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

2009-04-13 02:38李春荣迟冠卿
黑河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早自习名著课外

李春荣 迟冠卿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笔者在农村从教多年,发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课外书,即使有也只是一两本作文书。我国的四大名著他们几乎都没有读过,更不用说《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些书了。由于阅读面窄,课外知识匮乏,学生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在现有条件下丰富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点做法:

1.由课内带动课外。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很有帮助。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为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教师可找来该作家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相关作品进行对比阅读。篇幅短小的可发给学生,篇幅长些的则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集体阅读。如学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时,可把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印发给学生,让其对比阅读,感受两位作家对生命的不同感悟;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可找来它的姊妹篇《济南的春天》让学生阅读,使之感受不同季节的济南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作者不落俗套的写作手法;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时可找来《鲁迅全集》,利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阅读《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使学生了解鲁迅塑造人物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又接触了不少名家名作,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2.加强长篇名著的阅读。

语文考试常会出一些名著题,如果学生没有读过原著,就会感到挠头。其实解答这些题目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读原著,读过了做题就容易了,而且长篇的文学名著文化底蕴特别深厚,对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农村学生阅读资源匮乏,所以这些名著就需要教师提供。教师可把自家的藏书及向其他教师借来的书籍拿到班级供学生集体阅读,可利用早自习每天读一段,三年下来,就把中学生需要阅读的一些名著读完了。

3.创办读书角。

农村家庭一般都不富裕,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对此,可采取让学生集体买书的办法,全班学生都拿出一点钱共同买一些书。这样每人花不了多少钱,却能买到很多书,也可适当订阅一些报刊。这些书籍由班长登记造册后统一放在读书角,由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学生可以在课下或活动课期间借阅。每学期后再补充一些书。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学生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既经济又实惠。

4.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可让学生为自己一周阅读的精彩作品写阅读笔记,在阅读课上与全班同学交流。阅读笔记的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好词好句、精彩片段、一句话评论等。这样,学生就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了许多作品,而且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5.充分挖掘农村的优势。

生活处处有语文,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充分挖掘语文资源。如可让学生搜集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春联及农村的民间习俗、风土人情、传说、故事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去观察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山川河流等景物,使学生的写作素材更为丰富,作文更有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课外阅读这个“源头活水”,学生的语言丰富了,思想深刻了,再不愁写作时“无米下锅”了。

责任编辑李婧

猜你喜欢
早自习名著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My English Teacher
提高语文早自习预习效率的策略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