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新娘”与我的创作历程

2009-04-14 08:46曾传兴
艺海 2009年3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悖论新娘

我对古典主义油画情有独钟,其所以如此,可能是如同支宇博士在《纸性真实,易碎人生》中所说的:“曾传兴在早期艺术生涯中恪守着古典主义严谨的视觉语言体系和崇尚‘真实的审美趣味:深厚的素描功底、精确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具像摹写,以及乡土民族的题材领域和人性人情的人道主义情怀。”这可以理解为,不仅在研究的对象上得到理智的了解,而且在研究的结果上得到情感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动心、怡情、养性的精神效应。这些年来,我在系统强化了自己的写实主义绘画语言体系,深刻领悟古典主义关于“真实”的审美理想的同时,把自己的个性完全融化在普遍性之中, 投入更为新鲜的个人生存经验和美学趣味,并对当代中国古典主义绘画史进行了综合的考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靳尚谊先生创作了《塔吉克新娘》,将视角从政治转向了普通的人和现实生活,开始了他的中国油画写实风格的转折。相对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社会现实主义”革命历史画的表现手法,靳尚谊先生这种强调对传统的尊重,对和谐、比例、色彩、结构等造型语言的追求,对人的理想美的赞颂的所谓“新古典主义”画风,在中国油画的现代化进程中,意味着一场悄悄的革命。当时,我少不更事,不知天高地厚,仅仅根据一些肤浅的知识和幼稚的认识对前辈艺术家的这场悄悄的革命妄加评论,私下议论靳尚谊先生画风有达芬奇的形体造型,委拉斯凯兹的用笔敷色,伦勃朗的细节描写,维米尔的画面意境。而自己,作为一个晚生代,却面临着一个究竟如何选择的难题。尽管如此,这些年来,我对靳尚谊先生各个时期的作品,还是怀着无限崇拜景仰尊敬的心情来欣赏、解读,学术态度十分严谨。对于靳尚谊先生那场悄悄的革命的意义,后来我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个人的观点是,在中国油画的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家们,人人都有所继承,人人都有所创新,但是创新是有层次之分的,有的人只是作了某些点点滴滴的量的积累,有的人确是引起了质的飞跃,以至开辟了一个新时代。靳尚谊先生的创新就属于后一种类型。这是一种全面的创新,改变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中国油画的现代化进程中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正是在靳尚谊先生的并非耳提面命而是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使我走进了古典主义油画的世界来寻求属于我自己的理智的了解和情感的满足,并且连带着对那些中国当代新古典主义油画的后起之秀如杨飞云、王沂东、王玉琦、陈逸飞、艾轩等也产生了一种无限崇拜景仰尊敬的心情。我根据自己审慎的比较鉴别,对这些画家逐个研究,择善而从。今天看起来,当时我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去承接他们的思想和风格,承接他们的文化智慧。这与当时风靡全国的“85”新潮美术的观念并不相同,也许是作为一个晚生代,时间的距离排除了许多主观因素的干扰,使我作出了实际上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深思熟虑的决断。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等中国艺术家的传统思想、文化智慧和优秀作品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其中没有文化的傲慢和霸权话语,没有家法师法和学派偏见,没有不容许有丝毫的怀疑和必须遵循的定论,而是洋溢着一种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开放的心态,特别是凝聚着一种对传统文化智慧的执着,对继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这些中国艺术家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智慧,在我年幼无知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无声无形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种子。时隔多年回忆这些往事,一切都变得依稀仿佛,如梦如烟,但是唯有这颗文化种子以及对古典主义油画的钟爱始终未能忘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古典主义油画的世界成了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这十几年来,我创作了《佤女》、《稻草人》、《来客》等作品,特别是近几年的“纸新娘”系列,是在中国的语境之下,对古典主义油画传统的继承,绝非自身孤立的创作过程。这些创作的语言体系是写实主义的语言体系,语言的基础是比例、结构、明暗和透视,对象是人。写实主义的语言体系反映了传统社会的文化特征,写实是一种审美理念,一种美的规定性。为了在绘画中追求写实,我做了许多的人体解剖,对结构分析、透视原理、光影变化等等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科学研究,并画了无数的素描稿子,精准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具象摹写,忠实的程度不但到家,甚至于过分。同时, 我深刻的体会到,艺术的本质是主体意识的个性,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社会和时代的个性化显现。主体意识的的个性是艺术家先天的可能性通过个体人生际遇对社会与时代的消化和互动并被记录在艺术作品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都有自己显示个性的方式。艺术的个性是开放的,在艺术作品中,造型、构图、色彩、笔触、质感、光影等等都是艺术家显现个性的方面,甚至题材的选择也显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同时,我严格把握了美术创作的认知方向,对自由、文化、知识、图符等美术创作的认知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自由是一种存在于个人而又超越个人之上的精神力量。对于个人而言,自由精神表现出一种对既成审美秩序和审美规划的超越。它可以是对集体审美秩序和审美规划的超越,也可以是对他人,对自我的超越。对人类文化而言,自由精神表现出一种永恒的开放性。从虚无到有限,从有限到无限。它可以是从题材的规定到规定的突破,也可以是从形式语言的建构到完美再到对完美的突破,还可以是从媒材形态到选择的完善,再到媒材形态的革命等。只有对自由的永恒追求,人类艺术史的完整性才能得到合理的认知。

