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项,几乎可以称为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一向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每当语文高考考生担忧最大的是作文怎样考?而走出考场的考生被问得最多的是“作文考什么题目,好学吗?”所以高考作文无不牵动着师生们的心弦。随着新课标全力推行及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加,高考语文的改革日渐推行,那么高考作文又将有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来推测今后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
一、高考作文分值的设置
我国有1400多年的考试史,其中科举考试长达1300年,以八股文来选拔人才,作文比例占了100%。从民国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作文分值大多为百分百,即使杂以考察其它阅读知识,作文分值也在70%以上。但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深受美国托福标准化模式的影响,作文分值下降到40%。而今美国的专家已对托福模式进行大方位的改革,标准答案降到15%左右,但是我们的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却迈得很小很小。
曾记得“2005年神州语文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时,部分专家就提出“高考作文在整个语文成绩中的比例应该提高”,这一观点当即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得到有关人士的热烈响应。再加上05年国家教育部对《考试大纲》作出修改,把分值的比例放开,由各省市自主决定。这就为作文分值的提高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又由于早在2000年上海就头一个吃螃蟹把作文分值提高到70分,所以05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增加到70分,而湖南省的作文虽然名为60分,但是在阅读题中有高达15分的书写300个字左右的赏析短文,所以它的分值实为75分。但05年过后一切又回复常状,只有到了08年江苏的高考作文提升到70分,其余的省市都静然旁观。但其实纵观高考语文卷,我们会发现作文的分值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它的加分却在悄然进行着。比如高考中所谓的对对子,致欢迎词,写自我介绍等题型都可以属于写作范畴。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高考作文分值的提升是大势所趋,但是任重而道远。毕竟60分的作文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线的教师们早已探索出一套套适应高考模式的教法。如果改革过激,分值提高过大,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就会引起课程改革的混乱,而改革过缓又不能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与课改。所以高考作文的分值变化应当是“走小步,不停步”。据说一直走在改革前列的福建省,09年的高考作文会有较大的变革,但具体方案还未正式公布,我们只能试目以待,希望它能给中国的高考作文带来新的活力。
二、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高考作文的命题一向是一线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指挥棒。1977年十年文革后当年的高考作文是以《学雷锋的故事》为题,从而开创了命题作文的先例,1980年出现了材料作文,根据达芬奇《画蛋》故事写读后感,这之后主要是两种命题交错出现。直到1999年话题作文开始登堂入室,并曾经出现了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到了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十八套作文题,话题作文只有四个,命题作文有九个,新材料作文有五个。可以说在07年命题作文独领风骚。命题作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选材、构思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并且在防止宿构、抄袭等方面有着话题作文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又一度得到了人们的重视。2008年的高考命题作文有8道题,新材料作文占了7道题,而话题作文仅3道题,这也意味着话题作文不断走向低谷,而新材料作文正在崛起。但我们不能因此一口否定话题作文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它应该会像旧命题作文和旧材料作文一样等待着新的血液输入,等待着新的发展。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命题作文,它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题目+要求,如08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目,以“他们”为题;一是导语+题目+要求,如08年的江苏卷,“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的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有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其中第二种作文提供的导语对拓展学生的思路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命题作文较新材料作文而言少掉审视材料和拟定标题这一关,难度有所降低,但对于想象联想能力缺乏的学生来说却不甚欢迎。因为相对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它只有干巴巴的几个字贴在卷面上,既没有具体的画面也没有动人的细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角度多色彩地寻求相关的材料颇显茫然,似乎什么都可以入题,又似乎什么都不切题,所以学生对于命题作文是喜忧参半。而新材料作文较之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了新的突破,不再限制文体,它允许自选文体,也不再以是否表达了最佳立意来评判作文。它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焕发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力,所以可以预测新材料作文将成为高考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国外的高考作文又有什么特色呢?我们来关注一下他们2008年的命题。美国西北大学的作文题之一是“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法国理科作文题之一是“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可见外国的作文偏向于问题式作文,并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它完全避免了猜题押题的可能性,并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米之炊的厨师。看来国外的高考作文是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的。
三、高考作文体裁的限制
我们以作文的命题形式来谈谈它的文体要求。1977年的命题作文间接确定了写作体裁,三年后出现的材料作文一般限制只能写议论文。后来的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则是文体不限,但因为诗歌的评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大多数省市要求不能写诗歌。总之,可见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越来越宽泛。这也得益于07年的全国语文考试大纲将“能写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及常见应用文”中的“及常见应用文”改为“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我们知道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新的考纲作这样的规定就说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诗歌、戏剧等文体也得到了认可,但具体实施还要得到各自主命题省市的采用。如08年的高考就有8个省市标注“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是无庸质疑的,不管高考的文体会做怎样的限制,它还是离不开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的挑选。湖南省这几年的高考作文不论是05年的话题作文还是08年的新材料作文就规定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福建省08年高考前夕的省级模拟质检就限制文体,要求只能写记叙文。这一突然转变引起众多师生的惊慌,怯怯地怀疑高考作文只会考记叙文,于是纷纷临阵磨枪,人人写起了记叙文。虽然说高考文体大多不做限制,但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写议论文。
四、高考作文的情感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可是翻阅一下我们历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又有几多是学生参与生活,随感而发,真情流露的。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在情感表达方面已经走入了生命的禁区。它越来越远离真我,成为高考作文的难言之痛。写作的本质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它用文字展现心灵的风景,弘扬自我的个性,是作者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但是我们的高考作文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却真情萎缩,想象缺乏,思想浅薄,只好借助华美的排比句、排比段,再加上引用名句进行铺陈,造成或绚丽多姿或气势磅礴的情景抢人眼球。要不就是请各路名人来做客,一味模仿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几年来,我们的“才子”学生不断涌现。他们旁征博引,在优美的词句里行云流水,侃侃而谈;似乎能对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如数家珍。但其实他们更多的只是熟背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再准备几个名人的典故,从而成就了优秀的作文。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于咖啡中看见》一登报,隔天就有中学生为文指出此篇的一半文字是原搬照抄何人何文的。一时间,议论纷纷,引发各界人士的关注。类似这样的优秀作文我们能否从中寻觅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呢?
所以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更应当注重让学生表达出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文造情。这就需要我们的社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来远离肤浅的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也需要我们的一线教师摒弃功利主义教学只在作文技巧作文结构上进行教授,而是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书写真情的欲望。
从1977年到2008年,风雨31年,高考作文一路走来,因为时代不同赋予不同的内涵,并承载着过多的功利重负,但我们相信高考作文在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走出一条科学化,人性化的变革之路。
甘丽卿,福建厦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