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炭疽病是柿树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在柿树栽培区均有发生。此种病害由一种半知菌引起,主要为害新梢和果实,很少为害叶片。为害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果实早期脱落,储藏期引起柿果腐烂。
1. 田间症状
①嫩梢受害。最初在嫩梢毛茸基部或皮孔处产生针尖大的黑色圆形小斑点,随着枝条生长,病斑随之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或梭形短条斑,中部稍凹陷,并现褐色纵裂,其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黑色病斑上涌出粉红色黏状物,即孢子团。病斑下的木质部腐朽,因而病斑以上的新梢极易折断或枯死。
②果实染病。初期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外围呈黄褐色,直径5~25毫米。后期病斑凹陷,中央表皮呈灰色至黑色的密生小粒点状破裂。遇雨或高湿时,溢出粉红色黏状物(分生孢子团)。病斑常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硬块。1个病果上一般有1~2个病斑,多者达数十个,有时互相连接。病果在成熟前提前软化脱落。
③叶片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叶柄和叶脉上,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呈长条状或不规则形。叶肉上偶然发生,病斑呈不规则形,黑褐色。
2.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和长圆盘孢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条的病斑、冬芽及叶痕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在遗留地面的病果上越冬,但这种情况比较少。翌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和昆虫向远处传播,借雨露向下传播入侵。病菌侵入后,一般经6~10天的潜育期,高温多湿天气3天就表现出症状。随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湿利于孢子萌发,雨后、多露或枝叶过密湿度大处发病重。此病发生的轻重与雨水有密切关系,南方梅雨季节为发病盛期,北方秋季霖雨期间发病严重。果园管理粗放,肥料不足,树势衰弱的也容易发病。田间一般在5月萌生的嫩梢上开始发病,秋梢继续受害。果实发病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到果实采收陆续发生,采果后的储运和销售期间也可继续发病,发病严重时7月中下旬就开始落果,直至采收期落果不断。发病季节如遇多雨高温天气,病害发生趋重。
3. 防治方法
柿树病害的防治也应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防主要是从管理等方面抓起,一般较少采用化学农药。
①消灭或减少病原菌。入冬前认真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彻底清除菌源,以减轻翌年病害的发生。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蒂集中烧毁;开花后剪除新发的嫩梢,已有黑色病斑的嫩梢务必要剪除,带出园外烧毁;6月开始发现病果随手摘除,削下病斑晒干后烧毁,以减少病菌传染来源。
②增强柿树的抗病能力。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用无病苗木,引进苗木时一定要认真检查,发现病苗应及时淘汰,并于定植前用1∶4∶80波尔多液浸泡苗木10分钟,或用20%石灰乳浸10分钟。三是平衡施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多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免枝条徒长,组织不充实,抗病力降低。
③加强管理,不给病菌孢子萌发创造条件。炭疽病孢子的萌发需要较大的湿度,虽雨、露难以控制,但通过一些农业措施可以降低湿度。一是完善柿园水系,确保排灌畅通。遇旱适时灌水,雨后及时排涝,保证雨止田干,及时降湿。二是改善通风透光,防止园内郁闭。栽植密度不宜过大,密植园要做到“密植稀枝”。通过夏季修剪,剪除密挤枝、瘦弱枝、病虫枝,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④药剂防治。如果能认真做好以上几点,一般能控制该病的发生。如病情仍然很严重,则需利用杀菌剂或保护剂防治。喷药的对象是嫩梢、果面和枝干上的病斑,喷时务须细心周到。芽萌动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开花以后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退菌特1000倍液(加0.3%~0.5%的尿素以避免药害),或柿病克800倍水溶液,或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自5月底至8月,每20天喷药1次,防治效果显著。可选用的杀菌剂还有:42%克菌净3000倍液,25%富泉8000倍液,70%三秦甲托1000倍液,4%春雷霉素800倍液。鉴于当前假冒伪劣药品很多,喷药前最好做一下药剂试验。方法是用药剂给染病嫩梢的病斑涂抹,然后将嫩梢放入塑料袋内保湿,2天后观察病斑,如果病斑与抹药前一样,说明此药有效;如果病斑上产生肉色孢子团或长出白色菌丝,说明此药无效。
作者简介:王仁梓,教授,主要从事柿及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工作。联系地址:陕西省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院校区,邮编:7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