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 莹
[摘要]中国动画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动画艺术史中的经典形式。这些经典动画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民族审美精神。这也是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运用分析及归纳的方法,探析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及这些经典动画形式因素的关联,明晰其中包含的“民族记忆”所赋予的文化精神及意义,为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方向提供一个较明确的文化动因及支持。
[关键词]中国动画;平面性;文化观照
一、民族风格是中国动画存在发展的合理依据
动画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时至今日,动画已是一种世界性的视觉叙事形式。在“动画”前冠以“中国”必然是一种界定和区别:即界定这一动画形式的范围及区别于其他动画形式的存在标志。
很显然,对一个不存在的或将来也未必有的东西或事物冠名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来说,只要当这个事物出现或即将出现且需要区别于其他的东西时,才需要这个名称的。并且,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冠名才可能发生。这是一个平常的普通到使人很容易忽略的不太起眼的人文现象。但其中却包含了一个并不太平常的道理——存在的意义,只有在独立独特时才有意义。如果简单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现象的存在。
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前,中国就有动画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以一定的规模在发展着。但是,这时的动画还不能称之为“中国动画”,充其量只能说是中国人在做动画,因为这一时期的动画创作及作品有明显的模仿国外动画的痕迹。可以说它是中国人的,也可以说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人的东西。在此后的20余年间,中国早期动画人在“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一时期,大约有30余部动画影片,荣获了国际国内100多项大奖,并以其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使世界动画史上有了一个崭新的名称:“中国动画”。
在界定“中国动画”这个概念的过程中。中国动画之所以为中国动画的含义也逐步显现出来,即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的惟一性,这是中国动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动画的判断依据,也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创作和发展必然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传统艺术在造型语言及形式因素等方面对中国动画的影响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审美习惯,图像造型艺术必定是根植于本土文化深层意识之中的东西。
二、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特质
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所以造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它是“潜存于民族文化深层意象之中而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且最终通过人的智慧而创造出的图像模式。”对于中国动画来说,这种独特于世界其他动画艺术的图像模式正是源于本土文化的深层意象之中,同时,它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
动画原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这种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原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就是在一定面积的二维平面上利用点、线、面、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恒久的命题。
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其自身必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表现语言或表达方式,只要符合人类共同追求的审美理想,都应该有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讲。独特的风格面貌是最可贵的,而源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国动画无疑是很独特的。
中国传统绘画的平面性、形式感及文化性,确实有自己独特之处。在摄像技术发达的今天,和西方现代艺术相比,虽然它还只是古典的、传统的,但在其水墨技术上派生出许多的莫名感觉,基本符号仍然是象形的,且是一种抽象意义的文字化的象形符号,虽然并非真正抽象绘画性意义上的抽象,它的极富形式意味的“似与不似”的独特观念,使中国传统绘画的平面性、符号性和形式感所传达的意味成为东方古典意趣的总体体现。这一切都是动画原画创作的源泉。
不拘泥于特定的时空,是中国绘厕的特点。时空是一切事物的物质存在形式,人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现实世界的时间是流逝的、无限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无边无界的;而人的创造物——绘画,就时间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间而言是二维平面的、有边界的。这两者是如此地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最密切的对应联系。所谓艺术创造,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创造过程。
画面是有限的,因而它是局部;但作为艺术品,它又是整体的;它在自身中是圆满的,包含着无限性。画面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天地,是和谐统一的小宇宙。”渊源于道家以及儒家学说且分明承传于墨家的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在汉代以及此后的两千余年里始终深刻深远地影响到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而绘画作为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必然或隐或显地体现出这一“天人”观念。或者可以说:这一观念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潜层结构。
