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做检查(之一)

2009-04-14 09:43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3期
关键词:胰岛空腹肾病

杨 毅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及时做相关的各项检查,对于糖尿病本身的治疗以及并发症防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哪些检查项目才是必需的呢?患者朋友们又是否了解这些检查意义何在呢?

一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

1.血糖:

(1)空腹血糖。过夜空腹到次日早晨6~8点抽血检测。早期和轻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往往轻度升高或正常,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低于餐后2小时血糖。

(2)餐前血糖。午餐和晚餐前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的病情监测。

(3)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如检查目的为确定有无糖耐量异常,应给予标准餐负荷,进食100克馒头或米饭;如目的为观察糖尿病治疗效果,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检查日应按平时进食和治疗用药,不要改变原有治疗方法。

(4)夜间0点(0AM)、3点(3AM)血糖测定。对1型糖尿病来说,0AM、3AM血糖不应<3.9mmol/L,若低于该值,表示夜间可能出现过低血糖。同时也可作为2型糖尿病调整药物的一个辅助佐证。

(5)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候检查,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

(6)自我监测血糖。每天测定多次,常用的测定时点有:早晨空腹,早餐后2小时,中、晚餐前,中、晚餐后2小时,晚10点,0AM,3AM。有时夜间还要增加监测频率。多次监测血糖适用于强化治疗者、胰岛素治疗且病情不稳定者,为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数据。病情稳定患者,单纯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糖药者,至少每周监测血糖一次(至少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病情稳定后延长间隔时间。

2.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用来评判糖尿病血糖控制状况的最重要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意义非凡。不过,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改变比较慢。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较合适。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指标。一般认为<6.2%为控制良好,6.2%~8.0%为一般,>8%为控制不良。1型糖尿病可缩短检测间隔时间,但也不要少于2个月。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6.5%以内,广大患者应以此为金标准。

3.胰岛素、C-肽测定:

胰岛素在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和同样一个分子的连接肽,该连接肽即称C-肽。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也就是说,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所以,通过测定患者血中的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口服75克葡萄糖,于0、30、60、120和180分钟采血测胰岛素及C-肽,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为5~20毫单位/升,服葡萄糖后增加5~20倍,高峰在30~60分钟。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正常或高于正常,服糖后胰岛素增加量可与正常人相近,其主要异常为高峰延迟。随着病程的延长,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储备功能差。正常人空腹C肽水平为1.2±0.6微克/升,服糖后升高5倍左右,高峰在60分钟。糖尿病已用胰岛素治疗者要观察胰岛功能应作本试验。

C-肽测定有何临床意义呢?①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直接测定C-肽,以判断病情;②可鉴别各种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③定期测定C-肽浓度,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病情轻重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4.尿常规、尿酮体、尿白蛋白排出量(UAE)测定:

(1)尿常规检查:作为观察有无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肾脏受损情况;有无泌尿系感染和其他肾病等。假如尿中白细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致。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大量蛋白尿>0.5克/24小时),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而尿糖测定结果由于受肾糖阈增高或降低的影响,目前已不作为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标准了。

(2)尿酮体测定:尿酮体的测定有利于早期发现酮症,特别是妊娠糖尿病患者、重症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出现外伤、手术、感染等应激时,尤其应该进行尿酮体测定。

(3)尿白蛋白排出量测定:有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间段留尿方法,也可清晨留尿,测白蛋白/肌酐比值。如增高(>20微克/分),在6个月内重复2次。增高者作上述定量检查。有2次定量测定结果在20~200微克/分者为微量蛋白尿,临床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尿病肾病Ⅲ期),对预测临床糖尿病肾病很有价值。>200微克/分为临床蛋白尿,属糖尿病肾病Ⅳ期。

5.肾小管受损指标:

测定的项目有:转铁蛋白,视黄醇蛋白、β微球蛋白、N-乙酰葡萄糖苷酶。这些指标在糖尿病时可增高。伴糖尿病肾病时更高。但这些指标能否预测临床糖尿病肾病尚有待长期观察。

6.肾功能、肝功能、血脂检查: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除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外,还应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素氮、肌酐等),可选作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血浆流量等,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由于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故还应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验。肝功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浆蛋白等;血脂测定应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可选作脂蛋白(a)。糖尿病患者常有血脂异常,表现为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HDL-c降低。初诊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血脂异常者不急于用降血脂药,因为血脂异常与高血糖有一定关系,糖尿病控制后,部分患者血脂异常可恢复。如仍不正常者,宜加用调血脂药。(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除了本期所讲述的血、尿液实验室检查之外,糖尿病患者实际上还有许多必需的检查项目值得我们共同关注,下期将继续为您精彩呈现。

猜你喜欢
胰岛空腹肾病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采血为何要空腹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空腹喝水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