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丹
摘要: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著名小说《中国佬》中叙述了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60年代移居美国的华人的遭遇,重新审视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真实反映了其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各种意象的分析。探讨了各种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中国佬》华裔意象象征意义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坛的崛起与20世纪60年代晚期的亚裔美国人运动的兴起息息相关。无数当代美国华裔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生动地再现了几个世纪以来华人在美国所经历的种种不堪回首的遭遇——中西文化的碰撞,人身自由的丧失,以及来自种族的歧视,等等。短短十年之间,反越战运动、女权运动、多元文化的兴起,美国亚裔运动的风起云涌,等等,都对华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裔作家渐渐地拓宽了创作领域,他们的作品尤其在主题、意象、文体、风格和特征等方面,呈现出了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Maxim Hong Kingston)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汤亭亭并非多产的作家,而她的两部小说《女勇士》(Woman Warrior,1976)和《中国佬》(China Men,1980)的出版则都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其中《中国佬》更是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界奖。以女性主义作家而著称的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一改在前部作品《女勇士》中侧重站在女性立场讲述女子故事的风格,在《中国佬》中则着重描写男性华侨和华裔美国人的经历。汤亭亭别具匠心地对小说中的各种意象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扩大了小说的内部张力,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一、“女儿国”——美国的象征
在《中国佬》的开篇《关于发现》中,汤亭亭便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虚构的东方意象——“女儿国”。“女儿国”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多次出现过的,例如,在《西游记》、《镜花缘》中都出现过类似的情节。而作者套用的便是后者中的故事情节,即一个叫做唐傲的中国人“为了寻找金山,漂洋过海,来到了女儿国”,他被当地的女人们逮捕,并被强行地“卸去战袍和靴子”,“双脚用链子锁在一起”,换上女装,刺穿耳垂,缠足裹脚,痛不欲生。在之后的三月里,“她们只让他吃女人的食物”,“使他体内的阴气上升”,让他的体貌特征逐渐呈现出女性的特征。最后他被彻底化妆穿戴成女人的模样,并以女人的身份去服侍女王用餐。
作者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向读者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个并不可能存在的“女儿国”的意象,而其真正用意却在整章的结尾处被点明:女儿国的地点在北美洲。很显然,作者在此处虚构出的“女儿国”所象征的正是美国。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唐傲象征的正是之后的章节《中国来的父亲》中作者笔下的“父亲”。与唐傲在女儿国被穿耳裹足,男扮女装的痛苦过程一样,父亲为了能成功移民美国,也经历了改名换姓。抛弃自己的真正身份,牢记精心为自己编好的谎言,在地狱般的天使岛如履薄冰般地通过美国移民局的一道道审查。在汤亭亭的这个神话故事里,整个国家都是阴阳颠倒的,和唐傲的故乡完全不同。当“父亲”踏上美国的土地后,他同样发现美国和中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国度,中国的一切都无法套用在这个陌生的国度。这则篇首的传说正预示着这本书中的“中国佬”将慢慢放弃他们中国式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以试图融入这个北美的“女儿国”。正如此书中的序言所示:“他们(中国佬)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阉割,被驱使。中国佬被迫处于相对无助和受剥削的地位。在西方,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是,华人主要从事洗衣和清洁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传统上是女人干的。这种看法如今依然存在。我们也了解到那些排华法阻止华人从中国带妻子到美国或不准华人男子同美国白人女子结婚,这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华人男子女性化。”
二、服饰——文化变迁的象征
在《中国佬》中,服饰作为一种直观的意象,也具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小说中各色人物的服饰变化,象征着美国社会华裔群体中的一种文化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移民的影响。一个世纪以来,在逐渐被接纳、逐渐融入当地文明的过程中,伴随发生的是华裔族群对自己原有文化的否定和扬弃。
