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教学反思支架开启新教师专业成长之门

2009-04-21 06:44叶妙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概念图可视化支架

在教师教育领域,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在教学反思调研中发现,目前一线教师所接受到的反思知识主要涉及观念价值层面,而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其内隐思维过程很少受到关注。反思的内隐思维过程表征了人们反思时“观念在头脑中流动的过程”,其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反思的有效落实。

本文设计了一个支持新教师教学反思的可视化教学反思支架,目的在于帮助新教师透过对显性课堂事件的反思,领悟反省思维的一般认知操作过程,逐步养成科学教学反思模式,为新教师走进反思性专业发展道路做思维方法上的准备。

一、什么是可视化教学反思支架

可视化教学反思支架(简称反思支架)是概念图作为可视化思维支架在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应用。概念图能够成为一种促进学习者养成特定认知模式的思维可视化支架。反思支架的设计思路就是把教学反思的一般认知操作步骤以概念图框架的形式组织和表示出来,形成一个支持新教师教学反思的概念图模板。

二、可视化教学反思支架设计的基础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反思支架选择课堂事件作为反思内容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对课堂事件的处理是新教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将课堂事件作为反思内容,恰好使教学反思与新教师面临的问题解决需求结合起来。第二,课堂事件通常比较明确、易被发现和描述,能增强教学反思的操作性,察觉自己的教学中发生了哪些教学“事件”,这是所有反思的起点。若没有教学“事件”,也就没有了反思的凭据和价值。把课堂事件作为教学反思重点关注的对象,有助于促进新教师对课堂情境的关注,适应基于对话和互动的课堂教学,生成和积累情境化教学策略。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认知操作过程的设计主要借鉴杜威的观点。

(三)教学反思发生的时间

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实践后反思、实践中反思、实践前反思三类。新手教师面临新异课堂事件时,由于受到时间压力和经验缺乏的影响,实践中反思一般难以发生,实际行动主要以反应性行动为主。本文的反思支架主要支持教学前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包含对实践情境中思考与行动的回顾。这个反思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围绕课堂情境中产生(包含着可能和实际)的教学问题进行分阶段、多重探究的过程。

三、可视化教学反思支架及使用

(一)对反思支架结构的说明

分支A(见上页图):这是教学行动前的预期性反思,也称前瞻性反思。一般包括如下步骤:a.课堂事件描述。教师基于教学目标、文本内容、学生特征和先前课堂经验,从课堂管理、知识理解、学习方法和师生交互等方面预期课堂上可能发生的课堂事件,并加以描述。初期描述时,可结合出声思维做较详细的文字描述,待使用一段时间后,使用关键字记录。b.意义解释。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主要联系教育环境、学生特征等方面做分析。c.行动策略的设计。设想在该事件情境中,教师将如何做出回应性的教学行动,尽可能设计备选方案。这是一个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形成备选方案是特别需要建立的习惯。d.结果评价。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方案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即时推理,以确保教学行动的有效性。

分支B(见上页图):这是教学结束后的反思,试图把对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二者结合起来。一般包括如下步骤:a.课堂事件描述。教师回忆和选择若干典型课堂事件,并对事件发生过程作简要描述,接着,从两个方面对课堂事件展开反思。第一,沿着B1分支:b.当时解释。回忆和记录事件发生时教师的内在思考过程。c.当时行动。描述当时的回应性行动。d.结果评价。对行动的结果作出推理或评价。第二,沿着B2分支:b.事后解释。对事件发生原因做进一步的解释。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教师通常能对事件做出比课堂现场更客观、更完整的解释。c.行动策略。提出优化的行动策略。“在当时的情境,我应该这样做(说)……”,实际上很多教师课后经常也以这种方式进行内心对话。d.结果评价。对行动策略的结果作推理或评价。B1子分支是对教学实践的自我解剖过程,B2子分支是优化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究过程。虚线分支表示教师将整合信息形成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并在行动中检验,新一轮的反思行动也随之展开。虚线分支不需要用书面文字表述出来,只是表明教学反思是一个循环性的过程。

(二)支架的基本功能

1.对教学反思过程起到“定向”的作用。概念图模板犹如一个“观念流动的指示器”,给使用者提供了明确的认知操作指引,从而使教学反思从观念层面转化为认知操作层面。当前一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困惑和误区,相当程度上囿于他们对合理教学反思过程没有确切的认知,简单地说,他们并不知道反思时应该如何想。经过设计的概念图模板对反思操作起到认知“脚手架”的作用。

2.对教学反思模式起到“模塑”的功能。教学反思过程的稳定结构,就是教学反思模式。教学反思模式一旦养成并稳固地建立起来,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日常的思考与决策,成为教师隐性知识的一部分。反思支架对教学反思模式的“模塑”功能,是指反思支架对教师现有的反思模式,起到了一个改造、规范的作用。

经过设计的可视化认知支架,体现了合理反思过程的主要步骤,表征了教学反思模式的基本要素,加之“思考和书写”结合的使用方式,使其呈现出“思维模具”的功能。使用者不需要深入理解支架背后的理论基础,只要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就能把合理反思顺序逐步内化到自身的思维习惯之中,进而构建起合理的、稳定的教学反思模式。

(三)支架的使用

笔者在个案新教师培训中,通常给使用者提供电子文档模板,建议教师直接在MindManager、Inspiration等软件上进行反思。教师沿着模板框架的引导,一边思考一边录入文字(简要描述或以关键字表示)。同时,为了促进新教师对反思过程的自我调控,建议结合使用出声思维,即一边想一边大声说出来。如果教师不方便使用计算机软件,也可参照反思支架的结构,在A3或A4纸上边思考边记录。为了便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建议使用计算机软件。

反思支架是基于新教师教学和反思特征而设计的,是帮助新教师适应反思性教学的起点“脚手架”。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熊频,胡小勇.可视化思维支架:概念图研究的新视角[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

[3]叶妙玲.支持教学决策的可视化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概念图可视化支架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