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婷婷 钱闾建
[摘 要]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本质体现,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的、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是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其主要包括表现为领导作风、教风与学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校风主要具有熏陶教育、激励促进、凝聚人心、约束规范和传承播远作用。
[关键词]校风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谷婷婷(1982-),女,重庆永川人,重庆文理学院人事处,助教,从事人力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钱闾建(1979-),男,江苏泰兴人,重庆文理学院组织部,助教,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1]这告诉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进行理论宣传教育,也要注重和风细雨的风气熏陶。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是人们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必经阶段,校风作为校园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道德等方面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校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校风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在有关学校教育的文献中,关于校风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人们对校风涵义及其内容的认识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因此,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下探讨和界定。
校风在英文中为“school climate”,国内也有人译作“学校气候”。在英文中相近的词或相近的研究还有“sehool eulture”、“sehool ethos”、“sehool environment”、“sehool organizationalelimate”、“school spirit”、“school life”等等。校风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组织风气研究和默里、培斯与斯特恩(Murray、Pace&Stem)的论著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校风研究达到了高潮,然后趋于平稳。国外对校风一直缺乏公认、清晰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校风的定量研究。但一般认为,校风在决定“学校是什么”和“学校应该是什么”方面是一个关键因素。而获得最广泛认可的校风的特征是:(1)把一个学校和其它学校区分开来。(2)相对持久。(3)影响这个组织中成员的行为。
在国内,对校风的探讨很多,但是也缺乏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卢传裔在1994年指出,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它是全校师生员工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2]
梁陆新、陈兴邦等在1997年指出,校风指学校的风气,是学校培养人才活动的产物,通常人们视其为一所学校的风格或作风。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工作等方面所反映的总体风貌和在党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总体表现的概括。[3]
王荣华在2001年提出,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它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指一般的优良风气。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气换言之,是在一所学校中的许多风气中,最具特色、最突出和最有典型意义的某些作风。它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影响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言行,构成该所学校的个性特点。校风的要素包括党风、师风和学风。[4]
凌有江在2002年认为,高校校风包括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以及学校通过长期沉积所形成的校园人文氛围。在建设优良校风的过程中干部作风是基础,教师教风是关键,学生学风是核心,校园氛围是保障。只有各方面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才能造就并保持优良校风。[5]
苍翠、汤岩、王巍等在2003年指出,大学校风,即大学的特色和风格,是一所大学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愿、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大学校风既是每所学校各自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是每所学校各自未来发展的指向。各个学校校风建设的共通之处在于学风、教风、工作作风。[6]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校风的认识的共同之处是:(1)长期形成,相对稳定;(2)使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3)会被学校成员觉察和表现。
总而言之,当前国外对校风的理解比较宽泛,倾向于认为校风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术语。国内的研究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中,人们倾向于认为:“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本质体现,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的、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是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7]“校风通过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具体反映出来,表现为领导作风、教风与学风”[8]。这一论述既对校风的涵义进行了界定,也指明了校风包括的主要内容,即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其中,教风是基础,学风是中心,领导的作风是关键。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校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和前提。
二、校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当前,校风的作用已经得到教育界的一致认可,特别是校风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赞同。校风作为“学校环境中无形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9]。
总的来说,校风在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示范作用,另一个是规范作用。这是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氛围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相互感染、相互模仿、相互暗示,形成普遍相似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而这个过程,就是风气形成的过程。一旦形成了风气,对每一个成员来说,就会具有双重作用,一种是导向作用,引导个人的思想言行认同、适应并最终融入群体风气。凡符合风气的,就会得到认可和褒奖。另一种是规范作用,对偏离或违背公认风气的思想言行,就会受到群体的谴责,就会被抵制。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人们在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中能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示。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容易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和品格,并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校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熏陶教育作用
校风是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有着巨大的熏陶教育作用。优良的校风符合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体现了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对师生是一种无声的命令,起到一种无形的熏陶教育作用。
优良的校风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由于它形成了集体的心理定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师生,特别是学生,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无形的模具那样,优良的校风能够熏陶、同化、塑造、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学生一旦在一个好的校风环境下通过几年的学习、教育,就会在政治思想、文化科学知识、道德行为、个性心理、自治能力等诸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优良的校风对人的成长有熏陶教育作用。
(二)激励促进作用
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优良的校风除了是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外,更是激励他们前进不止的一种动力,促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去,这一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所学校形成了优良的作风,比如严、实、活的管理作风,尊师爱生的民主作风,勤勉、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学风,紧张、活泼的生活作风,助人为乐的道德作风等,师生必定精神振奋、身心愉快,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处于最佳状态,形成一种强大的激励促进因素,使学校成为一个团结务实、共同进步、和谐民主的优秀集体。在这一优良校风环境的影响下,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创造热情也最容易激励、迸发出来,从而对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乃至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三)凝聚人心作用
优良的校风作为一种好的风气和氛围,是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由广大师生员工共同营造形成的,一旦形成便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广大师生由此而产生光荣感、自豪感。在这样一种荣誉感下,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学校集体的组成部分,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忧学校之所忧,他们会为学校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成员的每一点进步而感到高兴,也会为学校出现的问题致使荣誉受到损害而感到愤怒,他们能自觉产生维护集体荣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校风建设中,在学校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成的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务实民主的工作作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凝聚人心,群策群力,为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四)约束规范作用
优良的校风是不成文的心理契约,是约定俗成的“法规”,约束规范着师生员工的言行。它特别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符合集体规范,是否符合学校风气的要求,从而自觉地按“法规”的要求,努力克服不健康的思想,改变不良习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同学友谊,促进提高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们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和上这根弦的调门。这实质上揭示出了学生人格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良好的教育是外因,必须内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素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优良的校风对于学生的素质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规范作用。
(五)传承播远作用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优良的校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将好的作风和习惯传承播远的作用,从而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基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在优良校风的长期熏陶教育下,往往有着比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比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规范的生活习惯和比较严明的纪律要求。这样,不论他们以后是升学还是走向社会,他们都将把自己的良好影响带到自己所到的地方,即使新岗位或社会上有什么不良风气和习惯,他们也能产生很强的“免疫”能力,并将自己接受的良好影响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起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
总之,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风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我们应当不断加强校风有关方面的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
[2]卢传裔,论高校校风建设[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
[3]梁陆新,陈兴邦,高等院校校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2)
[4]王荣华,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育人氛围[N]光明日报,2001-04-26
[5]凌有江,实施“以德治教”建设优良校风[J]高校理论战线,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