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要点:
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清晰性和可靠性六大原则,从内容到形式对企业如何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时效性原则要求报告的发布既要有规律性,发布时间也要与报告中披露事件的发生时间有接近性。清晰性原则要求报告以易于理解、接受和使用的方式发布信息。可靠性原则强调的是信息的处理方法必须经得起检验。
四、时效性原则
1.定义
时效性原则是指报告的发布应该有固定的时间,因此,能及时地为利益相关方提供进行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
2.解读
信息是否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能否及时获得信息并将其融入其决策过程中。披露的时效性既指报告发布的规律性,又指其与报告中披露事件发生时间的接近性。通常,报告机构应当尽量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定期地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情况。报告频率和报告周期的连贯性能确保历史信息的可比性和利益相关方获得报告。如果可持续发展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进度相一致,那么会对利益相关方颇有裨益。因此,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应与财务报告的发布时间一致,至少应在财务报告发布的前后两个月内。
下列问题有助于测试和判断报告是否具有时效性:(1)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应该和最近的报告周期相关 ;(2)关键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应该和可持续报告时间表相一致;(3)报告中的信息(包括网络报告)应该清楚地说明与其相关的时间周期、将要更新的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所以,总体而言,报告的发布时间应当尽量与财务报告发布周期一致,比如年度发布;发布的信息必须符合报告涵盖的时间段,并且应该尽量在每年同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披露”、“季度更新”以及“滴水不漏式”的报告都可能降低报告的效果。
3.范例
与财务报告类似,每年定期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已经逐步成为许多机构的惯例,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大企业。如中远集团在其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报告概况”部分中就明确提出,虽然这是中远集团的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但从2006年起,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将按照正常财务年度编写。
五、清晰性原则
1.定义
清晰性原则是指信息的提供应能让使用报告的利益相关方容易理解也容易获取。
2.解读
报告机构应该以一种易于理解、接受和使用的方式(无论是印刷还是其他渠道)向其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利益相关方要能够轻松地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信息应该以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披露,使利益相关方能依据所报告信息对机构及其活动有比较合理的理解。
下列问题有助于测试和判断报告是否具有清晰性:(1)报告要包含利益相关方所需的信息,但应避免过多的或者不必要的细节;(2)利益相关方应该能比较方便地通过内容、图表、链接或者其他辅助工具找到特定的信息;(3)报告要避免技术术语、缩略词、行话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不熟悉的内容,必须使用时要加以解释;(4)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对于利益相关方应该是可用的。报告应该考虑到并非所有用户都有同等的阅读经验或水平,因此,要注意选择简单易懂的语言,并注意不同地区或文化的语境差异。
3.范例
由于报告的阅读者大多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迅速的阅读能大体了解报告机构的绩效及其某些方面的突出表现,因此,许多报告会特别增加介绍机构与众不同的做法和表现。
在美国通用公司的2007年企业公民报告中,在高管人员的声明之后,该报告以一页的篇幅,在“亮点、概括”(HighlightNOverview)中对通用公司在2006年报告中提出的责任以及为如何履行这些责任而取得的进步给予概括。其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简洁扼要的文字说明和一张图表来说明。文字描述突出四个取得进步的表现,包括第一个利益相关方报告评审小组的成立、制定了人权原则声明以及联合的人权商业领导人倡议、税收及盈利10%左右的增长、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及全球“最值得尊重的公司”。而同时,在简要的文字后面,以一张简单的图表清晰地给阅读者提供2006年所提出的四个焦点领域及其责任。
六、可靠性原则
1.定义
可靠性原则是指准备报告中所用信息和程序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披露应该经得起检验,并能保证信息的质量和实质性。
2.解读
准确性原则针对的是信息,可靠性原则强调的是信息的处理方法必须经得起检验,使利益相关方能够相信该报告内容的形成是基于很好地遵循各种报告原则的应用,并且经得起审核,报告中涵盖的信息和数据应当得到内部控制或文件的支持。未经证实的绩效披露不应该出现在可持续报告中,如确系代表实质性信息,则报告要对这些不确定的信息做出明确解释。报告的决策程序(比如报告内容、定义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程序)应该备有文件证明,以确定主要决策的基础是可以审查的,而且,报告信息体系的设计应当适用于外部审验。
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测试和判断报告的可靠性:(1)确认外部审验的范围和程度;(2)报告机构能确定报告信息的最初来源;(3)要有可靠的证据来支持报告中的假设和复杂计算;(4)原始数据或信息的所有者能说明其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的准确度。
3.范例
为提高报告的可靠性,通常要在报告中披露如何选择报告的内容、如何获得必需的信息、内外部的评价与审验声明等。如壳牌石油2006年的可持续报告提供了一份由一个外部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声明,阐述了他们审查的内容、方法及结论,来提高报告的可靠性 。而近年来,随着审验标准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报告通过附加的外部第三方审验来进一步提高报告可靠性。我们可从报告的审验内容和过程来认识如何增强报告编制的可靠性。
如中远集团《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第四部分“可持续发展报告内部审核报告和第三方审核意见”中 ,挪威船级社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出具了第三方审验报告。在“内容及方法”部分,说明审验的内容方面包括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平衡性和可比性及报告的清晰性和时效性。在说明审计过程时,还包括了一系列的访谈过程和目的。这些访谈包括通过和中远集团领导层及相关推动委员会的会谈,以审核数据信息来源及收集方法的可靠性,并审查了相关的管理文件,以及运作程序。在提供审验结论时,该报告认为,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基本符合GRI的要求,中远集团已经开始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系统,并且要求每一个二级公司都要纳入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系统性的或重大的错误,审计小组的结论是整体可信度、准确性和对相关方响应程度符合基本要求,平衡性、完整性和对比性有待改进。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殷格非、李伟阳主编的《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书。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1月版。联系人:黄水池 电话:010-621379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