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酒的差别很大,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中国的众多饮品中,只有它们能用来待客交友。你可以请朋友喝酒,也可以请朋友品茶。如果请朋友喝矿泉水或果汁,对方肯定以为你脑子出了问题!
酒的特性是外放的,激情四射的,是人类情感的催化剂。不论何种情感,在酒的作用下,都会提升和扩大。
中国的诗人是最多愁善感的,常常把酒与愁糅在一起,从而使愁也有了诗的意境和韵味。李白吟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每当我们他乡夜饮或借酒浇愁,诗人的感受也会在我们的心头泛起。酒甚至会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曹操《短歌行》第一句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抒发了对生命短暂和人生多舛的感慨。
酒能让人剥掉层层外壳,直接坦露内心世界。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酒都能去掉你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行头,把你还原成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附加因素的人!人性的真实往往需要适当的契机和媒介的激发才能显现。而酒就是这个媒介!在醉醺醺中,人们不再装模作样,不再趾高气扬或唯唯诺诺,进而做回了他本来的自己!
茶的特性是内敛的、温和的,富有日常情感。在缕缕茶香中,品茶人是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那样从容不迫。于是百代兴衰、人情冷暖、家事国事尽入了茶人闲话。
茶本待客之用,而我们古人送客也用茶,名字极雅,曰:端茶送客。主人端起茶杯并不饮用,就表示送客之意,客人应立即起身告辞。茶跟酒一样,能让素昧平生的人坐在一起,但是茶喝得再多也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品茶时的冷静与理性使茶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总能或明或暗地显现出来,这就容易使茶人在喝茶时喝出了茶以外的味道。
比如在介绍新茶友时,头衔成为不可忽视的词语,言语间也往往流露出对于身居高位者、事业有成者和资产万贯者的某种敬意。平心而论,任何人的高位都不可能给茶友带来好处,大老板的亿万资产更不可能和其他人分享,即便“仗义疏财”,肯定也轮不到茶友头上!但在交谈中,茶人仍以他们为中心,以他们的话题为话题,并随声附和他们的观点,不时为他们其实并不幽默的话,奉上不一定发自内心的微笑。原本悠闲的活动,弄得左顾右盼,谨小慎微。茶品得累、话说得累、连笑都累!茶喝到这份儿上,早已是茶人之意不在茶了!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因为有比酒更美好的事物在召唤他。然而是什么让今天的某些茶人在品茶时心不在茶呢?
与温文尔雅的茶相比,酒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星”。一些重大的历史关头,常有它的身影,而且扮演的往往又是重要角色。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王位。他原是后周禁军统帅,在陈桥驿,部下给他黄袍加身,他顺水推舟做了皇帝。登基后,他对拥兵自重的一批将领心存顾虑,担心自己当年的一幕重演。他本来可以用帝王惯用的诬陷、酷刑和杀戮维护权力,像汉武帝和武则天那样。但是他没有!他用的手段极其巧妙,也更“仁慈”!因为在纷乱的思绪中他想到一样东西——酒!他在宫中设宴,和石守信等封疆大吏开怀畅饮。席间,宋太祖问他们:“假如部下也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怎么办?”石守信等人无言以对。此刻,他们才感到危险已悄悄临近。没过多久,聪明的将领们纷纷交出了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酒成为传递君主意愿的载体,酒人口,将领们已心领神会,宋太祖在推杯换盏中收到了和许许多多人头落地相同的效果。这是空前高明的政治手腕!酒在此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说中国文化史有个很奇特的现象,看似孱弱的文人,几乎都和酒结缘。
东晋时有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县令,喜饮酒,不醉不休,常说:“我醉欲眠、君可去。”朋友煮酒拿他头巾过滤,用完他又戴在头上。这个贪杯之徒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渊明,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被林语堂先生誉为旷世名篇!他的“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脍炙人口!唐宋的诗词大家几乎都有写酒的上佳之作,如果列举出来,将使我们进入美的时空隧道!就拿在词坛享有崇高声誉的女词人李清照来说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遭遇的凄苦,使她把酒和愁都写到了极致!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钟敲馔玉不是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在他眼中,圣哲先贤都不如酒鬼!说他是古今第一酒仙恐怕不为过!其实在他所处的唐代他已是酒中八仙之一,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他也真对得起这个雅号,用酒为生命划上了句号——他泛舟长江酒醉,坠江而亡!
酒与茶有各自适用的场合,如果非要它们换位,肯定闹出笑话!《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一回,通篇没有战斗场面描写,读者分明能感到浓重的杀气!关羽的马有多快,青龙刀有多利,作者没有交代。但是当曹操捧酒再敬关羽时,作者写道:“其酒尚温。”此时假如把酒换成茶,别说关公无心杀敌,张飞也许早就气冲牛斗,丈八蛇矛呼啸而至,不过不是斩华雄,而是直奔曹操的哽嗓咽喉!
酒对自己家族的管束是相当严格和苛刻的,所有称为酒的,如白兰地、香槟酒、葡萄酒、苦艾酒、白酒、啤酒……都必须是名副其实的酒,要有酒精度数!如果喝下去面不改色心不跳,绝对不能称为酒。酒是不允许其他饮料掺进自家瓶子里的,酒的家族真是“非酒莫人”!而茶就显得宽容和厚道得多了,由于茶具有无可比拟的知名度,一大批可冲饮的植物的花、叶、果实争先恐后攀茶这棵“高枝”。苦丁茶、菊花茶,枸杞茶等等,虽都自称是茶,其实半点茶的成分都没有。茶面对这批混进家门的“异己分子”,显示出作为“国饮”的大家风范,不但没有戳穿它们,反而用包容和理解接纳了它们,让它们跟随自己一起登堂入室,进入了豪门富户和寻常的百姓人家。
近些年,酒和茶都被提到了文化层面。一些人说起来煞有介事,似乎饮酒品茶是从事文化事业。笔者认为,茶与酒能否称为文化,和他们实用性无关,和酿酒制茶的繁琐工艺无关,和它们的档次口味无关。茶文化、酒文化是一种特定情形下的提法,比如在品茶时,话题庸俗无聊,茶或许是极品,其文化含义在哪里呢?还有常见于媒体的酒后闹事和酒后驾车撞人,恰恰是反文化的流氓行径!酒和茶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为生活锦上添花的东西。不论功夫茶还是大碗茶,小酌或狂饮,只有把对它们的嗜好提升为“雅好”,才有可能奢谈酒文化与茶文化!
酒与茶成为文化现象,和它们承载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丰富内涵密切相关。那些曾经和我们一样品茶论酒的人,或在历史中翻云覆雨,演绎过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或在文学的天地里挥洒过瑰丽的篇章,或在个体生命中绽放过炫目的光芒……列出他们的名字,任何中国人都会眼前一亮!有了他们,今天的茶与酒才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境和神韵,才会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我们喜爱古人所喜爱的,感受着他们曾经有过的感受。我们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接纳和传承历史。因此,我们在品茶饮酒时,才会感到些许的优雅,些许的快慰和悄然泛起的怡然自得!这种感受,才是茶与酒作为文化现象所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这种感受,茶文化和酒文化说出来也显得很苍白,甚至十分滑稽!
假如没有酒,我们将缺少许多激情澎湃和热血沸腾;假如没有茶,我们又将缺少恬淡安详和雅致悠然的心境。酒与茶一放一敛、一张一弛、一动一静,共同流淌出人生丰富的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