当然,这个小宇宙虽然是平面的、静止的,但却是圆满的生命的象征。子日:“绘事后素”,可以理解为在白色素地上绘画。(这个解释有争议)这句古老而简略的话,却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最基本的特色。千百年来,中国画家一直将表面现象的模拟看成是低层次的技艺,而将通过作者主观提炼加工的意象语言及其独特的组合看成是高层次的艺术。
在这一基本观念下,中国绘画艺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或其他绘画艺术的可贵特色。而这种以线为基本语言、形和空间的平面性、取舍的自由度、布局的主观性、虚实黑白、疏密参差以及平面性思维的方式,以“气”
“势”为表现的运动感与力度等等,都应该是中国绘画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同时也是中国动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选择。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物质层面来看,绘画是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是这个结果的技术反映,而其中客观世界是最基本的对象,没有这个对象就无所谓主观反映,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一幅画作的题材、风格和审美取向必定反映出作者的志趣和艺术修养。而画者的志趣、修养及素质,必定也是其身处人文及生态环境的产物。换言之,人文及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始终存在,并随时反映在其人的生活实践中,画家也不例外。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视觉图式、技术表现上有很宽泛的延展性,这是中国古典哲学影罩的必然结果。这种“混沌”观念下的模糊指向使一切联系成为可能,从而使中国古典绘画的平面性与西方现代派的平面化有一定的相通性,或者说使中国古典文化空间中的内隐性平面和画面结构与视觉感受的平面性相通。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绘画的平面性、符号性的形式感有了历久弥新的天然属性。
在中国文化及艺术史观中,认为新石器彩陶中出现的
抽象图案,已暗合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两大原则:即“游目”原则:具象图案转为抽象之后,整个画面就是游走的了,面向四面,使四面成了一个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一气呵成的整体。这种自然而然的移动的散点透视。让围着彩陶进行的欣赏难以终止,并在这彩陶有限的圆面中体会到一种“无尽”的意味,而这种“游目”正是后来中国绘画和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原则。另外,“仰观俯察”的中国观照方式:中国彩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彩陶的另一个特点是:无论是盆,是钵,还是瓶与罐,都注重由上到下的效果:在绘制四面图案之前,就细心照顾到靠近瓶罐颈口处的图案,使其由上方下视时,也形成一种和谐的图案。不仅彩陶的创造和观赏是按照“仰观俯察”这一中国古老的观照方式进行的,后来诗、词、画和建筑中也广泛应用这一个基本法则。
三、中国动画的平面风格语言是一种自然选择
西方传统绘画多注重客观实在,注重模拟三维的实体,这也是3D动画发展于西方国家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传统绘画多注重心理的感受,中国人喜欢在一个虚拟的平面里实现,这也是中国动画之所以成为中国动画的含义。从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到特伟先生的《骄傲的将军》再到水墨元素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等,正是这种“平面性”的空间思维特点,使中国动画经典所以经典。
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中国原始彩陶,如果不是巧合,那么这种“平面性”的空间思维方式在那时就已彰显。这种空间观念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直觉思维,有对自然的感悟,有对实践的体验。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如老庄道家便是从对自然万物的感悟而上升为形而上的“道”的观念;究其实,即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本质。
以现代的知识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一原本就是建立在这虚拟的空间关系之上的,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平面化趋向,也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一大永恒特点。
中国动画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中国人眼中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正是由于这种关联太过明显而使人忽视了这种联系的存在。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于中国动画的发展创造提供了无数可能,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更是现实的发生,(虽然很短暂)这一点恐怕是任谁也不可否认的。但遗憾的是,艺术创造的规律虽然有迹可寻,然而艺术的创造随着创作个体的特殊化或个体的关联的不同而会发生诸般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这种出现的诸般可能不可能被这一时期的人意识或全部意识到,于是难免出现各种情形的偏差,就如俗语所谓“当局者迷”的道理。
在历史的某些慢性作用下,经过近百年的向西方借鉴学习,所谓的中国传统思想,却几乎只能在图书馆或文档库里存在。这恐怕就是当前一切的所谓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
中国动画的平面风格语言及这个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审美习惯,是中国动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动画的判断依据,这也是中国动画存在发展的历史选择。
[作者简介]姬莹(1970—),女,胰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基础教学及平面造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