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荣 赵向莉
高校筹资机制是指高校筹资活动中的各要素之间彼此依存、有机结合和自动调节所形成的内在关联和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如何改革和完善自己的筹资机构,明确筹资职责,拓宽筹资渠道,优化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筹资战略、决策和计划,妥善处理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保障办学资金,提高筹资效率,是高校筹资机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办学资金是高校的“血液”,是维持学校教学、科研正常进行,保障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面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经费依然紧缺的局面,高校作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事业独立法人,如何在国家财政拨款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宽财源,建立起稳定增长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筹资机制,已成为许多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影响高校筹资能力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是指国家颁布的各种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和社会习俗,这些是高校在筹资活动中必须遵守和依从的;另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都影响着高校的筹资行为。
(二)内部因素
1.学校的筹资体制和机制。学校应有健全的筹资机构、明确的筹资分工、长远的筹资规划、可行的筹资计划,学校领导人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公关能力,具有筹资的热情和敬业、开拓的精神。
2.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校的实力是筹资的客观基础,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等都是决定学校筹资能力的重要因素。
3.学校的层次和类型。研究型大学比教学科研型大学筹资能力强,更比教学型大学筹资能力强;在众多类型的高校中,一般理工类的大学筹资能力较强,因为学校的科研项目结合社会生产实际,科技经费较多,同时由于科技成果能够向社会转化,与社会的联系密切,从企业等部门容易获得较多捐助。
4.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校友的社会地位。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越高,学校的知名度就越高,加上校友的社会影响,社会筹资能力也相应地提高。
二、我国高校筹资机制现状分析
(一)没有明确筹资部门及其职责
外国高校都非常重视筹资管理工作,各高校普遍设立“筹资办公室”,直属校长领导,专司筹资之职,校董会也是主要为学校筹集资金的机构。而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筹资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各校财务处和科研处,虽然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科研和财务管理工作,但有关筹资的职责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表现在普遍缺乏良好的筹资机制,使学校筹资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效益性受到影响,没有形成有效的筹资行动。
(二)筹资理念落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完全由国家包揽,即学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经费由政府统一提供,招生由政府统一计划,毕业生由政府统一分配。这种不合理的办学体制造成高校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无法真正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也无从发挥高校积极面向社会,运用资本运作手段筹资的主观能动性。
(三)筹资渠道单一
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向学生收费,单一的筹资目标考虑较多,而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尝试多渠道筹资往往被管理者忽视,保守、落后的筹资办学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
(四)与高校筹资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主要筹资渠道除了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以外就是商业银行贷款,而担保贷款又是高校贷款的主要形式,但我国《担保法》等相关法规对高校的贷款设定了各种限制;另外,对于高校发行教育债券、教育彩票、通过土地置换等创新筹资渠道目前也仍缺乏相应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些法律上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筹资行为。
三、完善我国高校筹资机制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强化政府投入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通过立法手段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GDP的4%以上,并将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情况纳入一级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考核指标体系。
2.改革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制,解决高校学生学费拖欠问题,保障收费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学费贷款项目操作方式,由政府成立专门的助学贷款管理机构,该机构在财政担保的条件下向商业银行融资,专门从事助学贷款业务,并通过该机构把助学贷款的管理与学生学籍管理、学历管理及学位管理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信用监控管理体系,保证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建立和完善社会捐资助学的激励制度和政策,增强高校从社会募捐资金的能力。例如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向教育捐赠都是可以抵扣所得税的,以此来鼓励私人机构向高校捐赠;美国允许高校投资创收,而且非营利高校投资收入是免税的。我国目前财政仍很困难,不能完全满足高校事业发展对经费的需要,但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如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等。
4.建立教育资本市场,开拓市场化的筹资渠道。例如:允许高校发行教育债券,企业或个人可以购买债券参与高校投资;允许建立教育发展公司,公司上市融资后再投资高校;允许建立教育投资基金,企业或个人购买投资基金,由投资公司对高校进行投资;成立教育发展银行,高校通过贷款向银行融资。
(二)高校自身
1.明确筹资机构及其职责。
①财务处不仅是高校资金的日常综合管理机构,同时也应是主要的筹资部门。财务处的筹资途径主要是预算筹款、专门项目筹款。财务处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应积极同政府部门进行友好合作,并开展有效的公关活动,争取政府对学校的最大支持;与政府的教育预算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关系,及时将学校的发展规划、事业发展、经费需求、办学效益情况向政府部门通报,使得政府部门了解学校的经费需求,并对学校的经费使用效益有正确的认识;研究政府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在专项资金方面获得较多经费投入。例如国家的“211工程”建设、“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省市的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均有较多资金资源,对于学校来说,获得这些经费能较好地支持学校的发展,但学校需要积极努力才可能获得。
②科研处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在负责实施学校的知识创新和科研发展规划,管理和协调校内的科研及成果工作,鼓励和支持师生自主开展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还应负责组织力量积极申报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课题,以此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拨款,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技术密集的优势,与企事业机构加强联系,承接科技项目、开展科技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为学校获取更多的科研事业收入。
③基金会也是高校筹资的重要部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设立了基金会,如北京大学基金会、清华大学基金会。学校基金会的职能是面向社会筹集捐赠资金,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增值运作,对受捐项目进行经费支持等。近年来,基金会在学校筹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学校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力支持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通过强化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进行管理创新来拓宽筹资渠道。
①目前,国家财政拨款仍然是高校教育投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各高校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培养跨世纪人才为方向,在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方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经费拨款和补助。
②多方面拓展办学模式,实施品牌专业、品牌学科、品牌大学孵化战略。在办学层次、科研水平和知识更新方面发挥优势,多种形式办学,筹集资金。如近年来一些教育质量较高的名牌高校,创办了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收费较高的二级学院,为那些有经济能力的学生增加了一种选择;对名牌高校部分紧俏专业,根据培养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制定比较高的收费标准;在本科生学费制度已经建立的基础上,目前还应着重研究研究生的教育成本分担问题。
③高校是人才、知识和科技比较集中的地方,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机会,面向社会开展科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与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实现科研经费和科研事业收入在学校总收入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
④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对高校来讲,学生公寓、食堂、招待所等后勤资产项目往往具有稳定的收益,可以通过BOT方式或融资租赁方式尝试社会融资,一方面解决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校后勤改革,使高校在不增加后勤设施投资的情况下,迅速扩大规模。
⑤利用国家对校办企业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向效益好、见效快的校办产业投资,以取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使校办产业收入真正成为高校办学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清华同方、北大青鸟、天大天财等企业对所依托的学校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总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财源匮乏,长期以来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庞大的教育规模对财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教育经费供给矛盾十分突出,并将长期存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应转变思维,树立市场观念,逐步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校自主办学法人实体所需要的、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使高校成为一个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的节约型、效益型高校。
(作者单位:厦门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