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起联
背带的设计堪称得上是一件传世的杰作,是简洁、实用和艺术美感的高度统一。背带作为世代相传的育婴工具和民间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价值。小小背带反映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对美的追求,凝结了这个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力量。
一、背带的概述
背带被喻为人背上的摇篮,是世代相传的育婴工具和民间工艺品,至今在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地区还广泛流传。背带是劳动妇女为了解决一边劳作,一边看护幼儿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生活用具,在劳作强度大,劳动力少的家庭,少不了要有一床背带,因此,在上世纪中叶之前,背带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不仅是农村,连城市家庭也不例外。
背带的种类很多,主要表现在布料和装饰风格上。按时令的不同可分为冬装和夏装,冬装布料厚重,装饰华美,夏装用料轻薄,装饰简单。同是冬装和夏装亦有不同的装饰,根据当地民俗的不同呈多姿多彩的风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农村有了富余劳动力,城市开始有了保姆,地上的摇篮才开始慢慢地代替了背上的摇篮,背带的制作与使用也因此而不断减少。
背带在古代被称为襁褓,《史记·卫青传》:“襁褓始于三代,而今尚有之,襁,幅八寸,长一丈二尺,以负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粤妇之保抱小儿辄用之”。由此可知,背带的样式已沿用了三百多年,至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是极为少见的。
二、背带的艺术特征
背带工艺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手工布艺美术品,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凝结了壮族妇女的智慧和才干,显示出独特的民族艺术特征。
(一)形制特征
背带是典型的轴对称图形。将背带沿着背带芯的纵向对折,左右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收背带的时候通常也利用这一对称性特点,将背带先横向对折再纵向对折,然后把系带缠绕在对折的背带芯上即可。背带在完全展开的时候,主体型成倒梯形,一眼望去象一只彩色的大蝴蝶,又象一只飞在天空上的风筝。背带的两根系带是壮族日常生活用品中最长的,上古有“长丈二”的记载,而今最长者可达五米。背带芯的层叠关系也是背带形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一层底布上叠加多层用刺绣装饰过的布片,看起来犹如铠甲或鳞片一般,显得十分厚实而耐看,表现了壮族人民朴实厚重的民族性格。
(二)纹样特征
背带的纹样特征首先体现在剪纸艺术上,背带面上所有的刺绣都是在剪纸的基础上绣起来的。利用丝线本身的厚度,加上挑花等手法使剪纸纹样立体化,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为背带刺绣而设计的剪纸纹样是多种多样的,中间是圆形适合纹样或四方连续纹样,四个角是角隅纹样,四边为二方连续纹样,这说明背带装饰具有多种纹样结合运用的典型特征。图案采用对称式与均衡式构图,在中心线或中心点的上下左右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等量或近似形的纹样,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剪纸(刺绣)的图案内容以花果为主,花的种类形形色色甚为丰富,牡丹、石榴、菊花、梅花、莲花、桂花、茶花等图案在背带刺绣中比比皆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水果纹,是以当地特有的柚子、菠萝、荔枝、龙眼为原形的图案。此外,蝴碟纹、鸟纹(特别是凤凰图案)、龙纹和太阳纹等也是壮族背带刺绣喜欢表现的题材。花中套花、图中套图是壮族民间装饰惯用的手法,大花的构图骨架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花中套绣的小花繁密斑斓,花下压花,花下压叶,层层深入,互补重复而又穿插有序,结构严谨,经得起远观近看,让人赞叹不已。
(三)色彩特征
壮族背带的色彩基调为黑色和红色两种,这也是壮族日常生活所惯用的两种主要颜色。壮族背带的色彩突出地反映在丰富的刺绣色彩上,刺绣的色彩可谓是五彩缤纷,尤其是红色和浅绿色在黑色的底子上显出了原始的黑、红、白装饰风格。丰富的刺绣色彩是壮族妇女利用购买到现成的多色丝线,根据表现对象而随类赋彩的结果。无论是植物的花色还是动物的色彩都能绣出微妙的变化,有栩栩如生,呼之若出之感,显示了绣女们特有的色彩审美情趣和一定程度的色彩搭配能力。刺绣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平绣、挑绣、十字绣、绒绣、打仔绣等,在一种色线底子上加另一种色线,使色彩表现得更加丰富,变有限的色线于无限的色彩,是刺绣色彩调配的一大特色,与绘画体系中的色彩调和规律相一致。
三、壮族背带的民俗文化
(一)古老的习俗
在广西壮族山村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送背带。在壮族的生存与精神世界中, 容纳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古老的文化方式, 这种外婆送花背带的做法, 正是母系氏族以女性为基础, 缔结家族根系古老习俗的留痕。
送背带在壮族地区被称为“定婚”礼,是订婚——结婚——定婚三部曲中重要的一部。新婚夫妇要以生儿育女为标志来说明一门亲事终成定局,否则,人们都在牵挂着,等待着。如果经过两三年没有“开花结果”,按照壮族的旧习俗,郎家要把媳妇送回娘家去,一门亲事就由此而结束。送背带是在新婚夫妇初次生育儿女满月之时,由娘家把经过精心制作的花背带送到郎家去,以示庆贺。一般由新生儿的外婆带队,一行少则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届时郎家大摆宴席,欢迎各方宾客,其场面虽然没有象结婚时那么宏大,但人们愉悦的心情不会减少,有放歌一天一夜的惯例。郎家和娘家双方实力歌手对垒,阵容庞大,难分高低。山歌内容以祝幸福、贺子孙、保平安为主,也包括对老年人的祝寿和对年轻人婚姻、爱情的美好祝愿,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对背带工艺的赞赏和对送背带的感谢。山歌按上述内容分篇对唱,顺势展开,有严谨的章节层次,山歌曲调高雅,词义贴切。背带作为这场活动的主体,引来众多的观赏者。有民间刺绣行家、剪纸高手和其他针线手工艺人,此外还有众多的普通观众。由于存在这种观众效应,所以娘家在制作背带的时候往往都高度重视,精益求精,这一民间工艺也就因此而得以广泛流传。背带一般由外婆亲手缝制,同时还要邀请一两个针线艺人参加,一床绣花背带一般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与背带一起送去的还有制作精美的童帽、围兜和童鞋等。
(二)宇宙与生命
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在古时描述为椭圆的鸡蛋。面对复杂的世界,勤劳智慧的少数民族用针针线线绣出了宇宙大观,剖开了混沌。围绕着中心的八卦图形,四周八个花瓣形,五个绣有结着两个圆形花果的树,花树居中直上,然后分两杈垂下,这就是代表日月的花树。代表混沌的花背带,在背心是一个椭圆形,倒探下来的花须探向花蕊的瓣,两边有些像眼睛的东西,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示在我们面前。体现了对天地的一种敬仰的心态,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花神崇拜
传说壮族创世女神米洛甲是从花朵中出生的,因此壮人祈求生育的方式就是祭祀花神,或是在床头插花,背带绣花也是这种精神表达的方式之一。壮族对米洛甲的崇拜,渐渐演变成对百花的钟情,因此,在壮族的小孩背带上,花的形象被极其恭敬地摆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而且花开之多令人炫目,整个背带心或是满地开花,或是花中套花,而中心部位的那朵大花,据说就是花神米洛甲。
综上所述,壮族背带不仅具有特定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研究壮族背带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理解,进而强化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开发、保护与传承工作。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