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等,不痛不痒,头部可出现虫蚀样脱发。Ⅱ期复发梅毒皮损局限,数目较少,尚可见环形皮疹。b.口腔可发生黏膜斑。c.全身可出现轻微不适及浅表淋巴结肿大。③实验室检查:a.暗视野显微镜检查:Ⅱ期皮疹尤其是扁平湿疣、湿丘疹及黏膜斑的渗出液内可查见梅毒螺旋体。b.梅毒血清学试验为强阳性。

1.3临床表现①Ⅰ期梅毒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均表现为硬下疳,男性硬下疳大多位于冠状沟和包皮内板,其次在龟头及阴茎,女性多位于大小阴唇。典型硬下疳21例,单发、质硬无压痛,直径0.7~1.5 cm大小不等溃疡,其余11例为多发性溃疡,无明显硬结且表面污秽。②Ⅱ期梅毒93例,男52例,女41例。有前驱症状6例,其中无硬下疳病史28例。本期皮损表现复杂多样,扁平湿疣36例,主要分布在肛周、外阴。损害为1 cm×1 cm紫红色或灰白色斑丘疹,表面湿润。蔷薇疹33例,掌跖铜红色鳞屑斑29例,脓丘疹样毛囊炎3例,银屑病样斑丘疹2例。损害形似痤疮但不在常见发疹部位且无黑头粉刺,周围炎症浸润明显。头部浸润红斑伴脱发2例,骨痛1例,同时有2种以上皮损者占1/3,皮疹无自觉症状。③早期潜伏梅毒6例,占4.7%,患者无症状和体征,依据病史和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

1.4检查与治疗

①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RPR试验阳性,滴度为1∶8~1∶128,且TPPA试验均阳性。治疗结束复查1次,当年每季度跟踪复查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②治疗:全部患者均选用苄星青霉素(国产或进口)240万U双臀肌肉注射(肌注),每周1次,连续3周。

2结果

本组125例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梅毒的诊断标准,其中,88例应用国产、37例应用进口苄星青霉素。在治疗过程中,有8例在第一次肌注后出现出现吉海反应(6.3%),该8例中有7例应用进口苄星青霉素,最早1例发生在注射后2 h,一般在4 h后出现畏寒、发热、周身不适,在2 d内消失。有2例血清复发者出现骨痛,加用水剂青霉素静滴。125例患者经驱梅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达100%,临床治愈[1]。血清转阴情况:32例Ⅰ期梅毒RPR试验3个月转阴24例,占75%,6个月内转阴占100%。Ⅱ期及早期潜伏梅毒RPR试验半年内转阴71例,占76.3%,1年内转阴89例,占95.6%。4例复发,给予复治后1年内转阴。

3讨论

对临床资料分析可知:①125例早期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31∶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但在男女患者构成比中,女性有所增加,这在国内已有报道[2],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是嫖娼活动屡禁不止,许多女性经由配偶传染而发病;另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使一些女性的性道德观念发生改变而导致了婚外性行为,同时又缺乏适当的自我保护意识。②职业分布特点与以往报道类似,仍以待业人员、服务行业、司机或个体户居多。③从年龄分布特点看,发病年龄高峰在21~45岁,占95.7%。④从受教育程度看,以初、高中为主,共85例,占68%。因此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员素质及受教育程度也是控制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⑤传染源以婚外异性性伴传染为主,这必须引起整个社会舆论导向的高度重视和每个公民自觉意识的觉醒,这也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所在[3]。

早期梅毒中,以Ⅱ期梅毒为多,125例中有93例,占74.4%,可能因为Ⅰ期硬下疳期患病部位的隐蔽性,无自觉症状及没有及时得到正规彻底的治疗;有的患者自己认为是一般炎症,自己买些抗感染的药口服治疗,没有进行正确诊断及选择正确、正规的有效治疗方案。这样往往使Ⅰ期梅毒易转为Ⅱ期梅毒。Ⅱ期梅毒的临床皮损多样性,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常表现为斑疹、丘疹、结节等损害,以斑疹损害为多,四肢及掌跖红斑为最多,掌跖红斑为29例,为暗红色,覆有黏着性鳞屑,散在对称性分布,易误诊为手足癣,往往给予抗真菌治疗无效,才到医院诊治。有的表现为四肢及躯干皮肤散在分布的暗红斑,对称性无瘙痒症状,患者常误认为是过敏,自行口服息斯敏抗过敏治疗。有的肛周皮肤出现丘疹及结节样皮疹,患者到痔瘘科就诊,误诊为尖锐湿疣。有的头部散在性脱发,在当地医院误诊为是斑秃给予治疗。有的躯干及四肢皮肤有丘疹及鳞屑损害,误认为是银屑病的损害。躯干玫瑰糠疹样皮疹,被误诊为玫瑰糠疹。这些都说明了临床表现的多种多样皮疹损害,增加了诊断的难度,要求皮肤性病科医生对梅毒要有高度警惕性,对疑似患者及时早期作血清学检查,使之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的苄星青霉素方案,除4例认定复发予以复治外,其余121例皮疹消退和血清学阴转均较理想,随访稳定,无复发,说明长效青霉素制剂对梅毒螺旋体的疗效仍是十分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叶干运.性传播疾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全国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2000~2004年全国38个城市监测点梅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29(3):152-156.

[3]陈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9,186.

(收稿日期:2008-09-22)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3例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80例临床分析研究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自发性结肠穿孔20例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