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途径就是阅读。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一座充满生命力的桥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呢?对于文章的外在形式即语言文字的品味可以说是深入文本的一个重要抓手。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透过文字的表面,领会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抓关键词句
文章中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画龙点睛的句子等,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揣摩、品味往往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例如九年级下册课文《变脸》有这样一句话:“水上漂重新审视假小子,气的双手颤抖。”细细品味“双手颤抖”,学生体会出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后的极端愤怒。紧接着写水上漂“闷坐岸边,狠抽旱烟”,引导学生揣摩其心理,从这里不仅看出了水上漂震怒后的失望、痛苦之情,而且看出水上漂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返身望天三思”这一细节表现水上漂在听了狗娃的恳求之后被打动,陷入矛盾之中,表现了水上漂善良重情义的一面。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品味,可以看出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重情义但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江湖老艺人。
抓关键词句,开始应有意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一些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进行品味,还可以用“替换”的方式对两个词语进行深度对比,这样往往能够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深处。如“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如用“望”字替代好不好?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出“望”有一种“有意而为之”意味,而“见”字恰到好处的体现出诗人采菊,无意间南山美景映入眼帘时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对于一些特殊句式,教师可进行改换,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培养语感。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本,遇到重点词句就会停下来品味、琢摩,达到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二、驱遣想象
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空白之处,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体验去补充、感悟,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例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让学生在大体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一边轻轻吟诵,一边置身于作品之中,展开联想的翅膀,用自身的生活阅历去丰富它,并在头脑中进行再创造。描写天街的语句:“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分析时,指导学生抓住限制词语“没有的”让学生展开想象,插上创新的翅膀,幻想街市上的珍奇,感受诗歌富有浪漫气息的朦胧之美。品味语言,驱遣想象,可以令学生更好的使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相会、撞击,设身处地的感受作者的快乐与痛苦,获得深度的解读体验。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个性化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的想象力整齐划一,而应该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批注阅读
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法。它就是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勾画在书上或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真实阅读中感受作品、体验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我在教读小说时,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用批注法来读懂课文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品味、感悟、欣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批注式阅读,学生真正的潜入语言文字背后,含英咀华,获得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学是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品味,要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词句去探讨作品形象,领会作者情感,感悟文本所表现的意境美、情感美、人性美。只有走进文本深处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高翠玲,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新集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