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验对我国花卉行业出口的启示

2009-04-23 08:12朱仁元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国际经验

朱仁元 魏 钰

摘要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哥伦比亚和发达国家荷兰分别利用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促进各自花卉产业出口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的对策,以期使我国的花卉产业能结合国情、汲取经验、长足发展,并借此提高农民就业率,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三农”政策的实行。

关键词花卉产业;花卉出口;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72-03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花卉出口产业总体上还是个很小的产业,对花卉出口国际市场影响较弱。要改变这种局面,借鉴吸取国外花卉出口大国的成功经验很有必要。

1发展中国家哥伦比亚鲜切花出口的成功经验

哥伦比亚从1965年花卉首次出口美国开始,其鲜花种植业经历了35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2大鲜切花出口国。目前该国花卉从业人员达8万人,花卉成为仅次于石油、煤炭、咖啡的第4大支柱产业。

1.1充分挖掘鲜切花生产的比较优势

1.1.1独特的气候条件。哥伦比亚的出口花卉种植面积有4 200hm2,其中大约92%在首都波哥大,其余8%分布在考瓦河和麦德林地区。波哥大是高山平原区,地处北纬4°35′56″,西经74°4′51″,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土壤肥沃,雨量适中,为多种花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1]。另外,进行鲜切花生产,只需简单的塑料大棚,不需要温度、湿度的调节、控制设备。独特的气候条件,保证了哥伦比亚大部分切花品种可进行周年生产;适度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保证了切花生产的优良品质;设施投资少,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高度集中在首都周边,缩短了从种植基地到空运港口的距离,有利于保鲜和降低运输成本。

1.1.2劳动力资源充足、价格低廉。作为发展中国家,哥伦比亚能够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劳动力也相对便宜。在花卉生产的一线员工中,70%为农村妇女,通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从事花卉生产;但花卉生产中的技术人员素质很高。为获得稳定的技术队伍,花卉生产商着手为员工安排一系列的福利待遇,工人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养老金、职业风险保障及退休待遇。

1.1.3瞄准美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哥伦比亚花卉产业发展初期,目标市场明确定位在美国,利用委托加工的形式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逐渐扩大其市场份额。哥伦比亚花卉空运到美国本土仅需3~4h,运输成本低,并且政府对花卉出口采取运费补贴。同时,他们的花卉出口,能够享受美国免税的优惠政策。出口成本低,大大刺激了哥伦比亚花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巩固美国市场的基础上,哥伦比亚开始拓展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

1.2依据国情制订适合于自身花卉产业发展的战略

1.2.1 以鲜切花出口创汇作为花卉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由于哥伦比亚自身经济发展所限,在花卉方面的消费能力不强,在花卉产业发展之初,政府就将出口创汇作为花卉经营的主要目标,明确地将鲜切花出口定位为哥伦比亚花卉产业发展方向。经过20~30年的努力,哥伦比亚种植的花卉95%都用于出口,其中80%出口到北美,9%出口到欧盟各国家,另外6%销往其他国家[2]。

1.2.2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配合科学管理,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保证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即使本国劳动力成本很低,哥伦比亚的花卉产业依然非常注重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20世纪90年代末,哥伦比亚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农场有100多个,而出口的主要花卉品种有10多个,为了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每个农场只生产2~3种花卉。因此,花卉生产集约经营程度高,分工严密,花卉种植、管理、采集、分类、加工处理、保鲜冷藏和装箱储运都有明确分工,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程和制度。哥伦比亚的花卉生产已经从发展初期初级的、粗放的自然式种植方式过渡到高级的集约化、专业化、工厂化、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哥伦比亚花卉生产企业注重科学管理,虽然设备简单,但管理细致,科学技术水准较高。在施肥、灌溉、农药使用等方面采取严格的定量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产品质量的均衡,保证了哥伦比亚鲜花出口的国际市场。

2发达国家荷兰花卉出口的成功经验

荷兰号称世界花卉王国,花卉产品80%用于出口,为世界第一大花卉出口国,花卉业成为荷兰农业的支柱产业。然而,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荷兰并不具备花卉生产的比较优势。荷兰是一个只有4.1万平方千米国土、1 500万人口的小国,地少人多。地处莱茵河下游、地势低平。但是,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克服耕地短缺而贫瘠的缺点,一方面用不适于农耕的土地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另一方面用适于农耕的土地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发展高度专门化、集约化的出口创汇型花卉产业,大量出口经济价值高的园艺产品[3]。荷兰花卉产业通过资金与技术投入,改变生产要素的短缺现状,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2.1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设施栽培并不断推出优良及丰富多彩的花卉品种

