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电影主题歌《雁南飞》

2009-04-14 03:15
电影文学 2009年24期
关键词:主题歌电影作用

王 莹 王 刚

[摘要]《雁南飞》是影片《归心似箭》中的一首意味深长的片尾主题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意境深远,其艺术价值重在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炽热浓郁的真善美映衬出革命战士崇高的信仰。它成功的音乐处理升华了影片主题。为影片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电影主题歌《雁南飞》的音乐分析,来揭示其在影片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雁南飞》;电影;主题歌;作用

一、电影主题歌的界定及其作用

电影、电视剧的音乐主要包括配乐和歌曲两大部分。其中,电影配乐可分为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电影歌曲则主要包括主题歌和插曲两大类。电影主题歌是电影歌曲中除插曲外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往往是对电影剧情的高度概括。与出现在剧中起点描作用的插曲有所不同的是,它常见于影视剧的片头或片尾,以特定的风格、凝练的情感塑造剧中人物形象,营造艺术氛围,表达人的某种情感。从结构形式上看。电影主题歌大致可分为单一主题歌、双主题歌、主题歌群等三种形式,其中单一主题歌形式中的片头主题歌、片尾主题歌应用最为广泛。

一般来说,片头主题歌就好像一部大型作品的序曲或前奏,多以概括剧情为主要表现功能。它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丰富的思想、伦理、智慧等内涵和饱含欢愉或震撼的审美情愫融为一体,以和谐的音响和优美的旋律沁入人的心灵,潜移默化而又持久深入地引领剧情发展,为影片主色调及文化情感定位进行必要的铺垫,在不知不觉中把人们带人影片既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情景意境中。

片尾主题歌。即将主题歌放在影片的结尾出现。它是单一主题歌形式中除片头主题歌外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功能与片头主题歌不同。片尾主题歌出现在影片剧情全部展现之后,它好似大型作品的尾声和补充,更多的是对已发生剧情的总结,带有某种对影片有感而发的感慨和情绪,延伸了剧情的主题内涵,具有结尾点题、曲终意未尽的超时空艺术表现作用。电影《归心似箭》中的《雁南飞》正是这样一首意犹未尽的经典片尾主题歌。

二、关于电影《归心似箭》

197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李克异编剧、李俊导演的彩色战争爱情片《归心似箭》。影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战斗打散的东北抗联连长魏得胜(赵尔康饰)在一次激战中负伤掉队,身陷伪军哨所。他伺机杀死伪班长,拖着伤病之躯逃出哨所,一路向南追赶部队。为掩饰身份顺利归队,他不得不暂且混入大山深处的淘金人中。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落入日寇手中。矫正院的严刑拷打、精神折磨都没能使他改变归队的决心。最后,敌人让他下井背煤,他却在逆境中机智神勇地率众逃离虎穴。夏去秋来,魏得胜昼伏夜出继续南行寻找部队。终因伤势过重昏倒在密林中的小溪旁,被年轻寡妇玉贞(斯琴高娃饰)救回家。在玉贞和儿子“小拴柱”的精心照料下,他伤病痊愈,精神焕发。在这段疗伤的日子里,魏得胜与玉贞建立起真挚的感情,互生爱慕,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使他坚定归队决心。他说服了玉贞,冒着瑟瑟的秋风,朝着南归大雁的方向出发了。影片中魏得胜战胜了金钱关一途遇淘金人;生死关一落入日寇手中;美人关一与玉贞心生爱慕之情,最终找到部队。魏得胜对党的忠诚、对部队的“归心似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抗联英雄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而这种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与时代意义。它代表了千百万抗联战士的心声。电影男女主人公的饰演者赵尔康、斯琴高娃虽是初登银幕,但在片中均有出色的表演。赵尔康虽然形象并不好看,但其塑造的抗联连长形象性格很美,完全是个男子汉,一个从骨子里到外面响当当的东北硬汉。剧中他那句经典的台词“我得走”虽然只有三个字,却掷地有声,表现了他刚毅坚定、百折不挠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玉贞的饰演者斯琴高娃当时还只是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的一个报幕员,《归心似箭》中的她将玉贞淳朴、善良、真诚炽烈、含蓄温柔的人物性格演绎得丝丝入扣,准确细腻的情感塑造使她和玉贞这个角色一起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从而一举成名。

在处理魏得胜和玉贞的爱情戏时,李俊导演运用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这场感情戏置于秋光无限、景色怡人的湖水旁,优美、静谧的自然环境衬托着人物角色含蓄动人的柔情,令观众忘我入戏,身临其中。“挑一辈子水”的爱情表达方式极为含蓄、巧妙,恰似不经意间从玉贞口中羞涩地流露出来,委婉、深沉的示爱语言契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心理习惯与情感方式。而男主人公魏得胜动情之时仍能坚守革命理想,经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下定决心继续追赶部队,更显示出他革命信仰的坚定和执著。电影中英雄魏得胜和农村妇女玉贞的形象塑造个性鲜明,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玉贞舍小家顾大家的义举,成就了对恋人无瑕、纯净、彻底的大爱,给人深深的思索和震撼。这部戏的爱情描写,对于身处今天的人们来说,平凡无奇。然而在30年前,文革刚刚结束、改革开放初始、思想禁锢还未彻底打破的特定年代,电影大胆创新的勇气和开拓精神给尘封已久的影坛注入了一缕清新的气息。特别是那首深沉哀婉的主题歌《雁南飞》,其如泣如诉的旋律与影片绚丽的色彩、感人质朴的爱情、执著坚定的信念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使人久久不得忘怀。

