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献资源开展古代文学实践教学

2009-04-23 02:31王文章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献教师

中国古代文学延绵久远、博大精深,其中不仅有着含味隽永的文句、空灵幽远的意境、曲折动人的情节和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更包容着丰富而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人文精神内涵。古代文学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次“寻根”之旅,它引领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积极探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艺术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学科教育日益“工具化”、“功利化”前提下,作为一门传统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因其反映的时代较为久远、文字相对“生涩”、“实用性”不强而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偏离”,加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多注重以单方面讲授为主要特点的传统教学形式,忽视了师生角色的合理定位,使得学生不能明了课程的学习意义,难以体会到探求新知的快乐,认同感低,学习兴趣大减,古代文学教学陷入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日渐被边缘化的困局。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是推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突显传统学科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破解古代文学教学困局,对进一步推进传统课程教学改革,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一、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又称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配合理论教学,将书本知识或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有序地组织进行,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实践内容。基于这一特点,实践性教学往往在法律、会计、管理、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专业的一些应用性课程中得到广泛地运用和深入地研究,而在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则很少得到涉足,作为传统学科代表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尤其如此。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作为传统学科的中国古代文学,可以也理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自主阅读、品鉴及研究的能力,进而塑造健康人格。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要求授课教师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内容与特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当地”的文献资源,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总结出有规律性的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有四点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学时压缩、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形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其一、地方文献资源的“地方”是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开设学校所在地和所在省份而言的。这样,来自本地和本省的学生会对“本地”文献资源怀有乡土情结,从而产生认同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自“外地”的学生虽然没有“乡土情结”,但当下的生活环境和可供实地考察的学习研究条件同样可以提高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与投入度,这是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改变古代文学学无所获、学无所用的既有观念,改变学生学习的畏难和厌学情绪,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其二、地方文献资源丰富繁杂,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有效拓展教学及研究的新领域,避免古代文学教学活动的“熟面孔”或“千人一面”,实现教学指导的多元化和因人施教。如在讲授苏轼词创作时就可以苏轼杭州词创作为切入点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搜集、整理苏轼创作的词和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研究苏轼在杭州任上的词创作情况,也可以研究苏轼杭州题材的词创作。实践教学开放自由,不限定议题,不强调研究的深度,给学生自由生发的空间。比如苏轼杭州词创作这一议题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就可能根据个人兴趣衍生出诸如北宋杭州的饮食风俗、北宋歌妓与词创作的关系、古杭州的自然人文景观等子议题,教师只需适时点拨,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子议题和兴趣点发掘开去,自然就会有所创获,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其三、地方文献资源非常庞杂,很多文献资料未经整理,属于真正的“原生态”资源。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阻绝学生的“投机取巧”行为,让他们无法剽窃他人的已有成果,“逼迫”他们去培养诸如识别繁简字、异体字,了解古文字的训释和古今词义的演变,为古文正确断句、标点,掌握诗词的句式和格律特点,及利用工具书和文学史、历史文献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考证、论断等方面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体现教学公平。

其四、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改进教师授课,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有一桶水。”地方文献资源中未经整理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也是陌生的,即便有经人整理的资料和他人的相关论述,要想从中归结出新的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无异于治理乱丝,需要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组织实践教学,教师就不可能以一本教材加“亘古不变”讲义的传统授课方式来完成,他必须做一名科研型教师,关注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科研水平,与学生一起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切磋研讨,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

