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宾
利用中药渣栽培平菇,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平菇栽培原料价格高、货源紧张、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而且解决了中药渣废料的排放及其二次污染等问题。该项技术使平菇生物学效率平均达到97%,最高达到126%,开发了平菇栽培新材料资源,延长了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链,符合新形势下环保经济、循环经济的要求。
1. 中药渣处理
中药渣,多为中成药生产企业生产保健品、口服液及常规性药品或辅助性治疗药品后剩余的废渣,不含有毒或刺激性成分,要求颗粒相对较大,容易晒干。将中药渣摊放于硬化地面,捡出其中的非植物性硬质(如牡蛎壳、骨类等)药物原料,任凭风吹日晒(淋雨也不要紧),晒至含水量在40%左右时即可进入拌料生产;临时不用的,可晒至含水量15%以下,然后装包、储存备用,期间注意防雨、防潮、防霉。
2. 基本配方
配方一:中药渣150千克,棉籽壳90千克,麦麸10千克,石灰粉6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配方二:中药渣130千克,玉米芯100千克,麦麸20千克,石灰粉8千克,石膏粉6千克,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配方三:中药渣120千克,木屑100千克,麦麸30千克,石灰粉7千克,石膏粉6千克,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3. 菌种制作
春秋季节选用农科12或8359菌株,冬季低温季节选用特抗1号、2006等菌株,夏季宜选高温1号、火平19等菌株。将菌种脱毒处理后,进行常规转扩:一级种使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改良培养基,二级种使用谷粒基质或棉籽壳基质均可,三级种使用棉籽壳基质(含水率不得高于60%)。
4. 菌袋制作
根据原料含水量按配方加水拌匀,使基料含水量达到60%左右,装入宽22厘米、长3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将袋两头的口扎紧后,用0.15MPa高压蒸汽灭菌2小时,降压后移入冷却室,袋温降至30℃以下时按常规接种。
5. 发菌培养
发菌棚(室)用百病去无踪进行消毒杀菌后,撒上石灰粉,然后将菌袋移入。发菌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是避光,尤其不能有强光直射;二是温度,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夏季发菌时应调控在32℃以下;三是消毒、杀菌、防虫,每3~7天喷洒1次百病去无踪溶液,气温15℃以上时应喷洒菊酯类药物驱杀虫害;四是适当通风,保持70%左右的相对空气湿度,一般20天左右即可完成初步发菌。
6. 后熟培养
完成初步发菌后,如菌丝后熟度不足,则易造成出菇量少、后期病害较重,因此应通过加强遮光、降低温度等措施延长菌丝的后熟时间,一般以15天左右为宜。
7. 出菇管理
经后熟培养,菌袋两端出现原基时即可松开扎口,根据菌株特性调控适宜的温度,通过地面浇水、空间喷雾使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80%以上,还应设法使菇棚有较好的通风,但不可有强风进入。1周左右子实体即可达到七八成熟,高温季节5天左右即可成熟,应及时采收。
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达到100%或以上时,应将这批菌袋移出棚外(另作他用),再管理第二批菌袋;如生物学效率低于70%,则应继续管理,收获第二潮菇。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