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吉信小学
群山环抱之中,一湾碧水悠悠流淌。小河之畔,一座小山玲珑俊秀。山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在绿树的映衬下,几幢巍巍大楼越发威武挺拔。林间树下,孩子们在看书、学习、追逐、嬉戏……这就是坐落在湘西大山深处的百年老校--凤凰县吉信小学。学校占地25000余平方米,拥有学生1500余名,教师60余位。其前身为三潭书院,自建校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先后培养了数以万计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继美,中央民族学院教授龙友鸣,湖南音乐协会会员、音乐家易扬,旅美博士蔡兴敏以及8位县长都曾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
学校的辉煌历史足以让吉信小学的全体师生引以为荣!然而今天,由于地域的限制,大山阻隔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前沿的信息、先进的理念不能及时往这里传递。闭门造车永远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非学历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让他们燃起了新的希望。网络学习不受地域、交通、经费、空间、时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聆听专家的讲授,不花多少钱就可以学习最系统、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不要四处寻求就可以解答心中的疑问及教育的难题。新颖、实际的培训方式深深触动了他们自我研修的欲望。他们紧抓机遇,借此平台,发愤学习,发展自己。
1.组建专门班子指导学习
2007年3月份,学校成立了校级远程培训指导中心、远程培训领导小组、远程培训学科辅导小组、远程培训计算机业务辅导小组等专门机构。培训指导中心专设办公室,除节假日外,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值班,一是维持网络的畅通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二是相机辅导有困难的学员。计算机辅导小组共有8名辅导员,每名辅导员负责对口辅导6-7名学员。辅导的内容含计算机操作、业务学习、作业的作答和提交、期终考试的答卷操作等。通过这样的辅导,即使电脑基础比较差的学员也能够正常上机学习。
2.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学校将周一、周三、周五的中午和晚上作为学员自主上网学习的时间,将周二、周四的晚上安排为集中辅导的时间。让每个学员充分自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每周周二和周四的白天进行一次机房检修,以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定期组织教师交流
每周星期日晚上,指导中心利用班级沙龙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要求学员、辅导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验、学习感受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会上,有谈远程学习中思想观念更新和教学理念转变的;有谈远程学习对课堂教学帮助和影响的;也有谈对远训中心管理工作建议的。通过交流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学用结合反思实践
学校以“自学——反思——实践”为基本模式,将教学、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要求人人有学习笔记,人人有反思,人人有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心得体会。用以研兴培,以培兴研的培训模式让学员学以致用,改进教学,提升能力和水平。结合远程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广泛开展“专题讲座, 集体备课,案例研讨,教学诊断,课堂观摩”等活动。用这样的方式促使学员去钻去学。随着学员的学习量不断加大,学习效果日渐明显,教研活动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活动效果也在不断凸显。2007年该校在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及州级课题"诗词进校园"的研究工作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中许多宝贵的理论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5.过程管理与业务考核相结合
学校要求每一位学员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领导小组负责跟踪学员的学习进度和计划的完成情况。采用填写学习进度摸底表,随机抽查学习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量化得分作为学员的业务考核项目得分之一。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员和辅导员进行奖励。2008年年底,他们根据学员的学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辅导教师的意见,评出了10名学员为“非学历远程培训优秀学员”;评出了3名辅导员为“优秀辅导教师”。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以达保空间、保时间、保效果的培训目的。
截止到2008年10月,该校学员基本上都能不定时地上网学习,98%的学员完成了半期全部科目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学员的学时记录在5000分钟以上,部分学员在线时间超过10000分钟。学员百分之百完成并上传了作业,从县指导中心辅导教师评语中得知该校学员上传的答案均为学员独立思考后完成的。而且学员的作业上传后还在消息栏或交流平台上主动发表感想,与辅导教师交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上的师生互动。学校也因此被评为2008年度非学历远程培训县“先进单位”,2008年度州“十佳教科室”。同时,我校课题组的课题汇报课荣获了省二等奖,教师多篇论文获得省、州级一等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阳光下,群山环抱中的那湾碧水依旧流淌着;河畔,那所百年老校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陶佑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