“教有定则,教无定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本着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来丰富教学内容,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体方法上,可以考虑三点“结合"。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起着辅助和深化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必修明确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教师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整体轮廓,熟悉相关社会历史背景、文学流派、创作理论、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掌握学习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而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课外实践。通过开展地方文献整理、实地文化考察等活动,将课堂向课外延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鲜活的古代文学,实现古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生动交互。以杭州为例,如在讲授白居易、苏轼诗文创作时,可以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考察,了解西湖的历史演变及白居易、苏轼在杭州的惠民之举和创作情况。值得学生探究的问题会很多、很具体,互相引发,牵绵无尽。如西湖是如何形成的,西湖的咸水是如何变成淡水的,古人是如何利用西湖的,六井是怎么回事,白堤、苏堤是如何修成的,白堤是白沙堤吗,断桥为何称为断桥,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是怎么来的,苏轼为何偏爱杭州,苏轼诗词中哪些最能体现西湖的韵致,古人还创作有哪些西湖美文,等等。带着具体的问题,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查阅《湖山遍览》、《西湖志》、《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等方志和白居易、苏轼等作家诗文集,释惑解疑,探幽览胜,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快乐中提高阅读古代诗文、研究具体问题的能力。

2. 个人独立完成与集体研讨相结合

实践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创设多元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个体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实现“授人以渔”的自主性学习教育目标。

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把握好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支持,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文献资料和研究性课题等。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安排较具难度的任务,如文献点校或研究“北宋杭州的酒文化”、“宋代杭州的节令风习”等地方文化专题;程度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诸如诗词鉴赏、人物品评之类的开放性议题,或深或浅,让他们都能有所评议,有所收获,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学生不分“优等”、“后进”,都能从教师的指导中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多种互动渠道,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做简短的地方文化专题讲座,而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做综合性评价,实现师生角色互换,加深学生对教与学的认知和投入度。可以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其他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通过组内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和兴趣小组间的争鸣、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助意识,实现学习的共同提高。

3.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学相结合

开展实践教学,既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秀理念与方法,又要与时俱进,赋予教学以新的现代远程教育内涵。

传统教学,注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开展。教师或结合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古代文论、古代文化等课程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和意义演变情况;或让学生在聆听与吟诵中感受古代作品的优美韵致,把握古代汉语的音韵和节奏特点;或让学生研读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尝试古诗文创作,感悟为文之用心;或用艺术化、形象化地点评让学生接受蕴藏在作品中艺术之美和人文之美的洗礼,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广播网、卫星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远距离教学,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可使得教育的发展不受时空、地域的局限。”②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搜集文献资料,学习网页制作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色彩、构图知识,将文献专题制作成精美的单机版课件或网络课件。还可以借助QQ群、电子邮箱、各种网盘(如纳米盘、G宝盘等)和其他免费域名空间建设具有长效机制的网络平台和文本资料库,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校园之外。借助网络平台,师生可以就古代文学和文献的某些议题及时发布问题贴、讨论帖,或回复他人的帖子。可以上传一些音频、视频文件和没有版权问题的电子书籍,或提供相关链接,如影印四部丛刊、汉典在线查询系统等,互通有无,实现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交流。现代远程教育借助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的直观化、情景化,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特点

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不仅意味着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转型,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由重“知”型教学向重“能”型教学转变。

实践教学将师生从传统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侧重于学生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教学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整个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他们会将教师的教学示范内化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举一反三,学会在实践中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学生的个性化研究性学习进行具体的组织与指导,和学生共同研习,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构建平等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2.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

传统教学多局限于师生在课堂上的单向交流,“黑板、粉笔、文本教材”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媒介,理论与实践脱节,形式单一,效率低下,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实践教学将教学从单一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它在师生之间建构起文本、多媒体课件、网络和课外实践场所等媒介,将教学过程整合成为一个多元互动的网状结构。通过师生、文本、媒体和网络等的多元互动,使教学变得非常开放和灵动,不仅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知识储备、学力水平和学习诉求,还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

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古诗文和开展相关研究的能力,改变古代文学教学“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等传统课程教学改革,无疑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79.

②王希宁.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扶贫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49.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希宁.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扶贫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49-50.

[3]梁晨霞.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浅议[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3):92-93.

[4]邹晓春,章军华.引雅入教——地方戏曲资源向古代文学教学的渗透[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52-454.

[5]陈小芒.论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地域性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133-135.

王文章,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文献教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