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芹
每每布置作文,总有一些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此,许多教师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几年来,我在优化作文教学结构的探索中总结出“仿创”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模仿,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阶梯”
有人说,模仿就是抄袭,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力,其实,这是不对的。“抄”是不改变事物的原样,而“仿”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组织,通过思维过程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正如克鲁斯卡娅说的那样:“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对于成年人那样同等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模仿就是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阶梯”,让他们用思维去努力攀登。
1.在读中仿。杜甫有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神”就是从“读”中得来。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不失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首先,多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创作者思想、心灵、情操、人格的写照,所谓“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读《丰碑》,我们会对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精神油然而生敬意;读《妈妈的礼物》,我们会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女儿的良苦用心;读《蚕妇》,能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残害……这些足以说明文章对人的影响力,学生耳濡目染这些优秀作品,就会丰富想像、陶冶情操。其次,多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多读书,可以让学生通过优秀作品体验自己无法体验的生活,去感受自己无法看到的景观,学习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许多同学作文中引用的古诗文、名言、警句,都是从书本中“读”来的。所以博览群书,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像力。最后,多读可以让学生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作文的基本材料,好的语言构成的文章,会让人爱不释手。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原素。积累词汇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学生,最简单的是从书本上学习、占有词汇。譬如,学生读《春天的脚步近了》,就会学会如何描写春色;读《第一场雪》就学到很多形容雪的句子……这样,从阅读中有意或无意学习、积累了好的语言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词汇丰富了,表达能力提高了。
2.在写中仿。每一篇好的文章,它的开头和结尾、层次脉络、过渡衔接,表现手法等,无不渗透着作者的一番苦心。因此,仿写优秀作品,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构思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海底世界》一文,文章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而结尾小结“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显得完整,又点明了中心。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就值得学生学习,于是我安排学生仿写一次练笔作文,学生觉得有文章可以借鉴,就不觉得作文难写了。再如,学了《赵州桥》一课后,我让置学生运用作者抓住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按照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仿写《我爱家乡的××》,要求他们先抓住事物特点,再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不仅降低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构思,提高了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
二、创新,给学生作文能力一个“升华”
创新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成功的秘诀。一篇文章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才是一篇有创意的文章,因此,提高作文质量,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在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如《甜甜的荔枝》一课,文中有一段写到“像个小黑人”的小孩,为了让北京的客人吃到新鲜荔枝而跑开,后来拿回一包荔枝送给客人。那么小男孩跑到哪儿?怎么弄来的荔枝?他当时怎么想的?可以让学生就此展开想像,续写一段话。有的同学写:听了阿姨的话,小男孩低下了头。他想:这位阿姨想吃鲜荔枝,而且是慕名而来,我不能让她失望啊。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热心去帮助别人,我没有荔枝了,可以从别人那儿借嘛……想到这儿他再也忍不住了,拔腿跑到站外,从别人那儿借了两包荔枝,送给了阿姨……就这样,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开阔了思路,也尝到了创新的喜悦。
在进行续写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在指导时着重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如《画扬桃》一课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文也是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写出不同的文章。“注·提”实验教材第八册有一篇看图作文。图上画的是三个戴红领巾的学生在观察一只蝴蝶标本。为此。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第一种,通过背景。你能说出他们在哪?在这儿可能会做什么?(从地点出发写作);第二种,图中的人物是做什么的?这样的身份他们会做什么说什么?(从人物身份出发写作);第三种,从图中内容看,此图要表达什么意思?要告诉我们什么?(从中心思想出发写作)。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所想像的结果不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不同。经过以上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便会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