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语文

2009-04-21 09:45谢绍贤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翠鸟大娘亲人

谢绍贤

当新课改中“小组讨论”、“表演”、“课件演示”等花哨的教学手段“乱花渐欲迷人眼”时,当浮光掠影的课堂教学背后不断地暴露出学生基础的薄弱时,我们不禁困惑了,迷失了……语文究竟该怎么教?听了于永正老师关于“简单语文”的讲解后,我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原来,语文也可以简简单单地教!

“简单语文”不是“减少”,不是“粗糙”,而是在倡导教学目标要简明扼要、教学内容要简约有度、教学方法要简单有效、教学过程要简洁流畅的同时,追求真空、朴实、扎实、有效——“三实一效”的教学境界。“简单”中透着不简单。而这一点在于永正等倡导“简单语文”的名师教学中即可信手拈来。

一、以读为本,读有实效不简单

细观于永正老师的每一节课,总是把“读”放在首位:他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读书不过关,别的事先不做;他总是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读书的过程中,他善于引导、善于指导、善于鼓励,让学生品词、品句、品段、品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来,其余的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这一点看似简单,而要做到又真的很不简单。

请看于老师教学《翠鸟》第一段的片段:

教师请了4位同学朗读了第一自然段。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师: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翠鸟的喜爱都放在脸上了,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翠鸟的喜爱放在脸上,读!只要我们把这一段读好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的外形就有办法了。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读完了全文后)

师:读了课文,特别是第一、三自然段,我想,今后要是让你写小动物,你一定是有办法写好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三自然段,轻轻地读,把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读吧。

学生各自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

师:下而于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件事,上节课,我们第一自然段读得最多,我想问一下,你读了第一自然,脑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请同学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翠鸟的样子。什么样的嘴巴,什么样的爪子……

生自由读。

指名四人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

师:同学们画得这么好,可不能浪费了,谁能来介绍这些翠鸟?

要想介绍得好呀,得把第一自然段读好!读得滚瓜烂熟!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介绍介绍?(指名)

一女生介绍。(介绍得很详细,很生动)

师:你介绍得太好了,你瞧,同学们都被你的介绍吸引了,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把这些翠鸟介绍得这么好吗?

生:因为我把课文读熟了,并且记住了,就能把这个介绍好。

一堂课,《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学生整整读了八遍,前四遍旨在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自己的感受。紧接着于老师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们:“只要把这一段读好了,今后你们对描写动物外形就有办法了。”引导学生第五遍、第六遍读书。至此,学生对这一段已是耳熟能详了。到了要介绍翠鸟之前,老师又告诉学生:“要想介绍得好呀,得把第一自然读好!读得滚瓜烂熟!”第八遍读书后,课文的语言已经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积累,介绍翠鸟的外形自然易如反掌了。正如于老师最后总结所说:“把课文读熟了,并且记住了,就能把这个介绍好。”把课文读熟了、记住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善于取舍,教有深度不简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使有限的时间变得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学会取舍。刘仁增老师在《简简单单教语文的课堂操作要义》一文中说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屋建瓴地审视文本、游刃有余地驾驭文本的能力,善于在研读中寻找可为之处,放弃不为之处,并能扎扎实实地聚集、放大、凸现所‘为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这段话让笔者深有感触:是啊!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取。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还不如抓住可为之处,“集中火力”教出深度。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

师:刚才你们讲的只是他们8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故事,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呐。这一别,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列车就要开动了,千言万语只好化作“诵别”的深情(出示课件:诵亲人)。

师: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生:(深情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诵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生“请求”大娘停步,读得很动情。)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生“恳求”大娘,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很有味道。)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生“哀求”大娘,有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

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

(生“命令”大娘,比如读“大娘”时语气很坚定。)

师:这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啊。谁再来试试?

(生读出的感情很复杂。台下响起了掌声。)

师: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

(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诵别,有的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窦老师在“讲亲人”(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诵亲人”。文中三位亲人窦老师又选择了重点引导学生与“大娘”告别。“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这段人物语言中包含有复杂的感情,年幼的孩子不易把握,窦老师便把朗读指导分为五个层次:求→请求→恳求→哀求→无奈下达命令,在反复的吟诵中,学生的体会逐步深入,情感渐趋投入,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学生定会铭记在心,乃至深入骨髓。这样的教学有温度,更有深度!

此时,笔者不禁想起了刘效成老师说的话:“简单的实际上是最不简单的,它充盈着教师的智慧,寻求简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简单的实际上是最深刻的,是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之后的深入浅出,是对学生深入了解之后的准确把握,是对精心预设之后随即生成的正确引导。我们的简单应该让学生更轻松一些,让感受更深刻一些,让学习更快乐一些……”

猜你喜欢
翠鸟大娘亲人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笑翠鸟
念念不忘
亲人( 连载一)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推销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