三、电影主题歌《雁南飞》的音乐分析

李俊词、李伟才曲的电影主题歌《雁南飞》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依电影《归心似箭》的剧情需要而生,以剧中女主人公玉贞的视角,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妇女送别心上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盼望革命胜利、亲人早日团聚的美好夙愿。歌曲旋律质朴自然,含蓄深沉。情真意切,紧扣影片“盼归”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作者李伟才生于1925年。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15岁考入当时的音乐学校——伪满宫内府乐部,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在宫内府交响乐队担任演奏员;抗战胜利后。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该厂交响乐团指挥兼作曲,主要作品有影片《松花江上》的电影插曲《四季美人》《归心似箭》中的《雁南飞》等。李伟才在《雁南飞》核心音调“5632”的设计上,大胆地吸收了东北民歌《五更调》《摇篮曲》等音乐主题元素,使之成为一首具有浓郁东北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很好地适应了《归心似箭》这部东北抗日题材电影的剧情发展。

《雁南飞》这首片尾主题歌全曲为再现二段体结构,其调式音阶排列为“123567”加变宫音的六声民族官调式。变宫音“7”的运用增强了“盼归”的迫切与酸楚,是全曲一大亮点。《雁南飞》旋律上广泛采用承递的创作手法,乐句间首尾相连,环环紧扣,气韵贯通;节奏上,选用2/4拍弱起节奏与跨小节连线节奏为基本节奏型,有效地推动了长气息乐旬的抒情性发挥,准确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缠绵、眷念的情感。歌曲第一段主题由起、承、转、合的四句乐

段构成。起句1-4小节,由徵音“5”弱起进入,止于角音,是完全重复的2+2结构的4小节乐句。主题动机3、4小节的高八度再现与歌词重复相契合,犹如声声呼唤,把人们带人情思绵绵的思念中;承句5-8小节,词曲都使用了承递,即承句词曲开始动机与起句结尾相同或相近,是起句的延续;转句9~14小节,内部为3+3的结构。前3小节继续延承前句句尾,之后变为只承接一个“6”的单音。旋律的八度大跳引出变官音“7”,造成调性色彩的不稳定,增强了乐句间的对比,为合句的出现进行铺垫;合句15~18小节,旋律源于前三句的变化再现,承递的再次运用紧扣歌曲主题,起到了总结的作用。歌曲的第二段仍然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四句乐段,且继续沿用承递的创作手法,是第一段主题音调的变化再现。旋律的六、七度大跳和变宫音“7”的运用增强歌曲表现的张力,形成全曲高潮。

《雁南飞》的歌词寥寥数十字,却字简意深、意味深长:“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已盼春来归。今日去原为春来归,盼归莫把心揉碎,莫把心揉碎,且等春来归。”歌词大意犹如电影为主人的一去别离归心似箭,“雁叫声声心欲醉”,“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是歌曲的情感主线。全曲词义清晰,字字沁人心扉,对恋人归来的思念涌上如头,是一首缠绵悱恻、充满离愁别绪的情歌。词作者李俊在歌词的写作中广泛运用重复、承递、叠字的创作手法,与歌曲旋律发展遥相呼应,增强了歌曲情感表达的力度和深度。歌词中“今日去原为春来归”一句,点明了“盼归”的寓意是盼望革命胜利,亲人早日团聚,升华了歌曲主题,提升了歌曲品位。

四、《雁南飞》在影片《归心似箭》中的作用

电影《归心似箭》没有太多的战争场面,而是将视角投向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归途中魏得胜勇闯金钱关、死亡关、爱情关,意外收获玉贞的患难真情。全剧成功地定位英雄与爱情的关系,让爱情再现英雄本色,使战争特定环境中的爱情描写,具有了生离死别的悲壮意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影片追求人物造型处理和表演风格的和谐统一,注重用细节揭示很多用言语无法准确诠释的人物内心情感。自然、真实、朴素的艺术风格中豪放不失细腻,委婉又见生动。

《雁南飞》的音乐在影片中曾五次出现,贯穿全剧,极好地配合了剧情,营造了“盼归”氛围,烘托了人物的真挚情感。前四次以主题音乐的形式出现,其场景为片头大雁南飞、勇闯金钱关、矫正院视死如归、昏倒在密林。第五次以片尾主题歌的形式出现在影片的结尾。银幕上。夜色中玉贞在幽暗的烛光下守在儿子的身旁含情脉脉地为魏得胜临行补寒衣。这时,电影主题歌《雁南飞》响起。音乐以影片女主人公的视角,如说如唱,倾诉心声。首唱者单秀容老师深情委婉、流畅细腻的行腔,使其旋律虚幻飘逸,哀婉中略带淡淡的伤愁,把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依依不舍、盼望早日归来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形成了典雅、细腻、含蓄的音乐美,达到了朴实自然、亲切生动的艺术效果。在这里,《雁南飞》不是对玉贞夜补寒衣这一画面意义的简单重复,而是以优美的歌声赞颂她崇高的思想和美好的爱情。电影主题歌《雁南飞》既是对魏得胜排除万难归心似箭的写照,又是对玉贞依依惜别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它的成功运用使音乐视听形象与画面视觉形象有机融为一体,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的审美感受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收到曲终意未尽的艺术效果。抒情的音乐和送别画面,从不同的侧面同时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动作的意义,使人物呈现出多侧面、立体感,高度概括了剧情,升华了影片“盼归”主题,起到了首尾呼应、结尾点题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王莹(1977—),女,辽宁锦州人,硕士,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筝教学及艺术教育理论;王刚(1978—),男,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胡教学及艺术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主题歌电影作用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等 我
漫漫长路 大型记录片《震撼世界的长征》主题歌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