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民间外宣的重要力量

2009-04-22 04:54蔡印同
对外传播 2009年3期
关键词:辩论留学生民众

蔡印同

总结2008年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经验,海外留学生异军突起,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去年10月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当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制造事端、向我发难,当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到干扰破坏,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空前地团结起来、行动起来,纷纷表达对祖国的支持,许多国家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自发举行示威游行,用和平的方式反击西方偏见,迅速形成了大规模反对分裂、支持奥运的爱国浪潮,让西方社会和媒体深感震惊。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社会各界的民意表达,还是海外华人的抗议活动,都有理、有力、有节、有序,表现出高度的自觉和理性,显示出广大民众爱国热情的表达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智。在今年这几场特殊斗争中,年轻人的表现深深地教育了我们,让人们看到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特有的风采。在反击西方一些媒体对拉萨“3·14”事件歪曲报道的斗争中,年轻人自觉地担当起维护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责任,采取多种方式表达意愿,发出了“不能让祖国受委屈”的呐喊。

留学生的天然优势

以往驻外记者、外交官和商务人员等自然而然组成对外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队伍,而留学生则是这一队伍中的新生力量。这支队伍在西方受众眼里是和政府传统的外宣力量相区别的第三方,具有了传播中国形象的天然优势。

以法国的情况为例,在2008年三四月间与法国舆论的偏见做斗争的过程中,有驻法大使馆公使曲星、上海《文汇报》记者郑若麟、《欧洲时报》记者董纯、凤凰卫视记者柳怡等先后接受邀请,到法国各个电视台参加辩论。其中浸润法国文化数十年的郑若麟言辞犀利,但又不失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与穷凶极恶的法国“人权斗士”们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以寡敌众,但仍然把法国媒体在西藏问题上没有说真话的事实披露出去,引起很多法国民众反思。郑若麟同时在法国多家报刊撰写文章,或者应邀在法国多个社团发表演讲,极大揭露了法国舆论的不公正现象。

与此同时,多位留学生也参加了法国电视台或电台组织的辩论节目,把中国民间的真实声音传递出去。李洹参加过一次法国电视二台的电话连线辩论节目,以激烈的语气在留学生中引起轰动;而另一位女留学生傅杰妮,分别参加法国24小时电视台的英文辩论和法国电视三台的法文辩论,不卑不亢而态度鲜明地表明中国人对捍卫西藏领土主权的决心。刘忠军、张明兴等同学亦参加法国议会电视台等相关节目的录制工作。

对于法国这样一个有深厚批判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民众轻易不肯相信政府,更不用说他们头脑中残存对共产主义根深蒂固的偏见,基本上对中国政府的大部分声明和言论都会采取批评态度,认为是虚假的宣传。纵观几场辩论节目,曲星作为中国驻法大使馆公使,代表的是官方立场。作为国家派驻法国记者的郑若麟经验丰富,表现灵活,但也被部分法国民众打上中国政府代言人的烙印。相比之下,李洹和傅杰妮等几位同学虽然辩论经验和技巧稍嫌不足,却由于不具备官方身份而具有别样的说服力。

总结拉萨骚乱初期的教训,就是中国政府被西方民众、政府和社会组织多重“群殴”,而在海外的中国人平时游离在主流舆论之外,此时不仅沟通乏力,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这深刻反映了当前中国外交和对外传播的现实,尽管中国政府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有世界最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硬实力让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但在国际舆论等软实力建设方面严重滞后,成为亟待增强的软肋。而提高中国的软实力,除了从根本上加快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以提高内在品质外,培育民间力量对外沟通也甚为紧迫。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民间外交或者民间舆论并非政府指导下的多数群众团体进行的主体行为,而是没有任何政府背景,也不具备任何官方或者半官方色彩的普通民众作为。只有日常的大范围接触才能构成别国民众的感知,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外华人华侨团体应该是第一线民间外交的主体力量,但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因素等多种条件限制,他们的活动热情有余,能力不足。而海外留学生精通外语和专业背景知识,加上对祖国的高度认可和热情,便成为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为了吸引法国舆论的关注,留法学生做出的尝试还包括向爱丽舍宫和法国媒体等发出致萨科齐总统公开信,以一群留学生名义呼吁法国领导人正视中法关系的未来,不要相信法国媒体的不公正报道,务必前往北京参加奥运开幕式。公开信发表后,数家法国媒体邀请留学生接受采访和参加辩论,最终总统府的表态不能说没有受到中国留学生一系列活动的影响。当然,声势更大的法国华人的民间声音是通过共和国广场的万人集会喊出来的,这也是法国历史上华人诉求第一次被这样大规模集中报道,真正起到了民间沟通的效果。