父亲来到纽约后,精心为自己置办了一身价格不菲的行头:真丝领带,灰色丝袜,尖头皮鞋,一顶草帽和一身200美元的蓝灰条文西装,“在镜子里他看上去就像弗雷德·阿斯泰尔”。在父亲看来,有了这身衣服。他就能成功掩盖自己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特征,成为一个如假包换的白种人,和美国人一样去茶馆品茶,上舞厅与金发女郎共舞。然而,就在父亲认为自己的服饰已经让自己步人美国主流社会的时候,突然有个洋鬼子摘下了他引以为傲的草帽,“一脚将帽子踢穿”。当父亲“还没有反应过来如何对付这种对中国佬的人身侮辱”时,又看到其他白人的帽子也被摘掉了,于是父亲认定“这肯定是一种风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父亲苦心经营的美好愿望在一瞬间就被残酷的事实所击败,但父亲却极力冷静下来,自我安慰,宁愿相信这是一种“风俗”。被踩踏的草帽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华人只有学会适应和理解,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父亲为刚到美国的母亲也是换上了“缀有白色花边的黑绉丝裙,上面钉着水晶和银扣”,又为她“买了一件毛领的黑大衣,一条用小黑眼动物的皮毛制作的披肩,高跟鞋,长筒丝袜,黑山羊皮手套,还有一顶缀有真丝飘带的阔边花式帽”。很快,母亲也懂得了要改变自己,适应生活,“她把带来的真丝长裤和衣服洗好、熨好、再包好,以后再也不穿了”。
三、自由女神像——虚幻的美国梦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代表着自由与平等,这也是美国一向引以为自豪的。在《中国佬》中,自由女神像的意象也是多次出现:父亲用挣来的第一笔钱买了一张自由女神像明信片;父亲把分别十五年的妻子接到美国后,参观的第一处景点便是自由女神像。在初到美国的父亲看来,美国就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人们可以不去参加大型的群众性的庆祝活动”,“假如你记不住哪天该播种,哪天该收获,那对你在纽约的生活无任何影响”。在他眼里,美国更是充满机会与平等,只要你勤劳,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在纽约的第五大街上,父亲通过擦玻璃攒下了与合伙人开洗衣店的钱。
然而,是什么又让当初对生活无限憧憬的父亲转变成了一个对生活,对工作乃至身边的一切充满怨恨,成天不断地咒骂,同时却对自己的过去沉默不语的人呢?自由女神为什么没有给父亲带来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所应有的自由和平等呢?纵观美国华裔民族的辛酸历史,答案便不言而喻了。自19世纪始,无数华人移民参与到美国各项基础事业开发与建设中,他们以精湛的技术在手工业行业开拓了自己的市场,勤勉、耐心、遵纪守法的华人为整个美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
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巨大差异,素有“熔炉”一称的美国并不能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平等地融为一体。辛勤劳作、勤俭节约、思乡怀旧的华人在美国遭受了诸多不平等的待遇。《排华法案》不仅把华人排挤出主流社会,更排挤出了劳动力市场。华人只能找到一些诸如洗衣、缝纫、烹饪等最低贱、最辛苦的工作。华人所创造的一切丰功伟绩在美国史册上却只字不提,一笔抹杀了。在小说中,自由女神像所象征的只是父亲脑中一个虚幻的美国梦,美国社会虚伪的自由与平等。
四、China Men——尊严与敬意的象征
据说小说《中国佬》最初的书名为《金山英雄》,是为“移民父辈”而作的。据汤亭亭解释,“我为我的新书取名‘金山英雄,是为了以此纪念华人先驱”,“但是《中国佬》出版那年,有好几本即将出版的作品在书名中都有‘山、‘金等字样,所以编辑和我决定将小说定名为《中国佬》”。小说书名“China Men”的选择,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含义。在美国,男性华人移民惯于将自己称为中国(男)人。然而“中国(男)人”一词的英译“China Men”却与早期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移民的贬称“China men”极为相似。作者特意将书名定为China Men,正是为了强调两者之间有着微妙但却非常重要的区别。大写的“China Men”象征着对含有歧视意味的、印刻着历史屈辱的“China-men”的否定。分离的两个音节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象征着不屈的尊严。为小说定名“China Men”是作者对华人移民前辈表达敬意的重要象征。
五、结语
小说《中国佬》以家史的形式讲述了华人移民在美国的辛酸故事。移民的祖辈抛家弃子,远渡重洋,踏往“金山之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勤恳耐劳的华工却受尽歧视与压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边缘人的生活。小说中所讲述的传说或经历中所出现的各种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给这部自传式的纪实性小说增添了想象的空间和更深层次的寓意,使小说更加触及人们的心灵。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与小说主题思想的表达相得益彰,实现了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段的完美结合,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美]汤婷婷著.肖锁章译.中国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杰夫·特威切尔著.张子清译.《中国佬》序言[A].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美]尹晓煌著.徐颖果译.美国华裔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朱振武.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林怀宇.在中国的风俗与美国的风景背后——论《中国佬》的叙述目的[J].华文文学,2005,(71).