荷兰花卉种植面积中70%是玻璃温室栽培,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生长环境实行全自动控制,以达到各种花卉最佳生长条件;大量采用石棉为主的基质栽培,水肥采用滴灌和微喷灌相结合方式,严格做到营养液不外流;温室中的CO2含量、光照强度不足时采用补充措施;病虫害控制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切实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荷兰为了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通过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在花卉业上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典范。花卉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产业,荷兰始终能站在该领域的前列,主要归功于荷兰十分重视科研育种工作,加强花卉品种持续改良及品种的多样化。品种改良工作由大学、研究机构、花卉企业共同参与,保证了育种工作与市场的结合。例如荷兰安祖公司(Authura)专业生产火鹤花,从世界各地收集了 700 多种火鹤花野生种质资源,开展新品种的培育,不断从中筛选出优良的鲜切花及盆栽用的火鹤花新品种,保证企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2.2生产高度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进行严格管理

荷兰花卉专业化生产程度极高,大多数种植公司专门生产一种花卉。一是由于种植者专攻一种产品,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二是单一花卉种植有利于机械化,从而节省了劳务费用,降低了成本。与花卉生产相关的供应服务体系也非常专业化,如有专门的种苗生产公司、基质及营养配方生产公司、温室生产公司、灌溉工程公司、植物繁育和种子生产公司等,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生产高度专业化需要高度发达、快捷的市场营销来降低经营风险。由于花卉生产对机械水平要求非常高,近年来,花卉种植者与生产资料供应公司共同研制出一大批花卉的生产管理、收获、分级、包装、保鲜等实用机械,实现花卉生产、产后处理自动化。机械化要求产品的生产必须标准化,荷兰花卉尤其鲜切花制订出各级的分选标准,这样便于分类包装和销售。由于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机械化,加上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3在花卉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

在花卉生产过程中,繁殖材料的品质决定了花卉产品的质量。荷兰鲜切花和观赏植物检验总局(NAKB)通过控制繁殖材料的健康状况、品种的真实度、品种的纯度和外表质量,以及检查企业的经营、组织状况、卫生措施来保证花卉产品的质量。在花卉进出口过程中,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既保证了有害生物被拒于国门之外,又可使出口产品满足他国的检疫要求。

2.4发展完善、高效的后勤支撑体系

一是技术服务体系。在荷兰,花卉的教育研究、推广机构十分完善,形成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体系。花卉业与温室花卉业研究站、荷兰农业研究院和瓦赫宁根农业大学都进行花卉研究,而荷兰从农业职业教育到高等农业大学都传授花卉专业化知识,设置花卉营销课程,还有专门的实践类职业学校提供实践指导,同时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二是市场营销体系。拍卖场、批发、零售及大量出口构成了荷兰花卉市场营销体系,其中,花卉拍卖场驰名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最新科研成果是遥控拍卖和远距离购买,其高效的拍卖营销体系使得花卉产品在拍卖后的24h内运到世界80多个国家。高效营销体系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组织,荷兰花卉业批发理事会(半官方)和荷兰花卉产品批发商协会(VGB)对市场活动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有效地保证了批发商的利益和市场的有序竞争,他们及时提供各种出口交易的信息,协助批发商与拍卖场做好确定价格、拍卖方式、供应条件、附加费和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3加强我国花卉行业出口能力的对策

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中国的花卉行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经济20多年的发展,中国对花卉的强烈内需已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目前,花卉产品是中国农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产品之一,我国应将花卉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宏观角度,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从政策层面、产业结构布局、对外经贸战略方面,考虑如何加强中国花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微观角度,花卉行业和花卉企业,应该研究如何修炼内功、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1确立花卉产业对外经贸战略,积极促进产业与国际接轨

3.1.1遵循出口贸易规律,确立我国花卉产业的对外经贸战略。在国家层面,主管部门应遵循H-O模型,分析花卉产业的特点,摸清我国在花卉产业生产要素方面的相对优势,制订对外经贸战略。H-O模型又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或要素禀赋论,其核心思想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具体而言,中国的土地、水资源稀缺,生物多样性资源相对丰富,气候与土壤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政府在进行中国花卉产业总体定位时,应该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有中国传统技术特点、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例如,国外用作行道树、用于园林景观中的造型乔木;用于庭园美化的盆景;用于室内美化的造型盆栽等。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育种产业,培育优良的园艺品种。中国从南到北,气候与土壤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企业根据各种植物对生产条件的多样性要求,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花卉拳头产品,实现差异化。除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也可以因势利导,改变某些方面的资源劣势。资源禀赋的改善,有利于确立新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竞争力[4]。例如,通过加大对花卉产业的资本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提高花卉产业化水平。通过土地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土地资源有可能从稀缺变为丰裕。