如何引导留学生从事外宣?

海外留学生作为沟通联系中外之间的重要桥梁,时刻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宣传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如何把这种作用进一步调动起来,从不自觉变为自觉?

一、鼓励留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留学生的本职是学习,这也是他们从事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学习既包括课堂上的学习,也包括在社会上的学习,需要多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多向当地民众请教。只有使学习任务的完成获得保障,从事沟通和交流才具备良好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生活习惯,当地民众自然就对中国或者中国人形象有正面认识。学业上取得成就,无论回国,还是留在当地就业,都将成为有用人材。留在当地发展的留学生,最终也将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

二、多给留学生创造了解国家的机会,免费提供教材。

实践证明,许多留学生在拉萨事件以后与法国人进行辩论后,普遍反应对中国历史包括西藏历史了解匮乏,很难把道理讲清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希望使馆多组织相关的文化知识培训或讲座,解答留学生的疑问。关于涉藏问题的材料发放上,使馆要更加慷慨,免费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材料或相关书籍,一方面便于大家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留学生送给相关的外国友人,扩大传播力量。

三、支持留学生建立民间组织,适当予以扶持。

仍然以法国为例,中国在法学者和留学生是最强大也最值得信赖的庞大民间外交力量。但是应当指出,全法学联只有几十名成员,在全法两万留学生中具有的影响并不显著。尽管学联仍有其存在价值,但有必要把工作思路朝着更广泛学生群体展开。从“4·7迎接奥运火炬”、“4·19华人万人集会”、“5·18铁塔烛光祈福会”等活动的举办,已经充分展现了留学生自发组织的力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经验缺乏,留学生容易走向偏激,要充分发挥已经在国内有过工作经验的留学生的组织作用,这是顺利举办社会活动的有力保障。比如,留法学生在巴黎成立了“四月之友”协会。2008年以来,“四月之友”协会的成员开展了多项活动,努力用不同方式改变中国在法国的不良印象。如致信萨科齐总统支持北京奥运、迎接北京奥运圣火经过巴黎活动、法国侨学界支持北京奥运万人集会、为中法关系与法国媒体进行斗争活动、为四川地震灾区埃菲尔铁塔烛光祈福会、巴黎美丽城2009年迎春庙会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在当地有效地团结了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等团体,还对法国民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许多活动还吸引了法国媒体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舆论导向。

四、鼓励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广交当地朋友。

许多留学生喜欢扎根在同学或者中国人圈子里,算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而对于有志于学习国外先进科技文化知识的人来说,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上。打工既是对留学生活的体验,也是融入当地社会和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通过朋友圈子改变他们对中国或者西藏的错误认识,是最可靠最见效的方法,因为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完全可以坦诚地进行,最容易相互信任。通过组织展览、讲座、沙龙、旅游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就能顺便完成外宣工作。如果有机会,也可以通过学校和导师结识一些著名学者或作为意见领袖的知识分子,这对于增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不无裨益。

(作者系巴黎第八大学传播学硕士生,四月之友协会秘书长)

责编:贺潇潇

猜你喜欢
辩论留学生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同影子辩论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