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年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个部门、行业纷纷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面向未来将是今后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为农民增收、为农村繁荣做出更大贡献,日前《农产品加工业》杂志有幸采访了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甘士明局长。
记者:30年过去了,请您对30年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做一个总体评价。
甘局长: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异军突起”,是在党的政策感召、幸福生活的导引、强有力市场的拉动、科技力量的驱动下,我国亿万农民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伟大的创造精神实现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后创造了许多辉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城乡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以工哺农的先导力量,起到了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30年的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20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9620亿元,增长了332倍,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17.03%上升到68.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5.77%增加到28.52%。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强国富民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
记者:中国模式很大程度是由乡镇企业创造的,没有乡镇企业就提不出现在的城乡一体化,请您谈一下这一方面乡镇企业30年来的作用和贡献。
甘局长:当前理论界有很多同志都提到了乡镇企业在统筹城乡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就想侧重于乡镇企业30年的改革与发展和今后如何在城乡一体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谈一些我的思考。
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详细研究起来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我感觉最强烈的两点。
一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三农”,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乡镇企业改变了农业的发展方式。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农业投入,提供了大量农用生产资料。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乡镇企业用于支农、补农、建农的资金达4012亿元,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技术装备。有些地方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实行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为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带动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减少了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好地解决了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促进了农产品的增值增效增利,支持了农业的发展。其次,乡镇企业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1978年,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5%左右。到1987年,也就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产值合计增加到3472亿元,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8.68%,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最后,乡镇企业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人多地少、人增地减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解决的出路很大程度上在于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进入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到200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13%,比1978年的9.23%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到2007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达13706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1440元,比1978年的10.74元增加了130多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8%,比1978年的8%增长了26个百分点,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二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形式,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中破了我国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格局,使我国走出了一条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加快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2007年乡镇工业增加值达4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5%,而在1978年这一比重只有9.95%。从企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形成了我国大中小结合的较为合理的工业企业结构。从产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轻型加工企业为主,城郊乡镇工业相当一部分是为国有大工业加工配套的,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互为市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之路。乡镇企业在大大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大大推进了城镇化,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依托。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推动小城镇的发展。一是乡镇企业依托原有乡镇集中发展起来,不仅实现了企业的相对集中发展,还带动了为工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集聚,形成了小城镇。二是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的乡镇企业,依托专业市场和规模企业,集中建设乡镇企业园区,随着专业市场商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人口的集中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开拓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记者: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您认为乡镇企业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甘局长:乡镇企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得益于党的政策引领和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和广大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积极努力,这其中累积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经验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忠实实践者。
回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可以说乡镇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的具体实践者。乡镇企业率先在农村开展多种经营,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就
业,率先为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乡镇企业突破“三就地”(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和就地销售)限制,率先完全进入市场。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同时,乡镇企业的这些探索和实践反过来又对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来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
乡镇企业一开始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要素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去,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的考验,从而成为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同时乡镇企业不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产权制度改革,从利润承包到资产滚动增值承包到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改造,一步步把改革向纵深推进,使乡镇企业成功地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农村的分工分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肯定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优势之一。他说,“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进入新世纪,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肯定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乡镇企业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后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当前乡镇企业又处在一个关键节点,您认为乡镇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甘局长:经过了30年的发展,当前乡镇企业进入了转型提升的新阶段。当此之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农村改革30年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全面制定了下一步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化方面,给乡镇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下一步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乡镇企业发展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道路,加快促进形成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首先,要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方面继续发挥作用。要坚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立足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中的农村服务业和农用工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还要坚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通过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和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并进一步扶持农民创业。
第二,要在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中的农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对农业的引领作用,引导中国农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三,要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中国的工业化不能也无法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互动,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两翼齐飞的工业化道路。这需要乡镇企业在搭建国际、城乡、区域、企业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当中,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四,要在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乡镇企业不论是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还是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点,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兼有城乡双重因素,一头接受城市辐射带动,一头向农村和农业辐射,起到承城接乡、沟通要素、衔接工农的重要作用,进而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村企互动模式、农业延伸产业、农村服务业以及带动农民创业,就能够统筹城乡兴城镇,减少农民富农民。
乡镇企业作为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件“秘密武器”,无论其过去的发展经验、现在的发展走势,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和谋划的。
记者: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乡镇企业有什么冲击,您认为如何应对?
甘局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冲击十分明显。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七、八月份已经受到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九、十月份开始受到波及。受影响的企业主要是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玩具、建材、食品等出口贸易和生产企业,不少企业接不到订单,出现亏损、效益下滑,预计全年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回落7.46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8万家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关停。在乡镇企业打工的许多农民工开始回流返乡,据贵州、四川、湖南、重庆等主要劳动力输出省份调查显示,农民回流达到10%~20%左右。2008年乡镇企业净增就业约360万人,比上年减少近50万人,同比下降12%,这一趋势还在继续,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全面分析当前乡镇企业发展的形势和面临的环境,一方面要看到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另一方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加深,对我国的影响还没有见底。现在国际需求大幅收缩,对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乡镇企业冲击非常大。加上目前汇率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变化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业升级压力加大的影响,2009年将会是乡镇企业非常困难的一年,乡镇企业必须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各项准备。
同时我们要看到乡镇企业在困境中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支撑乡镇企业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经济增长较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加大,单位消耗大幅下降,国家财力丰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2008年全国经济增速虽然明显回落,但仍在预期之中。目前我国经济大的发展趋势、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的活力。二是政策环境变化有利于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为此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积极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农村市场,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目前财政货币政策从稳健到积极、从紧缩到宽松的变化,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大幅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随着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自身已经具备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乡镇企业积累形成的规模企业、产业集群、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等,不仅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而且具有低成本兼并扩张、联合重组的优势,这是危机中的机遇。而一般乡镇企业大多是传统行业,主要生产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而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任何时候都会存在而且巨大,这是乡镇企业的优势所在,也是其能够抵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乡镇企业发展历程中,曾经受过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也曾经受过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考验,现在乡镇企业已积累了一些应对危机和困难的经验。总之,2009年,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存在发展机遇,我们要坚定信心,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促进乡镇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009年国民经济增长要达到8%的目标。与之相应,乡镇企业2009年增长速度要力争达到10%以上,为保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保农民就业和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乡镇企业的光荣使命。
实现乡镇企业的发展目标,确保乡镇企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坚决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把乡镇企业发展融入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中去,融入到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转型提升和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们感慨颇多,这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同时,我们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技术支撑、规模水平、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等方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逐步缩小和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政府部门要做好公共职能的平台建设,搭好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联系的平台,是专家拥有的技术有用武之地,企业获得所需要的技术,实现我国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