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画家应该是文化的载体。美术作品只有在文化即存在方式的境况下,其作用和意义才得以显现。在文化与美术文本之间不仅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文化的存在方式更为复杂。美术也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美术的知识来源于人类对文本的认识。没有种种关于美术认识形成的知识,美术作品将变得毫无意义。图符一词的概念在突破语言学的束缚而谋求哲学的身份时就具有了某种文明创造形式的普遍性。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形态,将图符作为认知美术的基本概念有更大的随意性和自由性。美术作品如果不具备图符的基本特征,就和一个批量生产的产品没有区别。

就“纸新娘”系列的创作而言,创作方法虽然是具象写实,但创作思维完全是带着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切感受全身心的投入。围绕着创作主题的各种看法,与其说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冷静思考,毋宁说是对美好理想的一种热情的追求。既是独立思考和理性的判断,又是“使气以命诗”,直抒胸臆。“纸新娘”创作的主题思想不是塑造典型性格或者交代具体情节,形象的社会历史特征也不确定。创作的主题思想是在于张显自我意识的个性,这种个性是自己的全部感情、期望、生活经验、价值理想以及对时代的特殊感受。

主题思想和主题思想的内容是“纸新娘”的核心主体。“纸新娘”是自我意识所依赖的客体,借“纸新娘”,围绕主题思想和主题思想的内容,把自我意识提升到一种关于价值理想的悖论与人的整个生存方式紧密相连的精神境界。一方面,“纸新娘”是真实的存在吗?这纯属一个似真而假,似假而真,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自相缠绕,自相矛盾,两解而又无解的悖论。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逻辑的悖论,概念系统的悖论,这只不过是逻辑的陷阱,文字游戏。但如果站在侧重于探讨与人的政治伦理实践行为紧密相连的人世关怀的角度,切合人们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和人生追求,它可以成为一种关于价值理想的悖论,人的整个生存方式的悖论,植根于人性本质之中的悖论。由于悖论本质上是无解的,但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自身的处境作出一种价值选择,宏扬一种价值理想。另一方面,自我意识是一个主体范畴,主体如果不以某个客体为依据,是无法成立的,所以自我意识不能停留于自身,而必须趋向于客体。精神境界是主客合一的产物,自我意识经过一番求索,终于找到某个客体而安息于其中。这种自我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通过把认识和感受、思维和情感融为一体,通过自我意识中的独特的个性去把握时代的共性,把时代的某种困惑转化为自我的深刻认识和切身感受,由此所抒发的心声,所表现的追求,也就具有了时代的精神。“纸新娘”正是自我意识所依赖的客体。借“纸新娘”,我把自我意识提升到一种关于价值理想的悖论与人的整个生存方式紧密相连的精神境界,给世界点燃一盏理想的光。

“纸新娘”所引发的是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的对立所产生的生活本身的悖论。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在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之间进行双向的调整,一方面改造个人心态使之适应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改造社会环境使之适应个人心态,来选择一种以和谐自由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纸新娘”的这种价值取向包含了“迹”与“所以迹”两个矛盾的方面,就其表面的形迹而言,“纸性真实,易碎人生”,是拍浮酒船了此一生的感叹,是以郁闷无奈、彷徨无依、内心分裂为心理背景,是个苦物。

就其“所以迹”而言,“纸新娘”代表了人们对新的精神支柱和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坚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自由的价值理想,热切地呼唤着人们真正的理解,它构成了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主题,所谓悲凉,是由于感受到了这种悖论的悲苦的一面,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困惑和无奈,力求寻找一条精神的出路。所谓慷慨,表现了对和谐自由的价值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只是这种追求不是从一厢情愿的理想出发,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土壤。当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不可调和,事实与价值产生了严重的背离,人们往往把外在世界的分裂还原给内心世界,并且极力探索一种安生立命之道恢复内心的宁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尽量解决矛盾,将苦物化为甜物,让自我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安息。正如黑格尔说的:“在现在的十字架中去认识蔷薇的理性,并对现在感到乐观,这种理性的洞察,会使我们跟现实调和。”这种以和谐自由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史中,人们不约而同共同探索的一个主题。“纸新娘”以一种慷慨悲凉的姿态充当了和谐自由的天使。

虽然“纸新娘”系列作品创作的真意被刻意隐讳,但其“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的逻辑线索,还是可以感觉得到的。称这些作品为当代具象绘画比称它们为古典写实主义绘画更确切。 我想,“纸新娘”系列作品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能给学术界提供一些思考的材料,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更多指正。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蒋晗玉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悖论新娘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帽子悖论”
向古典主义致敬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新娘,你很帅
扮新娘
幸福的“围头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