3.1.2促进产业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行国际认证体系以消除绿色贸易壁垒。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有效的花卉产业环境管理制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外资发展环保型花卉产业,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政府应积极参与花卉产业国际标准互认并与各国签订互认协议,以取得我国花卉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为消除绿色贸易壁垒服务;花卉行业协会及时收集花卉产品重点进出口国的贸易壁垒信息,组织花卉企业积极应对影响日益严重的绿色壁垒;花卉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认证,以取得企业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2合理规划花卉产业的区域布局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摸清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进行花卉产业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从大的区域看,东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劳动密集型花卉产品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低;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居中,东部地区较低。浙江、江苏是传统苗木大省,可以作为华东地区苗木主产区;广东、福建主产热带、亚热带苗木,是华南地区观赏苗木主产区;山东、河南、湖南是华中地区苗木主产区;北京、河北、辽宁是华北与东北地区苗木主产区;四川是西南地区观赏苗木主产区;陕西是西北地区的观赏苗木主产区;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四川是盆景的主产区;河南、湖南、浙江、四川是造型苗木的主产区;云南作为中国的鲜切花生产中心;福建、海南、广东是我国切叶和观叶植物主要生产中心;高档盆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周边;内蒙古、甘肃、陕西、新疆、东北三省适合生产花卉种子、种球;广州、上海、大连、杭州、北京等地适合作为种苗中心;云南、广东是中国的干花保鲜花主产区。

3.3培育我国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科研工作及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花卉产品科技含量。科技是降低花卉产品成本和提高花卉产品质量的关键之一,同时政府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既鼓励国内科研机构积极创新,又进行国外新技术、新优品种的引进,以免除国内育种者的后顾之忧;其次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核心品牌[5]。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花卉育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花卉育种领域,应避免跟在国外企业后面跑。近200多年来,欧美从我国陆续引种了大量的花卉,但多以大花种类为主,筛选标准是花朵大、艳、奇,把我国大花种类,如月季、杜鹃、牡丹、芍药、玉兰、菊花、珙桐、山茶花等几乎都拿走了。而对其他具有中国花卉民族特色的小花香花,如桂花、梅花、蜡梅、瑞香、国兰、米兰、结香等兴趣不大。这为中国小花香花打进国际花卉市场,留下了特殊的机遇[6]。

3.4成立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协调指导作用

根据国外经验,一个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通过培育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建立国际花卉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根据 规范花卉行业标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花卉标准化体系[7];进行花卉行业的生产协调、市场价格引导、争取扶持政策;花卉行业协会应代表花卉生产企业,向政府争取相关的政策扶持。同时,依靠自身专业优势,收集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国外的成功经验,分析国内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在花卉产业发展、调整上进行决策提供咨询。

3.5花卉企业应该修炼内功,积极探索新兴市场

3.5.1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机制,保证花卉产品整体质量。花卉产品的生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生产前由定点环境检测机构对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保证生产地域没有遭受污染;生产过程中,由委托管理机构派检查员检查是否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进行生产,以证明生产行为对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质量是有益的;产后由定点产品监测机构对最终产品进行监测,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强调产中环节的技术投入,而且要求在产前和产后环节追加技术投入,从而有利于推动花卉产业的技术进步。

3.5.2努力实现花卉生产产业化。花卉行业的产业化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在实行花卉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化经营,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通过花卉产业化,提高花卉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加强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花卉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是花卉产业化的基础;经营企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花卉的规模化生产既是保证花卉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最佳条件,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培养龙头企业,是带动周边花农、实现花卉产业规模化生产的一条现实途径。

3.5.3在稳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潜在的新市场。离中国最近的2个人口大国——俄罗斯和印度,近几年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在花卉消费上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由于距离近,我国花卉行业具有运输成本低、鲜切花保鲜效果好、具有更好适生性等优势,而且现在介入,竞争对手少。针对俄罗斯和印度这类新兴市场,花卉企业应该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当地消费市场,包括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当地的气候条件、当地绿化美化的植被类型、花卉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等。因此,在当地寻求良好的合作伙伴,借助当地资源优势,共同开拓市场会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4参考文献

[1] 陆銮眉,黄国成.哥伦比亚鲜切花考察报告[J].福建热作科技,1994 (4):11.

[2] WIJK J VAN.Floriculture in Colombia[J].Bio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Monitor,1994(20):4-5.

[3] 郭翔宇.一些国家的创汇农业发展[J].世界农业,1996(11):3-5.

[4] 瞿永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作用分析[OL].[2006-7-19].http://www.cngr.cn/article/61/388/2006071948424_3.shtml.

[5] 张密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科技参考,2007(5):34-36.

[6] 陈俊愉.世界园林的母亲全球花卉的王国[J].森林与人类,2007(5):6-7.

猜你喜欢
国际经验
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构建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国际经验及启示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问题探析
浅论我国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国际经验及措施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